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五代史記一行傳敘》原文及翻譯

歐陽修《五代史記一行傳敘》原文及翻譯

導語:歐陽修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歐陽修《五代史記一行傳敘》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嗚呼!五代之亂極矣,傳所謂“天地閉,賢人隱”之時歟!當此之時,臣弒其君,子弒其父,而縉紳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充然無復廉恥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謂自古忠臣義士多出於亂世,而怪當時可道者何少也!豈果無其人哉?雖曰干戈興,學校廢而禮義衰,風俗隳壞,至於如此;自古天下未嘗無人也。吾意必有潔身自負之士,嫉世遠去而不可見者。自古賢材有韞於中而不見於外或窮居陋巷委身草莽雖顏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況世變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時乎。吾又以謂必有負材能、修節義而沉淪於下,泯沒而無聞者。求之傳記,而亂世崩離,文字殘缺,不可復得,然僅得者,四五人而已。

處乎山林而群麋鹿,雖不足以為中道,然與其食人之祿,俛①首而包羞,孰若無愧於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鄭遨、張薦明。

勢利不屈其心,去就不違其義。吾得一人焉,曰石昂。

苟利於君,以忠獲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義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贇。

五代之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於兄弟、夫婦,人倫之際,無不大壞,而天理幾乎其滅矣。於此之時,能以孝弟自修於一鄉而風行於天下者,猶或有之。然其事跡不著而無可紀次,獨其名氏或因見於書者,吾亦不敢沒。而其略可錄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倫。

作《一行傳》。

【注】①俛:同“俯”

譯文

唉!五代之亂達到頂點了,這就是傳記上所說的“天地間的光明被封閉、高潔的雅士都去隱居”的時代嗎!在這個時候,作臣子的殺害他的國君,作兒子的殺害他的父親,而那些士大夫們卻安享著國家的俸祿,占據著朝堂,十分滿足不再有廉恥之色的人到處都是。我認為忠臣義士,多出於亂世,卻奇怪這個時候可以稱道的人何其少啊。難道果真沒有這樣的人嗎?雖然說戰亂興起,學校教育被廢棄,從而禮儀衰敗,風俗毀壞,而到了這個地步,然而自古以來天下大亂之時未嘗沒有這樣的忠臣義士啊。我想必有潔身自好的義士,因憤時疾世遠離塵世而不能顯露於世。自古賢才,有把自己的志向才能蘊藏於內心而並不表現出來的,有的人困頓地生存於簡陋的.小巷,寄身於荒野草莽,他們即使有顏淵的品行,不遇到孔子這樣的人也會名聲顯揚。況且是世道多有變故而君子的高尚道德消沉的時候呢。我又認為必然還有懷抱才能、修煉節義,但沉淪在社會底層而默默無聞的人。我在傳記中尋找這樣的義士,卻因亂世分崩離析,書上文字殘缺,不能再找到了。找到的僅僅就是四五人罷了。

生活在山林中和麋鹿為伍,雖然夠不上符合中庸之道,然而與其享用著別人給的俸祿,低著頭忍受著羞辱,如何比得上無愧於內心,放縱身心(不受拘束)而自得其樂(或:讓自己得意開心)呢?我找到了兩個人,名叫鄭遨、張薦明。

權力和利益都不能讓他的心靈屈服,擔任官職或不擔任官職都不違背他的道義。我找到了一人,名叫石昂。

如果對君主有利,因為忠誠而獲得罪名又何必為自己表白,有直至死亡也不說出來的人,這就是古代的義士啊。我找到了一人,名叫程福贇。

五代時期she6*6*混亂,國君不像國君,臣子不像臣子,父親不像父親,兒子不像兒子,一直到兄弟間、夫婦間的人倫關係,沒有不嚴重毀壞的,而lun6*理幾乎滅絕了。就在這樣的時刻,能夠以孝悌之禮修身於一鄉並且像風一樣推行到天下的人,還是或許有的,但他們的所作所為不顯著,也沒有書籍記述編排,只有他們的姓名有的還能夠在書中見到,我也不敢埋沒他們。而大致可以寫下來的人,我也找到了一個,他叫李自倫。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歐陽修《五代史記一行傳敘》原文及翻譯0
歐陽修《五代史記一行傳敘》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