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朱能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
原文:
朱能,字士弘,懷遠人。父亮,從太祖渡江,積功至燕山護衛副千戶。能嗣職,事成祖藩邸。嘗從北征,降元太尉乃兒不花。
燕兵起,與張玉首謀殺張員、謝貴,奪九門。授指揮同知。帥眾拔薊州,殺馬宣,下遵化。從破雄縣,戰月漾橋,執楊松、潘忠,降其眾於鄚州。長驅至真定,大敗耿炳文軍。獨與敢死士三十騎追奔至滹沱河,躍馬大呼突南軍,軍數萬人皆披靡,蹂藉死者甚眾,降三千餘人。成祖以手札勞之,進都指揮金事。從援永平,走吳高,襲克大寧。進攻濟南,次鏵山,南軍乘高而陣,能襲破之,降萬餘人。從攻滄州,破東門入,斬首萬餘級。東昌之戰,盛庸、鐵鉉圍成祖數重。張玉戰死。事急,能帥周長等殊死斗,翼成祖潰圍出。復從戰夾河,譚淵死,燕師挫。能至,再戰再捷,軍復振。與平安戰藁城,敗之。追奔至真定,略地彰德、定州,破西水塞。將輕騎千人掠衡水,獲指揮賈榮。克東阿、東平,盡破汶上諸寨。既而王真戰死淝河,燕軍屢敗。諸將議旋師,能獨按劍曰∶“漢高十戰九敗,終有天下。今舉事連得勝。小挫輒歸,更能北面事人耶!“成祖亦叱諸將曰∶“任公等所之!“諸將乃不敢言遂引兵南敗平安銀牌軍都督陳暉來援又敗之遂拔靈璧軍擒平安等降十萬眾。累遷右軍都督金事。進克泗州,渡淮,敗盛庸兵。拔盱眙,下揚州,渡江,入金川門。
九月甲申論功,次邱福。永樂四年七月詔能佩征夷將軍印,由廣西、雲南分道討安南,帝親送之龍江。十月行次龍州,卒于軍。年三十七。
能於諸將中年最少,善戰。雄毅開豁,居家孝友,位列上公,未嘗以富貴驕人。善撫士卒。卒之日,將校皆為流涕。
(選自《明史》)
譯文/翻譯:
朱能,字士弘,懷遠人。父親朱亮,跟隨太祖渡江,積功升至燕山護衛副千戶。朱能承襲父職,在成祖藩邸奉事。曾隨軍北征,降服元太尉乃兒不花。
燕王起兵後,朱能與張玉謀劃殺死張籨、謝貴,奪取九門。朱能被授為指揮同知。他率軍拔薊州,殺馬宣,下遵化。又隨軍破雄縣,戰月漾橋,捉拿楊松、潘忠,在莫阝州降服其部眾。長驅直入真定,大敗耿炳文軍。朱能獨自與三十名騎兵敢死隊追奔至滹沱河,躍馬大呼沖向南軍。南軍數萬人望風披靡,被踩死者甚多,三千人投降。成祖親自寫信慰勞朱能,並進升他為都指揮僉事。朱能隨軍支援永平,趕走吳高,攻克大寧。返回後,統領左軍。在鄭村壩打敗李景隆。又隨軍進攻廣昌、蔚州、大同,戰於白溝河,朱能為前鋒,再敗平安軍。進攻濟南,駐紮鏵山。南軍居高列陣,朱能擊敗之,降服萬餘人。又隨攻滄州,斬殺萬餘人。
東昌之戰,成祖陷入盛庸、鐵鉉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張玉戰死。情況十分危急,朱能率周長等殊死作戰,幫助成祖突圍而出。又隨軍戰於夾河,譚淵戰死,燕軍受挫。朱能趕到,再戰再捷,使燕軍重新振作起來。又與平安戰於藁城,擊敗之,追奔至真定,奪取彰德、定州,攻破西水寨。朱能率輕騎千人奪取衡水,俘獲指揮賈榮,攻克東阿、東平,盡克汶上諸寨。
不久,王真在肥河戰死,燕軍屢屢戰敗,諸將建議回師。唯獨朱能按劍說道:“漢高祖開始十戰九敗,最終卻獲得了天下。而今舉兵連連得勝,遇上小挫動輒就歸,豈能因此而北面事人耶?”成祖也大聲呵斥諸將說“:你們想怎么辦都行。”諸將遂不再敢言。於是引兵往南,擊敗平安的銀牌軍。都督陳暉來援,又敗之。然後擊敗靈璧軍隊,擒獲平安等,降服十萬人。朱能累升至右軍都督僉事。又進克泗州,渡過淮河,擊敗盛庸軍。然後拔盱眙,下揚州,渡長江,入金川門。
九月初四日,論功時,朱能僅次於丘福,被授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為成國公,食祿二千二百石,並被授予世襲憑證。永樂二年(1404),朱能兼任太子太傅,加祿一千石。四年七月,皇上下詔命朱能佩征夷將軍印,西平侯沐晟為左副將軍,由廣西、雲南分道征討安南,皇上親自送到龍江。十月,朱能行至龍州,死於軍中。年僅三十七歲。
朱能在諸將中年紀最輕,十分善戰,張玉則善於謀略,皇上將他倆當作左右手。張玉死後,關於軍中進退之事全都找朱能商量。朱能身高八尺,雄毅豁達,孝敬友愛。雖位列上公,卻不曾因富貴而放縱自己。他善於安撫士卒,他死的時候,將校們都為之悲痛流淚。皇上將他賜葬於昌平,追封為東平王,諡號武烈。洪熙時,朱能配享成祖廟庭。
《明史·朱能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