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詳解例子

文言文特殊句式詳解例子

現代漢語的判斷句,一般要在主語的謂語之間加判斷動詞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來聯繫,而是採用以下方式表示。

(1) 用語氣助詞來表示判斷

採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詞語用在謂語後面幫助判斷。

A: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

如: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夫戰,勇氣也。(《左傳·曹判論戰》);蓮,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

B: ......,......也。其常見方式為:主語+謂語+也,在這種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

如: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陶淵明《桃花源記》);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鑑》)

C:......者也。 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

如: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頤《愛蓮說》)者也用在句尾加強語氣。

D:......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停頓,但這種情況不常見。

如方柯者,中國之人。(方柯,是中國人)

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時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

如:劉備天下梟雄。可譯為:劉備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詞加強判斷或構成否定判斷

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副詞加強判斷的`語氣。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

例如: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司馬遷《陳涉世家》), 乃可以解釋為就是,用來判斷當立者是誰。

太丘捨去,去後乃至《世說新語》其中乃用來表示判斷。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兩小兒辯日》用則來對日中時的形狀作出判斷。

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不能久留,就記下這些景色離開了。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畢,只曾笑耳!(《狼》),狼也很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隻狼都被殺死,只是增加一點笑料罷了。其中的耳為語助詞表判斷。

(3)以動詞為代詞是表示判斷

如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可譯為:我認為大王攻打宋國。這是和他們一樣的。

(4)採用否定副詞非表否定判斷

如: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世說新語》)中的非解釋為不是,做出否定的判斷。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孟子》)中的非也是否定的判斷詞。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文言文特殊句式詳解例子0
文言文特殊句式詳解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