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張欽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

原文:

張欽,字敬之,順天通州人。正德六年進士,由行人授御史,巡視居庸諸關。十二年七月,帝(明武宗)聽江彬言,將出關幸宣府。欽上疏諫曰:“臣聞明主不惡切直之言以納忠,烈士不憚死亡之誅以極諫。比者,人言紛紛,謂車駕欲度居庸,遠遊邊塞。臣度陛下非漫遊,蓋欲親征北寇也。不知北寇猖獗,但可遣將徂征,豈宜親勞萬乘?且匹夫猶不自輕,陛下奈何以宗廟社稷之身蹈不測之險。陛下不虞禍變,欲縱轡長驅,觀兵絕塞,臣竊危已。”已,朝臣切諫皆不納。復疏,疏入,不報。八月朔,帝微行至昌平,傳報出關甚急。欽命指揮孫璽閉關,納門鑰藏之。分守中官劉嵩欲詣昌平朝謁,欽止之曰:“車駕將出關,是我與君今日死生之會也。關不開,車駕不得出,違天子命,當死。關開,車駕得出,天下事不可知。萬一有變,我與君亦死。寧坐不開關死,死且不朽。”欽因負敕印手劍坐關門下曰:“敢言開關者,斬。”夜草疏曰:“臣聞天子將有親征之事必先期下詔廷臣集議其行也六軍翼衛百官扈從而後有車馬之音羽旄之美今寂然一不聞,輒雲‘車駕即日過關’,此必有假陛下名出邊勾賊者。臣請捕其人,明正典刑,不然萬死不奉詔。”奏未達,使者復來。欽拔劍叱之曰:“此詐也。”使者懼而返,為帝言“張御史幾殺臣”。帝大怒,顧朱寧:“為我趣捕殺御史。”會梁儲、蔣冕等追至沙河,請帝歸京師。帝徘徊未決,而欽疏亦至,廷臣又多諫者,帝不得巳乃自昌平還,意快快未已。又二十餘日,欽巡牡羊口。帝微服自德勝門出,夜宿民舍,遂疾馳出關,數問“御史安在”。欽閒,追之,已不及。欲再疏諫,而帝使中官谷大用守關,禁毋得出一人。欽感憤,西望痛哭。於是京師盛傳“張御史閉關三疏”雲。明年,帝從宣府還。至關,笑曰:“前御史阻我,我今已歸矣。”然亦不之罪也。世宗嗣位,出為漢中知府,累官太僕卿。 
(節選自《明史•張欽傳》) 

譯文/翻譯:

張欽,字敬之,是順天府通州人。正德六年中進士,從行人升職到御史,巡察居庸關一帶的城關。正德十二年七月,明武宗聽信江彬的進言,打算出居庸關去宣府,張欽上書勸諫說:“我聽說聖明的君王不厭棄懇切率直的進言來接納忠臣,有節氣壯志的人不畏懼死亡的責罰來極力勸諫。近來,人們議論紛紛,說皇上想度過居庸關,到遠方的邊塞遊歷。我猜測陛下不是隨意遊玩,而是想親自征討北方的賊寇。不知道北方賊寇猖獗,只可以派遣將領前往征討,哪能陛下親自帶軍征討?況且一般人尚且不會看輕自已,陛下怎能憑藉擔負宗廟國家重任之身奔赴到不能預測風險的地方。皇上您不考慮禍患事變,想放開馬韁長驅直入,在極遠的邊塞顯示兵力,我私下裡認為這是危險的。”後來,朝中大臣的懇切勸諫都未被採納。張欽又上書,奏議呈報後,沒有回應。八月初一,皇帝私訪到昌平,通報出關的命令非常緊急。張欽命令指揮官孫璽緊閉關門,收取了關門的鑰匙藏起來。分守宦官劉嵩想到昌平去覲見,張欽阻止他說:“皇上將要出關,今天是我和你的生死之時。關門不開,皇上不能出去,違抗皇上命令,當被處死。如果打開關門,讓皇上出關,國家的事情就不可預料了。萬一情勢有變化,我和你也會被處死。寧可因不開關獲死罪,死了也會不朽。”張欽於是背負著敕符印信,手中持劍坐在城關門下說:敢說打開關門的人,殺之。”當夜擬寫奏章說:“我聽說天子如有親自率兵征戰的事情,一定會先約定時間下詔書讓朝中大臣們集中商議,皇上出發,有禁軍護衛,百官跟從,後面有喧譁的車馬和華麗的儀仗。現在安靜的聽不見一點聲音,而總是說‘皇上的車馬當日要過關門’,這肯定是假借陛下的名義出關跟外敵勾結。我請求捉住這個人,依照法律公開處置,不這樣的話被處死也不接受皇上的命令。”奏章還沒送到,皇帝派來的使者又來了。張欽拔劍呵斥他說:“這是使詐。”使者害怕而返回去,對皇帝說“張御史差點殺了我”。皇帝大怒,回頭對朱寧說:“替我快去逮捕殺掉張御史。”正好梁儲、蔣冕等人追到沙河,懇請皇帝返回京城。皇帝猶豫未決,張欽的奏章也到了,朝中大臣又紛紛進諫,皇帝不得已就從昌平回來了,心中一直悶悶不樂。又過了二十多天,張欽巡視牡羊口。皇帝改換衣服隱藏身份從德勝門出來,晚上住宿在民家房舍,於是快速賓士出關門,多次詢問“張御史在哪裡”。張欽聽說後,追趕他,已經來不及了。想再次上書勸諫,而皇帝派宦官谷大用把守關門,禁止任何人出關。張欽有所感觸而激憤,面向西而痛哭。於是京城廣泛傳播“張御史閉關三疏”的事。第二年,皇帝從宣府回來。到了關門,笑著說:“先前張御史阻止我出關,我現在已經回來了。”但也沒有治罪他。明世宗繼承君位後,張欽離開京城到漢中做知府,積功升至太僕卿。 
《明史·張欽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明史·張欽傳》原文及翻譯0
《明史·張欽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