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雷淵傳》原文及翻譯
金史
原文:
雷淵,字希顏,應州渾源人。父思,名進士,仕至同知北京轉運使,注《易》行於世。淵 庶出,年最幼,諸兄不齒。父歿,不能安於家,乃發憤入太學。衣弊履穿,坐榻無席,自以跣露,恆 兀坐讀書,不迎送賓客,人皆以為倨。其友商衡每為辯之且周恤焉後從李之純游遂知名登至寧元年詞 賦進士甲科調涇州錄事坐高庭玉獄幾死。後改東平,河朔重兵所在,驕將悍卒倚外敵為重,自行台以 下皆摩撫之。淵出入軍中,偃然不為屈。不數月,閭巷間多畫淵像,雖大將不敢以新進書生遇之。尋 遷東阿令,轉徐州觀察判官,拜監察御史,彈劾不避權貴,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譽,奸豪不法者立箠殺 之。至蔡州,杖殺五百人,時號曰“雷半千”。坐此為人所訟,罷去。倒回谷之役,淵嘗上書破朝臣孤注之論,引援深切,灼然易見。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為人軀 乾雄偉,顏渥丹,眼如望洋,遇不平則疾惡之氣見於顏間,或嚼齒大罵不休,雖痛自懲創,然亦不能 變也。為文章詩喜新奇。初登第攝遂平縣事,年少氣稅,擊豪右,發奸伏,一邑大震,稱為神明。嘗 擅笞州魁吏,州檄召之不應,罷去。後凡居一職輒震耀,亦坐此不達。節選自《金史 雷淵傳》)
譯文/翻譯:
雷淵,字希顏,應州渾源人,父親雷思,是著名的進士,官至同知北京轉運使,注釋《易經》流 傳於世。雷淵是偏房所生,年齡最小,兄長們都看不起他。父親死後,無法在家中安居,於是發憤進入太學 學習。穿破爛的衣服和鞋子,坐榻上沒有蓆子,因為自己光著腳,經常獨自一人端坐讀書,無法迎送賓客, 別人都以為他傲慢無禮。他的朋友商衡常常為他辯護,並且周濟、體恤他。後來跟李之純交往,於是知名於 世。至寧元年,考中詞賦進士甲科,擔任涇州錄事,因高庭玉一案獲罪,幾乎喪命。後來改任東平,黃河以 北地區為重兵所在,驕將悍卒憑藉外敵自重,從行台以下官員,都儘量撫慰他們。雷淵出入軍中,則巍然不 為他們所屈服。沒有幾個月,里巷之間的平民,大多懸掛他的畫像,即使統兵大將也不敢以新進書生的態度 對待他。不久升東阿縣令,轉任徐州觀察判官,升任監察御史,檢舉官吏過失,不迴避權貴要人,外出巡察 郡邑,所到之處都受到稱譽。對於奸豪不法之輩,立刻將其杖殺。到蔡州,杖殺五百人,當時號稱“雷半千”, 由此被人起訴,罷官離職。倒回谷之戰,雷淵曾經上書反對朝臣所謂孤注一擲的不當言論,援引依據,深刻切實,明白易見。掌管軍事的大臣加以阻止,計策最終不得施行。雷淵軀幹高大,臉色紅潤,眼光深邃。遇不平事,就會把痛恨厭 惡之情外露於臉上,有時咬牙切齒大罵不休,雖然自己感到痛切,進行自我懲戒,但也不能有所改變。創作 文章、詩歌喜歡新奇。最初登第,代理遂平縣事,年少氣盛,打擊豪強大族,揭發隱藏奸人惡事,整個城邑 大為震動,稱他為神明。曾經擅自笞杖州吏頭目,州里用公文召見他而不加理睬,被罷官。以後凡任一職都 威震榮耀,也正因此而不得升遷。
《金史·雷淵傳》《哀志士辭》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