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文言文教學的思考與體會

淺談文言文教學的思考與體會

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載體,是現代漢語的源頭,學好文言文是繼承民族優秀文化的需要,也是學好語文的需要。怎樣讓學生讀懂文言文,喜愛文言文,這是語文教師時常感到頭疼的事。如果教師能為學生找到一條學習文言文的捷徑',就能使其順利通過文言文這一關,並能領略到古代文化的精髓

一、讀字當先,激發興趣

我認為吟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文言語言的重要途徑。所以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反覆涌讀,讓學生“入乎其內”,如入無人之境地讀,讀出文言文的抑揚頓挫來,讀出文言文的原計原味來。教給學生誦讀的方法,指導學生按通讀、賞讀、美讀三個層次由易到難誦讀課文,力求達到謂讀的三種境界。如教《桃花源記》一文時,我就是通過誦讀完成對文章的整體教學。具體操作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通讀課文。聽配樂朗誦,將學生帶入意境,激發學生朗讀的激情,然後結合課文的注釋,讓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順。第二步,賞讀課文。螢幕上先顯出一個大大的'“美”字,然後提問:“你認為桃花源美不美,美在哪兒?你能不能描繪一下。進而賞讀課文,細細品味。第三步,美讀課文。美讀就是把作者的思想和情思讀出來,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進去。通過反覆涌讀、涵養,領略文章的精妙,感悟作者的才思氣質,最後達到熟讀成誦。

二、自己動手、學會積累

俗話說得好:好腦子不如爛筆頭。所以我在誦讀的墓礎上引導學生分類整理重要的文言詞語,養成隨時積累語言材料的好習慣。如我在講授《論語十則》時,我讓學生分類整理字音、重點詞義、通假字、成語、 難句翻譯等。學生根據我所提出的要求自行分類整理,然後交流,自行訂正。又如在教授《〈孟子〉二章》時,讓學生對文章中的名言警句進行整理,這樣學生不光很快地記住了文中的警句,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想修養。在《捕蛇者說》中,有兩個句子出現了“賦”字:“歲賦其二”和更若役,復若賦。這兩個賦的詞性、意義各不相同,前者是動詞,徵收的意思;後者是名詞,賦稅'的意思,再回憶舊知識,《岳陽樓記》也出現邊一個賦'字,“到唐賢合人詩賦於其上”,句中的賦'和前兩種意思又不同,是一種文體,這樣加以綜合,使學生能一目了然,做成筆記,便於複習。正是通過這種學習活動,學生主動獲取了知識,又科學地訓練了技能。

三、愉悅學習,加深印象

例如:教學《鄒忌諷齊王納諫》《詠雪》等一類趣味性較強的課文,我把課文編成故事,讓善於表演的學生拍演角色表演,因為是自己熟悉的同學在演,同學們往往興趣很濃,就連最不喜歡學習的學生也會被吸引,這樣學生從新奇、有趣的政事中理解了課文,加深了印象,也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有時我讓學生講故事,結學生表現才能的機會,並表揚、鼓勵講得好的同學;有時也可以根據課文,分成小組開展講故事比賽,激發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再有的時候,利用多媒體、直觀教具、現場體驗等形式創設出相關情境,營造出一個使學生得到真切體驗的和諧課堂教學氛圍。

另外,在教學《陳涉世家》等歷史回事性較強的課文時,我鼓勵學生蒐集、積累有關歷史知識,並且彼此交流。在《小石潭記》中,有優美的景色描寫,就要求學生找出有關句子,並根據自己的體會,動手畫一畫。總之,在學習中,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快樂,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保障。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淺談文言文教學的思考與體會0
淺談文言文教學的思考與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