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尋蹤念林公——紀念林則徐誕生二百三十周年(2)
中年丁憂在家——
心懷桑梓,身系民生
林則徐從26歲到36歲,在京城當了整整十年的翰林閒官。其間先後被派遣充當江西鄉試副考官和雲南鄉試正考官,並逐步得到嘉慶皇帝的賞識,於1820年外派擔任江南道監察御史,不久轉任杭嘉湖道。道光皇帝對他也很欣賞,先後任命他擔任浙江鹽運史、淮海道、江蘇按察使兼布政使等江南重地要職。1824年,林則徐因母親過世而回鄉丁憂。但不到半年便因緊急公務,奉旨“奪情”赴清江浦督河工達半年之久。1827年丁憂結束再赴京師,出任陝西按察使署布政使;同年底,又因父亡而再次回福州丁憂三年。前後兩次丁憂,林則徐在福州五年之久。
林則徐居住在文藻山寓所,這是父親分給他的遺產。林則徐入仕後將工資寄給父母,其父擔任將樂縣正學書院主講席時亦有一定收入,林日賓省吃儉用,開始置辦了一些田宅。1826年他為林則徐兄弟分家時,將一些田宅分給林則徐窮苦的姐姐。分給林則徐的文藻山寓所是三進木構庭院,離西湖不遠。西湖既是三山名勝,更是福州第一水利,原先方圓數十里,可灌溉千頃良田。至清朝中期因年久失修,加上湖旁一些土豪將岸上積土推入湖中,用作田園,竊為已業,以致湖身淤塞,僅存七里左右。“地隘無以容水,故春夏巨浸滔天。秋冬涸不及踝,旱潦俱無所資,委良田於草莽,而民生愈蹙矣。”林則徐“豈忍縱豪右之兼併,而致良農之坐困”,便直接向閩浙總督和福建巡撫上書,提出重浚西湖的倡議。在他們的支持下,經正式批准及半年的協商和籌劃,於1828年12月正式啟動浚湖工程。林則徐代主管官員撰寫告示,警告那些既得利益者不得干擾浚湖,“宜速將所占之地繳出歸官,免於究治,倘敢抗違阻撓,定即執法嚴懲”。又代福州知府撰寫告示,提出招募民工,每拭湖土一方,給工錢240文,嚴禁夫頭把持侵扣。1829年9月竣工,先後挖土18000方,砌土岸780丈,石堤1236丈。又在西湖沿岸堤內鋪列官道,岸堤上種千株梅樹;還精製了“佇月”、“綠筠”兩艘遊艇,供人湖上玩賞。林則徐代福州知府撰擬告示,嚴禁拆動堤岸和刨掘樹株。他還把原建在越王山麓、已經朽杞的李綱祠,移到西湖的荷亭旁,周圍遍種紅蓮,並親自撰寫一副對聯:“進退一身關廟社;英靈千古鎮湖山。”又在李綱祠旁建屋3間,植桂2株,採用李綱晚年住所的名稱,取名“桂齋”。當廣大福州百姓歡天喜地之時,一些利益受到侵害的土豪卻勾結在職貪官,向閩浙總督和福建巡撫狀告林則徐種種不實罪名,以致驚動了道光皇帝派禮部、刑部大員到福建查辦此事。最後查明均系誣告,便嚴厲處置了那些貪官和土豪。無私無畏、敢作敢當的林則徐,寫詩表達自己的心情:“風物蠻鄉也足夸,楓亭丹荔幔亭茶。新潮拍岸添瓜蔓,小船穿橋宿藕花。”他親自為畫船寫楹聯:“新漲拍橋搖櫓過;雜花生樹倚窗看。”林則徐疏浚過的西湖,300年來基本保持原貌,至今還給榕城百姓帶來福音。
林則徐在福州期間,十分關心教育和文物保護。他了解到閩縣在縣學之側創設義塾,免費招收貧苦兒童入學啟蒙,認為此舉能解決“小民困於饑寒,不能瞻身家,奚暇課子弟”的社會問題,便作《閩縣義塾記》加以宣揚和提倡,並闡述“治莫重於教,教莫重於養蒙”的道理:“此一舉有數善焉:廣教育也,恤貧窮也,植始基也,遏邪僻也。吏與儒同其趣,而政與化同其途也。由是推諸一邑之內,無不設塾之鄉,無不入塾之童,行之以實,持之以久,且使凡為邑者鹹取則焉,是誠人心風俗之大幸也。可不重歟,可不重歟!”他得知華林寺經八年修復已竣工,便應邀寫碑記以弘揚其功德!
來源:福州日報 2015-07-20 12:24:26猜你喜歡
難忘小喇叭
2017-09-23 20:53:13春雷一聲驚蟄始
2012-03-09 18:21:19湯池裡的溫馨
2016-01-31 14:01:22細節的魅力
2015-11-23 12:56:11廢品記錄下的溫情
2012-03-11 18:19:27在上應無快活人
2013-07-20 10:11:23節後說“過節”
2012-03-19 18:26:12久違的麻雀
2015-05-17 10:02:23漫談古城門稱謂之典故
2010-09-18 19:12:00多年離家已成客
2015-01-25 14:27:05坐在樹下歇歇腳
2015-04-21 12:26:31簡訊
2013-02-21 18:49:08簡單生活,做減法
2015-10-05 20:08:22端午是一縷心香
2011-06-07 19:51:00在夢想的路上溫暖前行——讀于丹新書《有夢不覺人生寒》
2015-07-14 10:38:07怨過之後滿滿愛
2015-06-23 10:29:17線面綿長
2011-12-22 13:07:01書法史學習隨筆
2015-01-29 00:29:24只要抬眉時的那一眼……
2014-09-22 10:29:35人格雙重性與教育的基本功能
2015-10-07 20: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