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萬紀,其先出天水,後徙京兆,為萬年人”閱讀答案及翻譯

權萬紀,其先出天水,後徙京兆,為萬年人。父琢玠,隋匡州刺史,以愨願①聞。萬紀悻直廉約,自潮州刺史擢治書侍御史。尚書右僕射房玄齡、侍中王珪掌內外官考,萬紀劾其不平,太宗按狀,珪不伏。魏徵奏言:“房玄齡等皆大臣,所考有私,萬紀在考堂無訂正,今而彈發,非誠心為國者。”帝乃置之,然以為不阿貴近,繇是獎禮。萬紀又建言:“宇文智及受隋恩,賊殺其君,萬世共棄,今其子乃任千牛,請斥屏以懲不軌。”帝從之。萬紀與侍御史李仁發既以言得進,頗掉罄②自肆,眾情懍懍。征奏:“萬紀等暗大體,詆訐彈射皆不實。陛下收其一切,遂敢附下罔上,釣強直名,迷奪聖明。以小謀大,群下離心。如玄齡等且不得申,況疏賤之臣哉?”帝寤,徙萬紀散騎常侍,而免仁發。數年,復召萬紀為持書御史,即奏言:“宣、饒部中可鑿山冶銀,歲取數百萬。”帝讓曰:“天子所乏嘉謀善政有益於下者公不推賢進善乃以利規我欲方我漢桓靈邪”斥使還第。
久之,由御史中丞進尚書左丞,出為西韓州刺史。徙吳王長史。王畏其直,善遇之。齊王不奉法,帝素奇萬紀能左右吳王者,乃徙為長史。祐暱③比群小,萬紀驟諫不入,即條過失以聞。帝遣劉德威按問,因召祐入朝。祐恐,與所嬖燕弘亮謀殺之,而萬紀先引道。祐遣弘亮馳彀騎追擊,斬首,殊支體,投圊中。又殺典軍韋文振。文振本以校尉從帝征伐,以質謹自將,帝使事祐,典廄馬。切諫不納,輒見萬紀道之,故祐內嘗忿疾。萬紀死,文振懼,馳去,追騎獲之。祐平,贈萬紀齊州都督、武都郡公,食二千戶,謚曰敢,文振左武衛將軍、襄陽縣公,食千戶。
(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二十五》)
[注釋]①愨(què)願:誠實,謹慎。 ②掉罄:急躁厭煩,爭論。③暱比:親近。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萬紀劾其不平劾:檢舉
B.賊殺其君賊:暗地
C.萬紀等暗大體 暗:不明
D.即條過失以聞 條:列舉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天子所乏嘉謀善政/有益於下者/公不推賢進善/乃以利規我欲/方我漢桓靈邪/
B.天子所乏/嘉謀善政有益於下者/公不推賢/進善乃以利規我欲/方我漢桓靈邪/
C.天子所乏/嘉謀善政有益於下者/公不推賢進善/乃以利規我/欲方我漢桓靈邪/
D.天子所乏嘉謀善政/有益於下者/公不推賢/進善乃以利規我/欲方我漢桓靈邪/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權萬紀為官剛直不阿。房玄齡、王珪考核朝廷和地方官吏有偏袒之心,萬紀不懼他們是權貴近臣,敢於彈劾他們考核不公正。
B.權萬紀深得皇帝賞識。萬紀不明大體,詆毀、揭短、彈劾都不符合實情,以致群臣離心,但皇帝沒有像對李仁發那樣處置他。
C.權萬紀多次建言,有時不合聖意。他向太宗皇帝提的在宣、饒地區開山煉銀建議,不僅沒有被採納,反而受到了嚴厲斥責。
D.權萬紀為國恪盡職守。皇帝調他擔任李祐的長史時,齊王李祐親近小人,萬紀曾屢次進諫,未果後就寫奏章上報他的過失。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陛下收其一切,遂敢附下罔上,釣強直名,迷奪聖明。(5分)
 (2)齊王祐不奉法,帝素奇萬紀能左右吳王者,乃徙為祐長史。(5分)
參考答案
4.B(賊:殘害。)
5.C
6.B(“詆毀、揭短、彈劾都不符合實情”“群臣離心離德”不合文意。)
7.(1)(因)陛下接受他們的一起言論,他們才敢偏袒下屬欺騙君上,撈取剛正的名聲,惑亂君王聖明的心。(收:接受,聽取。附下: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屬。罔上:欺騙君主。釣:撈取。迷奪:惑亂。每個1分。)(2)齊王李祐不守法紀,太宗皇帝向來賞識萬紀能掌控吳王的能力,就調他擔任李祐的長史。(奉:遵守。素:向來,一向。奇:賞識,看重。左右:掌控。徙:調任。每個1分。)
參考譯文:
權萬紀,他的先祖出生在天水,後來遷徙至京師,成為萬年人。父親權琢玠,擔任隋匡州刺史,憑藉誠實,謹慎聞名。萬紀剛直、廉潔、儉約,從潮州刺史提拔做治書侍御史。尚書右僕射房玄齡、侍中王珪掌管朝廷內外官吏的考核,萬紀彈劾他們不公正,太宗核查實情,王珪不服。魏徵上奏說:“房玄齡等人都是大臣,考核官員有偏心,萬紀在考堂沒有校正錯誤,現在卻檢舉揭發,這不是誠心為國著想啊。”太宗皇帝於是就擱置了此事,但是認為萬紀不逢迎權貴近臣,從此就獎勵他,禮遇他。萬紀又建議說:“宇文智及受隋朝恩遇,卻殺死他的君王,他的後世永不錄用,現在他的兒子竟然擔任千牛衛,請您斥退他的兒子以便懲罰他的不法行為。”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萬紀與侍御史李仁發憑藉建言獲得晉升之後,彈劾越發放縱,眾人心感恐懼。魏徵上奏說:“萬紀等人不明大體。詆毀、揭短、彈劾都不符合實情。陛下接受他們的一切言論,他們才敢偏袒下屬欺騙君上,撈取剛正的名聲,惑亂君王聖明的心。讓小人謀害大臣,群臣會離心離德。像房玄齡這樣的大臣尚且不能申訴,更何況被疏遠、地位卑微的臣子呢?”太宗皇帝(聽後)醒悟過來,貶萬紀為散騎常侍(太宗時,為閒職),而且免了仁發的官職。幾年之後,朝廷又召回萬紀擔任持書御史,他隨即上奏說:“宣、饒地區可以開山煉銀,每年可以獲取數百萬。”太宗皇帝責備他說:“天子缺少的,是有益於國家的良好計謀和政策。您不推舉賢才進獻良策,卻用利益規勸我(勸我牟利),想把我比作漢代的桓帝、靈帝嗎?”斥令他回府反省。
過了很久,萬紀從御史中丞晉升為尚書左丞,出京擔任西韓州刺史,後調為吳王長史。吳王害怕他的剛直,就友好地對待他。齊王李祐不守法紀,太宗皇帝賞識萬紀能控制吳王,就調他擔任李祐的長史。李祐親近小人,萬紀屢次進諫去不被採納,就逐條列出他的過失上報皇帝。太宗皇帝派遣劉德威審理,趁機詔令李祐入朝。李祐害怕了,就與自己寵幸的燕弘亮謀劃殺掉萬紀,而萬紀需先行啟程為齊王開路。李祐派遣燕弘亮帶著持弓弩的騎兵追殺,砍下萬紀的頭顱,分解四肢和軀體,扔進茅廁。還殺死了典軍韋文振。文振當初以校尉的身份跟隨太宗皇帝征戰,靠著誠實謹慎保全自己,太宗皇帝派他侍奉李祐,主管馬廄馬匹。懇切直言勸諫不採納,文振就去見向萬紀訴說,因此李祐心裡常含憤恨。萬紀死後,文振恐懼,騎馬賓士逃走,騎兵追上抓住處死他。李祐被評定後,朝廷追贈萬紀齊州都督、武都郡公,食邑二千戶,諡號為“敢”,追贈韋文振左武衛將軍、襄陽縣公,食邑千戶。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權萬紀,其先出天水,後徙京兆,為萬年人”閱讀答案及翻譯0
“權萬紀,其先出天水,後徙京兆,為萬年人”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