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離子居山文言文啟示及翻譯

郁離子居山文言文啟示及翻譯

《郁離子》,郁,有文采的樣子;離,八卦之一,代表火;郁離,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謂天下後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離子居山文言文啟示及翻譯,我們來看看。

劉基《郁離子》寓言故事

原文:

郁離子居山。

夜,有狸取其雞,追之弗及。明日,從者擭其入之所以雞擭:讀音huò,捕捉野獸的木籠,此處做動詞用,狸來而縶焉縶:讀音zhí,困住。

身縲而口足猶在雞縲:讀音léi,繩索,又是做動詞,且掠且奪之,至死弗肯舍也。郁離子嘆曰:“人之死貨利者,其亦猶是也!”

翻譯:

郁離子住在山裡。夜晚,有野貓偷他的雞,追它沒追上。第二天,家人在它進入的地方裝上捕獸木籠並用雞做誘餌,野貓一來就被困住了。它身體被捆著但口和腳還在雞身上,邊打邊搶那雞,它是到死也不肯放的。郁離子嘆道:“人為了財貨利益而死的,它也是如此啊!”感:俗話說得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彼此彼此啊!別可憐動物無知,更別自矜是動物之靈。在對待私慾方面,其實人較動物還要更蠢些的。因為人更聰明,才有本事更貪婪,又因為執著於貪婪,所以才會做出更蠢的事來。動物的“弱肉”還是說在同一類被食者中,也是弱小的被食,這樣就留下了強壯的.繁衍更強壯的後代以適應物競天擇。但是人呢,專挑肥美者獵殺。更有甚者,人與人這同類之間還普遍存在弱肉強食的現狀!只是表現形式不是血淋淋的弱者為肉強者食之,而是強者榨取弱者被榨取的文明的形式而已。

作者簡介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謚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

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

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

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啟示

一般認為,膾炙人口的寓言體政論散文集--《郁離子》,是劉基對蒙元王朝徹底失望、隱居青田故里而著。《郁離子》作為劉基為天下後世立言的不朽名著,其創作動機與學理體系,吳從善《〈郁離子〉序》稱雲:夫鬱郁,文也;明兩,離也;郁離者文明之謂也。非所以自號,其意謂天下後世若用斯言,必可底文明之治耳![23]劉基高弟徐一夔《〈郁離子〉序》稱:郁離者何?離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鬱郁然,為盛世文明之治,故曰《郁離子》。……本乎仁義道德之懿,明乎吉凶禍福之幾,審乎古今成敗得失之跡,大概矯元室之弊,有激而言也。劉基在《郁離子》未了也提到:仆願……講堯舜之道,論湯武之事,憲伊呂,師周召,稽考先王之典,商度救時之政,明法度、肄禮樂,以待王者之興。[24]《郁離子》確是一部為後代立言的經世名作![25]

劉基《郁離子》的寓言體風格可謂牢籠萬匯,洞釋群疑,辨博奇詭,巧於比喻,而不失乎正。[26]在這點上頗似《莊子》的語言風格,即汪洋恣肆、想像奇幻、文辭富麗、氣勢磅礴、感染力強。更為重要的是,《郁離子》還吸收改編了一些《莊子》的寓言來就事論理。茲舉數例以說明:

《莊子·齊物論》中有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狙公賦茅,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27]《郁離子·天地之盜》篇則痛斥艾大夫使役民的權術,而主張聚其所欲而勿施其所惡的養民觀,劉基以為艾大夫之術無非朝四而暮三,並無實質改變。[28]劉基在《郁離子·瞽聵》篇中又對狙公賦茅的寓言進行改寫,旨在說明百姓zao6*反起義、反抗剝削壓迫的正義性與合理性,實對有道伐無道的湯武革命論的謳歌與讚美:

楚有養狙以為生者,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群狙於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賦什一以自奉。或不給,則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與?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於彼而為之役乎?言未既,眾狙皆寤。其夕,相與伺狙公之寢,破柵毀柙,取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狙公卒餒而死。郁離子曰:世有以術使民而無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一旦有開之,其術窮矣。?[29]

不難看出,莊子筆下的眾狙尚未開化,處於蒙昧愚鈍狀態,狙公與眾狙是一種飼養與被飼養的關係;劉基筆下的眾狙已經擺脫愚昧,要求獲得自由、新生,實即對反抗壓迫、zao6*反革命精神的一種肯定。

《莊子·逍遙遊》有蟪蛄不知春秋的例子,[30]意指生命短暫,總會錯過一些美好的東西。《郁離子·螇螰》篇稱螇螰冬春不知也,[31]顯然源於《莊子》,因為螇螰即是蟪蛄,即一種壽命很短的蟬。《莊子·秋水》有鴟得腐鼠句,[32]《郁離子·神仙》篇則有鴟鴞之見人而嚇也[33]的引用。《莊子·逍遙遊》: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捲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34]莊子與惠施的對話向我們闡釋了無用之木之不夭斤斧的道理。劉基在《郁離子》中也有徵引樗以惡而免割,婁瓜以苦而不烹[35],也是同樣的事理。

除卻《郁離子》,劉基的眾多詩文中也有許多《莊子》痕跡。《雜詩四十一首》中大鵬摶扶搖,斥鷃笑蜉蝣即借用了《莊子·逍遙遊》中大鵬、斥鷃與蜉蝣的故事。劉基《樵漁子對》藉隱者之口說明了老莊道家全身避害的中心問題:貴賤,命也;窮通,時也。是以鷃雀不思霄漢之翔,麋鹿不羨攀援之能,故能全其身。[36]劉基這裡引用《莊子·逍遙遊》篇中之鷃雀與《齊物論》中之麋鹿的原型,來說明如何全身的法則。《莊子·齊物論》有莊周夢蝶的典故: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37]而物化夢蝶也是晚年劉基的渴望,劉基有多首夢蝶詩作,比如《睡起》詩病身只與睡相宜,覺來卻怪莊周蝶,[38]《秋興》詩誰遣莊周化蝴蝶,不勝憔悴為花愁句,[39]就說明了這一點。

《莊子·應帝王》還有七竅出而渾沌死的故事: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混沌。倏與忽時相與遇於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40]莊子筆下的混沌喻指一種因循自然、無知淳樸的嬰兒狀態。劉基古樂府詩《上雲樂》中的老胡形象就取材於《莊子》:西天老胡名文康,自從盤古到今日,不老不少,氣體充實如嬰孩。性情和易顏色好,恰似初釀匐萄醅。激之而不見其怒,撓之而不見其咍,甘之而不見其喜,苦之而不見其款。所以於物無所忤,於人無所猜,於事無所礙,於藝無所能,不生不死在人世。[41]老胡自盤古開天闢地以降,日常起居生活一直處於混沌無孔竅的狀態中,對身外社會歷史發展進程皆不識,與世無爭,不生不死。這個老胡形象實際上就是莊子筆下的混沌的翻版。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郁離子居山文言文啟示及翻譯0
郁離子居山文言文啟示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