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學策略初探

文言文教學策略初探

一、國中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

1.文言文是傳承歷史文化的載體

文言文是幾千年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結晶,其內涵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因此,教師在國中階段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閱讀文言文,讓學生明白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與價值,如同為學生掃清通往古代文化遺產寶庫的障礙,讓他們走近歷史先賢,在閱讀與思考中汲取祖國文化遺產的養分,聆聽先古聖賢的千古絕唱,這將為學生今後的學習乃至其一生的文化素養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學習文言文可以修生養性,提高文學鑑賞力

國中生正處於人生的轉折點,在這時期,品讀文言文會使其無形中受到薰陶、感染,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文言文中涵蓋了華夏民族所特有的心態與情懷,國中教材中的文言文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奇葩,是流傳千古的文化精髓,不僅布局嚴謹,行文簡潔,而且氣韻生動,文采斐然。通過學習文言文,學生就能在今後的閱讀與寫作,以及現代文的學習中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高的鑑賞能力,就能更好地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深刻感情,領悟作者的寫作意圖。

二、國中文言文教學的策略

1.糾正認識,闡述文言文學習的意義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強烈的學習願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活動時最重要的動因。”由此可見,端正學生對文言文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文言文教學現狀是學生不想學、不願學,究其原因大多學生認為學習文言文沒用,作為古代的書面語言,已經在現代生活中失去使用的環境和交際的功能。這就導致了學生學習動機的缺失,進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處於無根狀態。對此教師可以從提高語言素養,繼承民族文化,提高審美修養三個角度闡述學習文言文的.巨大價值,從而引起他們學習文言文的動機,調動起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強烈欲望和興趣。

2.巧妙導入,激發興趣

巧妙的導入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引入興趣的大門,還可以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文言文對學生而言比較難懂,但老師的一句幽默之語,巧妙導入,往往能讓古文“活”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同投石激浪,讓學生開啟思維的大門。例如,筆者在講授《愚公移山》時,講到“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孀妻”和“遺男”的含義,問學生:“孩子的父親會同意他去幫愚公搬泥嗎?”這一問不打緊,一石激起千層浪,最後得出結論:“老師,他沒有父親,他是寡婦的兒子。”筆者順勢問其理由根據,然後指出“孀妻”和“遺男”的含義。這樣,不僅讓學生樂于思考,輕鬆學到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印象深刻,積極投入到課堂中來。

3.通過誦讀,培養語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從古至今,在文言文學習中誦讀都備受肯定與推崇,是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教師不僅要將課文講解詳細、全面,更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誦讀水平,用心揣摩文本,反覆練習,通過引導學生準確誦讀,鼓勵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品味、鑑賞文言文作品,在讀中受到薰陶。例如,筆者在教授《岳陽樓記》時,先為學生示範誦讀:以平和的語調誦讀第一段,以激昂的語調誦讀第二段,以緩慢、低沉的語調誦讀第三段,再以輕快的語調誦讀第四段。在筆者的范讀中學生感受到文言誦讀的魅力,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果,學生都躍躍欲試,也都想著自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進而激發出文言文學習的濃厚興趣。

4.授之以法,使學生會學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不用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達到不用教。”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些都告訴我們同一道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指導學生學習方法至關重要。教給方法,學生不僅學得輕鬆,學得高興,還能受益終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做到這一點,筆者認為在文言文教學中首先指導學生進行誦讀,使學生能讀通、讀懂、讀活、讀透;其次在文言文教學中還應注意督促、引導學生積累一定量的文言常識,包括文言虛詞、實詞,文言句式等,積累一定的閱讀量、背誦量促使學生掌握的文言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高自學能力的效果;最後還要教會學生使用有關的工具書,比如《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還有文言文各種譯文選本。

總之,在國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注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領悟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這樣才能使文言文教學教得好、教得新,教出靈性,真正發揮其作用。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文言文教學策略初探0
文言文教學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