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黃《了凡四訓》“壬辰歲,予入覲,晤夏建所”閱讀答案及翻譯

壬辰歲,予入覲,晤夏建所,見其人氣虛意下,謙光逼人,歸而告友人曰:“凡天將發斯人也,未發其福,先發其慧;此慧一發,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建所溫良若此,天啟之矣。”及開榜,果中式。
江陰張畏岩,積學工文,有聲藝林。甲午,南京鄉試,寓一寺中,揭曉無名,大罵試官,以為眯目。時有一道者,在旁微笑,張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張怒曰:“汝不見我文,烏知不佳?”道者曰:“聞作文,貴心氣和平,今聽公罵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張不覺屈服,因就而請教焉。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該中,文雖工,無益也。須自己做個轉變。”張曰:“既是命,如何轉變?”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何福不可求哉?”張曰:“我貧士,何能為?”道者曰:“善事陰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無量,且如謙虛一節,並不費錢,你如何不自反而罵試官乎?”
張由此折節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是科果中一百五十名。
由此觀之,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凶,斷然由我。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古語云:“有志於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於富貴者,必得富貴。”人之有志,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選自《了凡四訓》
註: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後改名了凡,作於六十九歲,全文分四個部分。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後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凡天將發斯人也 發:啟發
B.江陰張畏岩,積學工文 工:精巧
C.今聽公罵詈,不平甚矣 詈: 罵
D.而取善無窮窮:貧困
5、從下列句子中找出人物言行表現能直接表明其具有“受福之基”的一組是( )(3分)
①其人氣虛意下,謙光逼人
②大罵試官,以為眯目
③因就而請教焉
④我貧士,何能為
⑤存心制行,毫不得罪於天地鬼神
⑥折節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
A.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袁了凡去見皇帝,在京城遇見了夏建所,此人非常謙虛,袁了凡認為夏建所的智慧已被開啟,上天一定會賜予他福氣,後來夏建所果然考中。
B.江陰張畏岩文章寫得很好,在學術界很有聲譽。考試揭曉後,他沒有考中,於是就罵考官不長眼睛,旁邊有一位道長開導他,他沒有向道長發怒,立刻虛心接受了道長的意見。
C.舉頭三尺有神明。一個人要心存善心,制止自己不正當的行為。無論在什麼地方,對什麼人,都能夠遷就一點、委屈一點自己,這就會感動上天,得到福祉。
D.人在哪個方面立下志向,就會在哪個方面取得成就。人之有志,如同樹之有根,立定此志,並且謙虛,方便別人,自然會感動天地,得到福氣。
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此慧一發,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5分)
(2)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5分)
參考答案
4.D(3分)(窮盡)
5.B(3分)(②⑤不能證明問題排除,④不是直接行為)
6、B(3分)(“他沒有向道長發怒,立刻虛心接受”錯誤)
7、(1)(5分)這種智慧一產生,那就使浮滑的人自然會變得誠實,放肆的人也就自動收斂了。(“浮”“ 實”“ 肆”“ 斂”各1分,句意1分)
(2)(5分)況且謙虛的人,他還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導,那么得到的善行,就沒有窮盡了。尤其是讀書、做學問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啊!(“受教有地”,“窮”“修業”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壬辰年我入京城去覲見皇帝,見到一位叫夏建所的讀書人,看到他的氣質,虛懷若谷,毫無一點驕傲的神氣,而且他那謙虛的光采,就像會逼近人的樣子。我回來告訴朋友說:凡是上天要使這個人發達,在沒有賜予他福氣時,一定先啟發他的智慧,這種智慧一開發,那就使浮滑的人自然會變得誠實,放肆的人也就自動收斂了,建所他溫和善良到這種地步,是已開發了智慧了,上天一定要賜他的福了。等到放榜的時候,建所果然考中了。
江陰有一位讀書人。名叫張畏岩,他的學問積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在許多讀書人當中,很有名聲。甲午年南京鄉試,他借住在一處寺院裡,等到放榜,榜上沒有他的名字,他不服氣,大罵考官,眼睛不清楚,看不出他的文章好。那時候有一個道士在旁微笑,張畏岩馬上就把怒火發在道士的身上。道士說: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張畏岩更加的發怒說:你沒有看到我的文章,怎么知道我寫得不好呢?道士說:我常聽人說,做文章最要緊的,是心平氣和,現在聽到你大罵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氣也太暴了,你的文章怎么會好呢?
張畏岩聽了道士的話,倒不覺的屈服了,因此,就轉過來向道士請教。道士說:要考zhong6*功名,全要靠命,命里不該中,文章雖好,也沒益處,仍不會考中,一定要你自己改變改變。張畏岩問道:既然是命,怎樣去改變呢?道士說:造命的權,雖然在天,立命的權,還是在我;只要你肯盡力去做善事,多積功德,什麼福不可求得呢?張畏岩說:我是一個窮讀書人,能做什麼善事呢?道士說:行善事,積功德,都是從這個心做出來的。只要常常存做善事,積功德的心,功德就無量無邊了。就像謙虛這件事,又不要花錢,你為什麼不自我反省,自己工夫太淺,不能謙虛,反而罵考官不公平呢?
張畏岩聽了道士的話,從此以後就壓低一向驕傲的志向,自己很留意把持住自己,勿走錯了路,天天加功夫去修善,天天加功夫去積德。後來果然考中了第一百五十名。
從上面所講的看來,舉頭三尺高,一定有神明在監察著人的行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都應該趕快的去做;兇險、損人的事,應該避免,不要去做,這是可以由我自己決定的,只要我存好心,約束一切不善的行為,絲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還要虛心肯遷就,使得天地鬼神,時時哀憐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滿懷傲氣的人,一定不是遠大的器量,就算能發達,也不會長久地享受福報。稍有見識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肚量,弄得很狹窄,而自己拒絕可以得到的福,況且謙虛的人,他還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導,那么得到的善行,就沒有窮盡了。尤其是讀書、做學問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啊!
古人有幾句老話說:有心要求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貴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貴。一個人有遠大的志向,就像樹有根一樣;樹有根,就會生出丫枝花葉來。人要立定了這種偉大的志向,必須在每一個念頭上,都要謙虛,即使碰到像灰塵一樣極小的事情,也要使別人方便,能夠做到這樣,自然會感動天地了。造福全在我自己。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袁黃《了凡四訓》“壬辰歲,予入覲,晤夏建所”閱讀答案及翻譯0
袁黃《了凡四訓》“壬辰歲,予入覲,晤夏建所”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