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乙字仲陽”“王克明字彥昭”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錢乙字仲陽,父穎善醫,然嗜酒喜游,東之海上不反。乙方三歲,母前死,姑嫁呂氏,哀而收養之,長誨之醫,乃告以家世。即泣,請往跡尋,凡ba6*九反。積數歲,遂迎父以歸,時已三十年矣。其事呂如事父,呂沒無嗣,為收葬行服。
乙始以《顱囟方》著名,授翰林醫學。皇子病瘈瘲①,乙進黃土湯而愈。神宗召問黃土所以愈疾狀,對曰:“以土勝水,水得其平,則風自止。”帝悅,擢太醫丞。廣親宗子病,診之曰:“此可毋藥而愈。”其幼在傍,指之曰:“是且暴疾驚人,後三日過午,可無恙。”其家恚,不答。明日,幼果發癇②甚急,召乙治之,三日愈。
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後甚,嘆曰:“此所謂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既而曰:“吾能移之使在末。”因自製藥,日夜飲之。左手足忽攣不能用,喜曰:“可矣!”以病免歸,不復出。乙為方博達於書無不窺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諸書辨正闕誤。末年攣痹浸劇,知不可為,召親戚訣別,易衣待盡,遂卒,年八十二。
王克明字彥昭,紹興、乾道間名醫也。初生時,母乏乳,餌以粥,遂得脾胃疾,長益甚,醫以為不可治。克明自讀《難經》、《素問》以求其法,刻意處藥,其病乃愈。始以術行江、淮,入蘇、湖,針灸尤精。診脈有難療者,必沉思得其要,然後予之藥。病雖數證,或用一藥以除其本,本除而余病自去。亦有不予藥者,期以某日自安。有以為非藥之過,過在某事,當隨其事治之。言無不驗。張子蓋救海州,戰士大疫,克明時在軍中,全活者幾萬人。子蓋上其功,克明力辭之。
克明頗知書,好俠尚義,常數千里赴人之急。初試禮部中選,累任醫官。王炎宣撫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貶秩。後遷至翰林醫痊局,賜金紫。紹興五年卒,年六十七。
(節選自《宋史•列傳第二百二十一•方技》,有刪改)
【注】①瘈瘲(chìzòng):痙攣,抽風。②癇:癲癇,羊角風。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乙為方博達/於書無不窺/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諸書/辨正闕誤
B.乙為方博達/於書無不窺/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諸書/辨正闕誤
C.乙為方博/達於書無不窺/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諸書/辨正闕誤
D.乙為方博/達於書無不窺/不固守古法/尤邃《本草》諸書/辨正闕誤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行服:指穿孝服居喪。人死後其親屬必須要穿特製的喪服守孝三年,表達對死者的悼念和居喪者失去親人的悲痛心情。
B.太醫丞:是古代醫官名。宋史記載,熙寧九年,於太常寺下設定太醫局,管理醫學行政和醫學教育,太醫丞是其中的署官。
C.《難經》、《素問》:《素問》是《黃帝內經》的一部分,用來解釋人體生理、病理現象和指導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等。《難經》則解釋了《黃帝內經》的醫學醫理,有不少獨到見解。
D.金紫:唐制,三品以上官員服紫色,若官員品級不夠而皇帝特賜,準許服紫,稱賜紫。賜紫同時賜金魚袋,合稱賜金紫。宋代沿用唐制。
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項是(3分)
A.錢乙非常孝順、敬老。他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出去尋找父親,找了很多年,終於找到。他由姑父撫養長大,對待姑父如對待自己的親生父親。
B.錢乙醫術高超,甚至可以預判病症。他給皇子治病,給他喝黃土湯就治好了。他判斷廣親的小兒子會在一天之後發病,後來果然如他所說的那樣。
C.王克明自學成才,治療方法多樣。他摸索醫方治好了自己的脾胃病,認為有的病套用藥治療,有的病可以自愈,有的則需要先把引發疾病的事情處理好。
D.王克明醫德高尚,有俠義之風。張子蓋的部隊中瘟疫流行,他趕赴軍中,治癒了幾萬人。他又常常奔波幾千里,為他人治病。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乙本有羸疾,每自以意治之,而後甚,嘆曰:“此所謂周痹也。入藏者死,吾其已夫。”(5分)
(2)王炎宣撫四川,辟克明,不就。炎怒,劾克明避事,坐貶秩。(5分)
參考答案
4.B
5.A(守孝期按照親屬關係的遠近有長有短,不是必須三年。)
6.B(錢乙判斷廣親的小兒子將突然發病,但沒有說明具體時間。)
7.(1)錢乙本來就有身體瘦弱的毛病,常常用心治療自己,後來病重,他嘆道:“這就是所說的渾身麻木疼痛的病。進入內臟者死,我大概要完了吧。”(“羸”、“甚”、“藏”、“其”各1分,句意通順1分。)
(2)王炎做四川宣撫史,徵召王克明為手下,王克明沒有去。王炎很生氣,彈劾王克明躲避公事,王克明被判罪貶職。(“辟”、“不就”、“坐”各1分,句意通順2分。)
參考譯文
錢乙字仲陽,他父親錢穎善長醫術,卻嗜酒而喜歡出遊,往東到海上去就沒有回來。錢乙才三歲,母親早死,他姑姑嫁給呂氏,呂氏憐憫並收養了他,長大以後,就教導他學醫,並告訴他的家世。錢乙哭過之後,請求去尋找父親,一共尋找了ba6*九趟,很多年後,終於找回父親,此時他已三十歲了。他侍奉呂氏如同父親,呂氏死後沒有後代,他就給呂氏收殮埋葬,穿孝衣守喪。
錢乙最初是因《顱囟方》著名,授給他翰林醫學的官職。皇子患驚風病,錢乙給他喝黃土湯而治好了他的病。神宗召見他詢問黃土湯治病的情形,他回答:“因為土能克水,水平穩了,那么驚風自然就停止。”神宗高興,提升他為太醫丞。廣親的長子患病,錢乙診他的病說:“這種病可以不用吃藥而痊癒。”廣親的小兒子在旁邊,錢乙指著他說:“這孩子將突然患病,使人驚恐,過了三天的午後,可無憂。”廣親家的人很生氣,不答話。第二天,廣親的小兒子果然突發羊角風,十分危急,請錢乙給他診治,三天就病癒。
錢乙本來就有身體瘦弱的毛病,常常用心治療自己,後來病重,他嘆道:“這就是所說的渾身麻木疼痛的病。進入內臟者死,我大概要完了吧。”隨後又說:“我能把病痛移到四肢末端。”於是,就自己製藥,日夜喝它。左手、左腳突然蜷曲不能活動,他高興地說:“可以啦!”他因病辭職回家,不再出來為官。錢乙開藥方,廣博通達,有關醫書無不閱讀,不固執地死守古法。特別精通《本草》等書,辨別糾正它錯誤的地方。晚年時,痙攣ma6*痹6*的病症逐漸嚴重,他知道不能治療,就召來親戚訣別,換上衣服等待死亡,於是去世,終年八十二歲。
王克明,字彥昭,是紹興、乾道(皇帝年號)年間的名醫。他剛出生時,母親缺少奶汁,就餵他吃粥,他因此得了脾胃病,長大後更加嚴重,醫生認為治不好了。王克明自學《難經》和《素問》,來尋找治療辦法,用心施用藥物,他的病才好了。之後他開始用學來的醫術在江淮地區行醫,又到了蘇州、湖州一帶,尤其擅長針灸。他診脈遇到難以治療的病情,必定深思一番弄清病症的關鍵,之後再用藥。(他認為)病即使表現出多種症狀,有的可能只用一種藥就可以去除病症根源,根源去除而其他的病症自然會隨之消失;對有些病人則不給藥,告訴病人到哪一天病就自動好了;有的病,他認為吃藥治不好不是藥的問題(不是吃藥能治好的),而是病人某些(引發疾病的)事情沒有處理好,將事情處理妥當,其病自愈。王克明所作的診斷之言無不一一驗證。張子蓋率軍救援海州,部隊中瘟疫流行。他趕赴軍中,治好了幾萬人。張子蓋準備向朝廷上表為其請功,王克明卻 極力推辭。
王克明學問非常好,為人好俠尚義,常奔波數千里為人治病。起初參加禮部考試,考中後,屢次擔任醫官。王炎做四川宣撫史,徵召王克明為手下,王克明沒有去。王炎很生氣,彈劾王克明躲避公事,王克明被判罪貶職。後來改到翰林醫痊局任職,皇帝賜予他紫衣和金魚袋。紹興五年去世,時年六十七歲。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