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平淮書》原文及翻譯

史記

原文:

初,匈奴數侵盜北邊,屯成者多,邊粟不足給食,於是募民能輸及轉粟於邊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長。孝景時,上郡以西旱,得輸粟縣官以除罪。卜式者,河南人也,以田畜為事。是時漢方數使將擊匈奴,卜式上書,願輸家之半縣官助邊。天子使使問式∶“欲官乎?“式曰∶“臣少牧,不習仕宦,不願也。“使問曰;“家豈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與人無分爭。式邑人貧者貸之,不善者教順之,所居人皆從式,式何故見冤於人!無所欲言也。“使者曰;“苟如此,子何欲而然?“式曰;“天子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於邊,有財者宜輸委,如此而匈奴可滅也。“使者具其言入以聞。天子以語丞相公孫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軌之臣,不可以為化而亂法,願陛下勿許。“於是上久不報式。式歸,復田牧。歲余會軍數出渾邪王等降縣官費眾倉府空其明年貧民大徙皆仰給縣官無以盡贍卜式持錢二十萬予河南守,以給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貧人者籍,天子見下式名,識之,曰“是固前而欲輸其家半助邊“,乃賜式外繇四百人。式又盡復予縣官。是時富豪皆爭匿財,唯式尤欲輸之助費。天子於是以式終長者,故尊顯以風百姓。式不願為郎。上曰∶“吾有羊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乃拜為郎,布衣騰而牧羊。歲余,羊肥息。上過見其羊,善之。式曰∶“非獨羊也,治民亦猶是也。以時起居;惡者輒斥去,毋令敗群。“上以式為奇,拜為維氏令試之,維氏便之。遷為成皋令,將潛最。上以為式朴忠,拜為齊王太傅。南越反,齊相下式上書曰;“臣聞主憂臣辱。南越反,臣願父子與齊習船者往死之。“天子下詔曰;“卜式雖躬耕牧,不以為利,有餘輒助縣官之用。今天下不幸有急,而式奮願父子死之,雖未戰,可謂義形於內。賜爵關內侯,金六十斤,田十頃。“
(選編自《史記·平淮書》)

譯文/翻譯:

匈奴常常侵擾北部邊境,漢朝在那裡屯駐很多戍守的士兵,邊境屯糧不足供給,於是招募百姓能納糧給官府或者運送糧食到邊地的封拜爵位,最高的可封軍功爵位至大庶長。孝景帝時,上郡以西發生旱災,允許百姓向官府繳納糧食來免除罪過。卜式是河南人,以種田養畜為業。這時候漢朝廷正數次遣將出兵對匈奴作戰,卜式上書說,願意把一半家產交給官府作為邊境作戰費用。天子派使者問他:“你是想做官嗎?”卜式說:“為臣自幼放牧,不熟習官場的事,不願做官。”使者問:“是家中有冤屈,有話要對天子說?”卜式道:“臣生來與人無爭,同邑人有貧窮的我就借貸給他,不善良的我就教導他,使他馴良,鄰里人都願聽我的話,我怎會受人冤屈!沒有要對天子說的話。”使者說:“如果這樣,你想要什麼才這樣做?”卜式道:“天子要討伐匈奴,我認為有才華與能力的應該到邊境去效力,有錢的出錢,這樣才能滅掉匈奴。”使者把他的話回報了天子。天子又轉告公孫弘丞相。公孫弘說:“這不合人情。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天下楷模來擾亂了法紀,願陛下不要再去理會他。”於是天子很久沒給卜式答覆。卜式回家後,依舊種田放牧。過了一年多,正趕上漢軍屢次出征,渾邪王等人投降,縣官花費很大,倉庫空虛。第二年,貧民大遷徙,都靠官府供給,官府沒有力量全部負擔起來。卜式拿著二十萬錢交給河南太守,作為給遷徙的百姓的花費。河南呈上富人資助貧人的登記冊,天子見到上面卜式的名子,尚能記得,說道“這是前些日子,要獻一半家產助邊的那個人”,於是賜給卜式戍邊徭役四百人的費用。卜式又把它全都交給官府。那時富豪人家為了逃稅爭著隱匿家產,唯有卜式熱衷於輸資幫助官府。天子於是認為卜式的確是位有德長者,就給他顯官尊榮讓百姓向他學習。卜式不願做郎官。天子說:“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請你替我放牧。”卜式才做了郎官,穿著布衣草鞋放羊。一年多後,羊群肥壯且繁殖了很多。天子路過這裡看到羊群,誇獎他一番。卜式道:“不但牧羊是這樣,治理百姓與這是同一道理。讓他們按時作息,不好的就讓他離開,不要讓他敗壞了群體。”天子聽了很是驚奇,封他為緱氏縣令試一試他的本領,果然緱氏百姓反映很好。升任為成皋令,辦理漕運的政跡又被評為最好。天子認為卜式為人樸實忠厚,封他做了齊王太傅。南越反叛,齊國相卜式上書說:“為臣曾聞說天子有憂慮,是臣子的恥辱。如今南越反叛,臣父子情願與齊國的操船兵卒一起戰死於南越戰場。”天子下詔說:“卜式雖然是個耕田放牧人,並不以此求利,每有剩餘就幫助朝廷緩解經費的困難。如今天下不幸有危急的事發生,而卜式奮勇請求父子為此獻身,雖然還沒有參加戰鬥,心中的義念可說是已表現出來了。賜給他關內侯的爵位,黃金六十斤,農田十頃。”
《史記·平淮書》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史記·平淮書》原文及翻譯0
《史記·平淮書》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