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書·張茂度傳》原文及翻譯

宋書

原文:

張茂度,吳郡吳人,張良後也。名與高祖①諱同,故稱字。茂度不樂仕進,郡上計吏,主簿,功曹,州命從事史,並不就。除琅邪王衛軍參軍,員外散騎侍郎,尚書度支郎,父憂不拜。服闋,為何無忌鎮南參軍。頃之,出補晉安太守。盧循為寇,覆沒江州,茂度及建安太守孫蚪之並受其符書,供其調役。循走,俱坐免官。復以為始興相,郡經賊寇,廨宇焚燒,民物凋散,百不存一。茂度創立城寺,吊死撫傷,收集離散,民戶漸復。在郡一周,征為太尉參軍,尋轉主簿。高祖西伐劉毅,茂度居守。留州事悉委之。軍還遷中書侍郎出為司馬休之平西司馬高祖將討休之茂度聞知乘輕船逃下逢高祖於中路以為錄事參軍。江陵平,驃騎將軍道憐為荊州,茂度仍為咨議參軍。還為揚州別駕從事史。高祖北伐關洛,復任留州事。出為使持節、督廣交二州諸軍事,綏靜百越,嶺外安之。以疾求還,復為道憐司馬。丁繼母憂,服闋,除廷尉,轉尚書吏部郎。
元嘉三年,太祖討荊州刺史謝晦,詔益州遣軍襲江陵,晦已平而軍始至白帝。茂度與晦素善,議者疑其出軍遲留,時茂度弟邵為湘州刺史,起兵應大駕,上以邵誠節,故不加罪,被代還京師。七年,起為廷尉,加奉車都尉,領本州中正。入為五兵尚書,徙太常。以腳疾出為義興太守,加秩中二千石。上從容謂茂度曰:“勿復以西蜀介懷。”對曰:“臣若不遭陛下之明,墓木拱矣。”頃之,解職還家。征為都官尚書,加散騎常侍,固辭以疾。就拜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
茂度內足於財,自絕人事,經始本縣之華山以為居止,優遊野澤,如此者七年。十八年,除會稽太守。素有吏能,在郡縣,職事甚理。明年,卒官,時年六十七。謚曰恭子。
(節選自《宋書·張茂度傳》)
[注]①高祖,南朝宋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廟號高祖。

譯文/翻譯:

張茂度,吳郡吳人,是張良的後代。他的名與高祖劉裕相同,所以稱他的字。張茂度不喜歡做官,曾被郡府任命為上計吏、主簿、功曹,州府任命為從事史,都沒有就職。朝廷授職琅邪王衛軍參軍、員外散騎侍郎、尚書度支郎,也因父親去世而沒有就任。守喪期滿後,任何無忌鎮南參軍。不久,出補晉安太守。盧循入寇,江州淪陷,茂度和建安太守孫蚪之都接受了他的符書公文,供給戶調和徭役。盧循敗走,兩人都因此免官。茂度又被任為始興相,始興郡經叛賊入侵後,官舍被焚燒,民眾財物零落流散,所剩無幾。茂度建造官舍,哀悼死者,撫恤傷殘,收集離散人員,民眾人口漸漸恢復。在始興郡任職一年後,徵召為太尉參軍,不久轉任主簿。高祖西征劉毅,張茂度留城守護,留守之州府事全部託付給他。回師後,升任中書侍郎。又出任司馬休之平西司馬。高祖將討伐司馬休之,茂度聞訊,乘輕舟順流而逃,中途遏上高祖,高祖任命茂度為錄事參軍。江陵平定以後,驃騎將軍劉道憐執掌荊州,張茂度仍任咨議參軍。回來後任揚州別駕從事史。高祖北伐關洛,張茂度又任留州事。後出任使持節、督廣交二州諸軍事。在任期間,安撫平服百越,嶺南地區太平無事。因患病請求還歸,又任劉道憐司馬。正逢繼母去世,服喪期滿後,官拜廷尉,又轉任尚書吏部郎。
元嘉三年,太祖討伐荊州刺史謝晦,詔令益州派軍隊襲擊江陵,謝晦被打敗後益州軍隊才抵達白帝。茂度與謝晦平素關係很好,議論者懷疑他是有意出兵遲緩,當時茂度的弟弟張邵任湘州刺史,發兵回響皇上,皇上認為張邵忠誠,因而沒有加罪於張茂度,只是被替換下來回到京城。元嘉七年,起用為廷尉,加奉車都尉,領本州中正。入朝任五兵尚書,調任太常。由於腳病出任義興太守,俸祿增至中二千石。皇上神態平和地對茂度說:“不要再對西蜀之事耿耿於懷。”茂度回答說:“如果不是幸逢陛下聖明,臣子早已不在人世了。”不久,解職回家鄉。朝廷又徵召他為都官尚書,加散騎常侍,茂度以疾病為由堅決辭謝。就任為光祿大夫,加授金章紫綬。
張茂度家中財產富足,主動中斷仕途.開始建設本縣的華山作為居所,悠閒自得于山野湖澤之間,這樣過了七年。元嘉十八年,被任命為會稽太守。茂度一向有為政的才能,在郡縣任上,政務治理得很好。第二年,逝於任上,時年六十七歲。謚為恭子。 
《宋書·張茂度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宋書·張茂度傳》原文及翻譯0
《宋書·張茂度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