夏茂的小巷
靜靜地行走在夏茂古樸的大街,放眼望去,巷道曲曲折折、星羅棋布,使人應接不暇。對於夏茂,小巷就是小鎮的影像記憶。
行走在幽靜的大石頭巷,陳舊的氣息,瞬間帶你步入了幾個世紀前。百米巷道,居住著夏茂兩大姓氏洪姓與羅姓,一百多戶人家,每日往返於小巷。因此,當地人稱為羅厝和洪厝。
▼大石頭巷
大石頭巷很深很窄,故事也很多。
村鎮建設前,巷口建有一座洪家祠堂,堂前立有一塊半米高的大石塊,呈蛤蟆形。由此,大家稱為“蛤蟆石”。據說,“蛤蟆石”一天會出一斗米,供洪姓人家食用。這樣,引起羅姓人家嫉妒。明末清初某一年春節,在那次游神中,羅總爺(名為羅其熊,文韜武略,鄉里人尊之為“羅總爺”)故意使壞,命羅姓族人抬著的菩薩轎,將“蛤蟆石”一角刮破,失去靈性,讓它再不出米。於是,洪家族人來找羅家理論。羅總爺只好答應洪姓族人,在夏茂水尾修建一座風水塔賠給洪家,那塔就叫羅邦塔。
▼後 巷
小鎮裡,最有名的當數位於豬仔坪的後巷,又名水井巷。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空軍司令員 * 將軍就出生在小巷深處一戶清貧人家。
1933年8月,東方軍入閩,解放沙縣夏茂,成立蘇維埃政權。 * 率領的紅軍第五軍團第十三師在夏茂擴軍,年僅15歲的 * 在他家對面的教堂報名參加紅軍,被編入紅五軍團十三師三十七團。不久,離開家鄉,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當地政府將小巷命名為將軍路。
充滿靈性的後巷,每逢1和6的趕集日是它最熱鬧的時候。二十幾個行政村的農民朋友齊聚在巷中,把自己家養的黑豬、生產的糧食挑到這裡交易。當年,人稱“夏茂三寶”的黑豬、曬煙、花柰,常常讓毗鄰的將樂、明溪、尤溪、順昌一帶的豬販仔們慕名而至。
後巷還曾是集鎮豬肉和牛肉的交易市場,牛肉攤雖然僅有三家,可一個圩天就可以消化掉一整頭水牛。而且屠夫從來不用稱,憑藉經驗,用手拎一拎,就能做到分毫不差。
▼十曲巷
最讓當地人津津樂道的是現位於夏茂政府文化大樓對面的十曲巷,巷子不深,但名氣很大。穿過整條巷子,竟要拐十個彎,部分路段居然還隱藏在一大片老房子裡,只得從別家門口穿行,仿佛走進了一條死胡同。有的地方還被高高的牆壁擠成窄窄的一小撮,只能容許一個人小心翼翼行走。
▼羅厝巷
迄今為止,保留最好的應該是石頭橋巷,也叫羅厝巷。巷有三百餘米深,巷口處建有一座炮樓,是夏茂唯一保存完整的炮樓。炮樓的二樓設有炮眼七孔。一樓是通道,設有硬雜木厚板大門。炮樓是1949年前夏茂通往富口方向唯一通道。從炮樓大門上方“鞏固天南”四個行書大字可以分辨出,炮樓是為防禦土匪和敵人而修建。據老人們回憶,1933年和1934年, * 、滕代遠、 * 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東方軍,穿過炮樓,揮師沙縣,創建蘇維埃政府。抗日戰爭後期,化名“馬司令”的閩西北地工委書記、閩西北游擊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林志群也時常途經炮樓,組織領導遊擊戰。
賣鰍巷、芋墩頭、米寮頭……夏茂人仍然耳熟能詳。愜意夏天,頭戴草帽,手拿長焦,穿越在紅磚青瓦、斑駁牆根,一切都那么溫暖,那么撩人。
來源:三明日報 2017-09-25 1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