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食半餅喻》原文及翻譯

《百喻經》寓言故事

原文:

譬如有人,因其飢故,食七枚煎餅。食六枚半已,便得飽滿,其人恚悔(嗔恙),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飽足,由此半餅。然前六餅,唐自捐棄,設知半餅能充足者,應先食之。”

譯文/翻譯:

比如說有一個人,因為他肚子餓的緣故,買了七塊餅吃。當吃到六塊半餅時停止了,就覺得已經吃飽。他責怪自己有病,用手打了自己,卻說:“我現在飽了,是因為吃了這半個餅,前面的六個餅都白白浪費了!假如知道這半個餅能吃飽,就應該先吃的。
原典
譬如有人,因其飢故,食七枚煎餅。食六枚半已,便得飽滿,其人恚悔①(嗔恚)⑥,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飽足,由此半餅。然前六餅,唐②自捐棄,設知半餅能充足者,應先食之。」
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從本以來,常無有樂,然其痴倒,橫生樂想。如彼痴人於半番餅生於飽想。世人無知,以富貴為樂。夫富貴者,求時甚苦,既獲得已,守護亦苦,後還失之,憂念復苦。於三時中,都無有樂,猶如衣食,遮故名樂,於辛苦中,橫生樂想。諸佛說言:「三界無安,皆是大苦。」凡夫倒惑,橫生樂想。

注釋:

1.恚悔(嗔恙【chēn yàng】):恚,忿怒而懊悔 ;責怪自己有病
2.唐:空,徒然
3.故:原因
4.已:停止,完畢
5.嗔恙:責怪自己有病
6.設:假如,如果
7.譬:假如
8.足:吃飽
9.便:就
10.是:這(是)
11.今:現在
12.已:停止
13.捐棄:浪費
14.設:假如
啟示
諷刺了那種鑽牛角尖,遇事不分析前因後果,徒生苦惱的糊塗蟲(愚蠢的人),也諷刺了不注重過程的人。其實,這半塊餅如同世間的榮華富貴,是不實在的。偏偏世人執假為真,汲汲營求名利財富,到頭來卻是一場遊戲一場空。肚子飽,是累積之前的六塊餅,他卻以為,是吃了後面這半塊餅才飽,這是對世間顛倒的想法,也是不明因果的想法。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欲食半餅喻》原文及翻譯0
《欲食半餅喻》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