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遵憲《人境廬詩草自序》原文和譯文翻譯
人境廬詩草自序
黃遵憲
餘年十五六,即為學詩。後以奔走四方,東西南北,馳驅少暇,几几束之高閣。然以篤好深嗜之故,亦每以餘事及之。雖一行作吏,未遽廢也。士生古人之後,古人之詩,號專門名家者,無慮百數十家。欲棄去古人之糟粕,而不為古人所束縛,誠戛戛乎其難。雖然,仆嘗以為詩之外有事,詩之中有人。今之世異於古,今之人亦何必與古人同?嘗於胸中設一詩境:一曰復古人比興之體,一曰以單行之神,運排偶之體,一曰取離騷樂府之神理而不襲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縮離合之法以入詩。其取材也,自群經三史,逮於周秦諸子之書,許鄭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於今者,皆採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舉今日之官書會典方言俗諺,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歷,皆筆而書之。其煉格也,自曹鮑陶謝李杜韓蘇,訖於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專一體,要不失乎為我之詩。誠如是,未必遽躋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詩有之曰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聊書於此,以俟他日。光緒十七年六月在倫敦使署,公度自序。
【譯文】
我十五六歲就開始學習寫詩,以後因為四處奔走,遊歷各地,奔波中少有閒暇,幾乎沒有作詩。但是因為特別喜歡的緣故,也常把我遇到的事(用詩歌的形式)記下來,雖然一旦做官(公務繁忙),但從未就此放棄(對詩的愛好)。我作為後人,(讀)古人的詩歌,(覺得)稱得上名家的,大約百數十人。(我)希望去除前人作品中不好的成分,並且不受他們作品的束縛,這的確太難了啊。即使這樣,我曾認為詩歌之外有(所反映的)生活,詩歌之中有(作者的)情感。今天的世事與古代不同,今天的人為什麼要和古代人相同?(我)曾在心中創設這樣作詩的情況:一是恢復古人(運用)的比興之法,二是按照每一行的主旨,運用排比對偶的形式,三是選取離騷,樂府詩集的神韻而不沿襲他們的形式,四是運用古文家靈活變通的手法來創作詩歌。我選取詩材,從各種經書,《春秋》《左傳》《史記》三部史書,到周秦諸子百家的書,(以及)許鄭等各位大家的註解(都不放過)。凡事名物名與今天切合的,都採取或借用。我敘述事情,全都使用今天的官話、典故、方言、俗話、諺語,用來表達古人沒有遇到的事物,沒有創造出的意境,(只要我)親自聽到看到的,都用筆記錄下來。我錘鍊詩歌的格調,從曹操、鮑照、陶淵明、謝靈運、李白、杜甫、韓愈、蘇軾,直到近代各位小有名氣的詩家,不拘一格,不專注於一種形式,(皆可借鑑)而要創作出不失去自己特點的詩。果真像這樣(去做),未必就能達到古人(的水準),(但)自己也足以在詩壇立足了。然而我雖有這樣的志向,能力卻不能達到。詩寫了一些雖然說達不到(這些要求),心裡卻非常想往。暫且寫到這裡,以待今後(看我的努力再說)。光緒十七年六月在倫敦公使館公度自序。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