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複習之教貴在趣學貴在法

文言文複習之教貴在趣學貴在法

文言文複習歷來是中考複習的一個重難點,下面基於個人一些複習實踐,反思如下。

一、貴在調動興趣

有些老師的文言文複習是一課一課地過堂,從字詞句章,到修辭手法、主題中心,面面俱到。教師頭腦清醒,學生昏昏沉沉,效果自然不佳。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文言文複習肯定是被動的,也是效率低下的。對於自覺性不高的國中生來說,一節課能有一兩處閃光之處來激發他們的課堂興趣,那么就有可能在這一節課里點燃他們的學習激情,從而收到較好的複習效果。

如複習《鄒忌諷齊王納諫》和《出師表》這兩篇文言文時,我設定如下方式激趣複習:

(1)歷史故事激趣。“歷史上魏徵直諫太宗,太宗喻之為鏡子。這兩篇課文又是怎樣來勸說主公?”學生自然想到“諷諫”“直諫”“規勸”的方式。這樣的問題充滿趣味,調動了學生,活躍了課堂。學生在回憶知識的同時,串起了文本內容。

(2)數字激趣。看看兩篇課文中哪些內容與 “三”有關?《鄒忌諷齊王納諫》的“三問、三答、三比、三賞”, 《出師表》的“三建議、三責任、三安排”也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回憶課文內容的興趣。

客觀地說,學生喜歡豐富多彩的活動,哪怕是形式上的稍微變化。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中考複習過程中更多地關注學生、關注課堂,最佳化複習設計。多一些幽默,少一些刻板;多一些趣味,少一些教條;多一點活動,少一些自我表演。

此外還可以運用猜謎法、圖示法、名句聯想法、情景再現法進行複習。它們有的是藉助有趣的謎面、優美的畫面或整齊的語句,充分調動學生感官參與,有很強的趣味性,讓學生產生好奇感,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貴在方法指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有效的方法能夠積極引導學生高效閱讀,扣住文言文知識點,找出知識規律,事半功倍,既做到有趣,又做到有效。

(1)分類法。面對紛繁的文言文基礎知識,教會學生使用分類整理的'方法。如將通假字、古今義、一詞多義、文言特殊句式等,進行整理。文本的選材、主旨、情感也可以整理歸類,如:山水景物篇(《岳陽樓記》《醉翁亭記》《小石潭記》)。

(2)勾聯法。複習文言文時要善於前後聯繫、縱橫比較,使知識形成一個融會貫通的體系。如複習《曹劌論戰》時收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例(淝水之戰、赤壁之戰、官渡之戰)。再如分析魯國以弱勝強的原因之一“政治上取信於民”時就可以勾聯起“人和”等。

(3)點面結合法。複習不同於新授,複習時,老師需要濃縮再現課文內容,扣住文本,不求面面俱到,而讓學生以知識點為中心進行放射,擴展開去理解和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如《曹劌論戰》就可以概括為“戰前、戰時、戰後”。

(4)歸納法。(論文範文 )中考文言文知識分散各冊課本之中,這就需要運用歸納法。如複習到《捕蛇者說》時,與課文有關的社會背景(中唐以來凋敝的民生)對學生理解課文主題有幫助。同時,複習時可以把本文與柳宗元其他的作品(八記)進行聯繫,整理歸類。學生既從整體上把握,又擴大知識的覆蓋面。

(5)暗示法。鄒忌在文中採用類比、暗示的方法從身邊的小事說起,諷諫齊王,屬於曲諫。那么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又是如何勸告後主?學生通過教師的暗示(曲諫)很自然地想到“直諫”。教師再順著往下引導學生思考二人的勸諫情感(憂傷—報答忠誠),自然就水到渠成。

(6)對比法。在文言文複習中,各篇文言文之間有同有異,對比法複習就可以很好地把握文言知識。可以讓學生比較主旨、手法,也可以是具體的句子看看角度有什麼不同。如《桃花源記》《愛蓮說》《陋室銘》的一個比較點就是它們的“志”。

三、貴在有所思考

如果說複習僅在於把知識背背、寫寫,那么學生除了鍛鍊了記憶力之外,在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上似乎就沒有多大進展。我們複習的本質在於溫故而知新,表現為對課文內容的重新審視。學生在複習的基礎上學有所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定要培養學生反思與內省的能力,讓思考貫穿複習的始終。

教師怎樣啟迪學生深入思考呢?提問題。小到字音字形、詞語的解釋,大到語段的理解、概括、比較、拓展,還有主觀感受等等。方式多種多樣。無論哪一種,都應該讓學生充分討論和思考,老師做出正確的點評。對《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文思想內容的複習,學生提了幾個問題。如“杜甫這樣的胸懷天下的大詩人怎么稱呼群童為惡賊?”還有人提出延伸類的題目,如“喪亂指什麼?照應的是哪個歷史事件?”再如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中的寒士指哪些人?”通過這些問題學生既進行了比較,也對文本進行了思考,應該說學生在整合和創新的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學生養成一種學習的、生活的習慣,一種反思內省的能力。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文言文複習之教貴在趣學貴在法0
文言文複習之教貴在趣學貴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