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自珍《說京師翠微山》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說京師翠微山
[清]龔自珍
翠微山者,有籍於朝,有聞於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隱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為高矣。不絕高,不敢絕高,以俯臨京師也。不居正北,居西北,為傘蓋,不為枕障也。出阜城門三十五里,不敢遠京師也。
僧寺ba6*九架其上,構其半,臚其趾,不使人無攀躋之階,無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
與香山靜宜園相絡相互,不觸不背,不以不列於三山為懟也。與西山亦離亦合,不欲為主峰,又恥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東之玉蘭,有蘋婆,有巨松柏,雜華靡靡芳腴。石皆黝潤,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諧於俗,不以僻儉名其平生也。
最高處曰寶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離立也。山之盩①有泉,曰龍泉,澄澄然渟其間,其甃②之也中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為僧廬焉,名之曰龍泉寺。名與京師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經一分,禮經以禮文佛,不則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ba6*九,何以特言龍泉?龍泉迉③焉,余皆顯露,無龍泉,則不得為隱矣。
余極不忘龍泉也不忘龍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蘇州之鄧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飛白晝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畝平生至是見八松矣。鄧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肅;鄧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鄧尉之松,殆不知天地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間不可無是松者也。
[注]①盩(zhōu):山的幽深處。②甃(zhòu):用磚砌。
③迉(qǐ辶+只):彎曲,繞道而行,這裡為曲折隱秘。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構其半,臚其趾 臚:陳列
B.不以不列於三山為懟 懟:驕傲
C.其甃之也中矩 中: 合於,符合
D.其言清和 言:言辭
9.下列各組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3分)
A.雜華靡靡芳腴 膏腴之地 B.亦有文采也 文采斐然
C.不則野矣 稗官野史 D.殆不知天地為何物 喪失殆盡
10.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不以僻儉名其平生也 B.隱者之所居也
不以不列於三山為懟也 天地間不可無是松者也
C.僧寺ba6*九架其上 D.其甃之也中矩
澄澄然渟其間 翠微之松古之直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余極不忘龍泉/也不忘龍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蘇州之鄧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飛白晝/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畝/平生至/是見八松矣。
B.余極不忘龍泉也/不忘龍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蘇州之鄧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飛/白晝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畝/平生至是/見八松矣。
C.余極不忘龍泉也/不忘龍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蘇州之鄧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飛白/晝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畝/平生至/是見八松矣。
D.余極不忘/龍泉也不忘/龍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蘇州之鄧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飛白/晝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畝/平生至是/見八松矣。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開篇就把目光對準了翠微山,說它因山體小而仰慕那些高山,是適合隱士居住的佳境。
B.作者評價翠微山“不敢絕高”“不為枕障”“不敢遠京師”,這都很符合士大夫的形象特點。
C.文章說翠微山的龍泉寺藏經,以禮拜藏經,表示禮拜由文字組成的佛,不然就顯得粗俗無教了。
D.作者用“說”的方式、擬人的手法,把一座無知無覺的山峰,寫得富有人情味,是遊記散文的獨創。
13. 文章看似在描繪翠微山的地理位置特徵和自然人文景觀,表面處處說山,實際處處擬人,賦予它一種人格特徵。結合文本內容分析作者賦予了翠微山哪些“人情”味?(5分)
14.“松”是古代文學作品常見的素材,文章第6段和下面的材料都寫到了“松”,請閱讀材料,完成文後問題(6分)
金雞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幾百年矣。微風拂之,聲如暗泉颯颯走石瀨;稍大,則如奏雅樂;其大風至,則如揚波濤,又如振鼓,隱隱有節奏。
方舟上人為閣其下,而名之曰松風之閣。予嘗過而止之,洋洋乎若將留而忘歸焉。蓋雖在山林,而去人不遠。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觀於松可以適吾目,聽於松可以適吾耳,偃蹇而優遊,逍遙而相羊,無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樂,可以永日,又何必濯潁水而以為高,登首陽而以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無所定,而於是閣不能忘情,故將與上人別而書此以為之記。時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根據描寫內容,請為此段文字選出最恰當的標題。(2分)
A.金雞峰記 B.三松賦 C.松風閣記 D.聽松閣記
請指出《說京師翠微山》和連結材料對“松”的描寫有怎樣的不同。(4分)
參考答案
8.B(3分)
9.D(3分)
10.C(3分)
11.B(3分)
12.A(3分)
13. 謙和:不是最高,不敢最高,不敢疏遠,不為主峰,不以不列於三山為懟也。
善解人意:寺廟分別建在山腳、山腰和山頂,有休息之所,近人情。
有獨立意識:恥附西山。
隨俗:名字亦俗亦雅, 不以僻儉名其平生也。
包容,不爭:名與京師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5分,答出1點得2分, 答出2點得4分, 答出3點得5分)
14.①C (2分)
②《說京師翠微山》側重寫松的精神氣韻,意在突出松的莊嚴、古老、正直;而連結材料則側重寫了松風和松濤的聲音,突出松的高尚與清純。(4分)
參考譯文:
翠微山,在朝廷上有記載,有聲譽,人們很容易發現它小而喜歡它,也往往感慨它的高而仰慕它,它是隱士居住的地方。山高大約六、七里,在靠近京城的山中,翠微山算是高的,不是最高,不敢最高,因為俯臨京城。它不在京城的正北面,在西北面,像是京城的一把傘、一頂車蓋,不像枕頭和屏障,那么重要。距離阜成門三十五里,不敢遠離京師。
有ba6*九座寺廟分別建築在翠微山山頂、山腰和山腳,使人們攀登時有台階可走,有休息的地方喘口氣。它並非獨立高險,難於攀登,是那樣的近人情。
翠微山與香山靜宜園,既相互連絡,又不很緊密,既不碰觸,又不背離。不因為名不列於享有盛譽的“三山”而心懷怨恨。翠微山與西山似乎分離,又似乎連為一體,它不願意成為主峰,又以依附在西山腳下為恥。
翠微山上的草木有長江以東的玉蘭,有蘋婆,有高大的松柏,各種鮮花隨風搖曳,芳香華美。山上的石頭都黝黑光潤,並有花紋。命名為翠微,既典雅又合乎世俗口味,不以偏僻儉樸而名一生志向。山的最高處是寶珠洞,山腳下有三山庵。三山庵有什麼?有三塊巨石並排聳立。山的幽深處有泉,叫“龍泉”,清亮透明的山泉停滯於人們砌成的方方正正的水池中。泉上有四棵松,松皮呈白色,都有百尺高。松下泉上有一座寺廟,名為龍泉寺。名與京師宣武城南面的寺廟相同,它並不迴避這樣的相同。
龍泉寺藏經,禮拜藏經,以示禮拜由文字組成的佛,不然就屬於粗俗了。寺外有刻石,言辭清雅中和,是康熙朝文人歌功頌德的褒語。翠微山ba6*九座寺,為何要特別說龍泉?龍泉所處曲折隱秘。其餘的寺廟都是地位顯露,無所隱避,倘若沒有龍泉,就不能成為隱士的隱居勝地。
我絕對忘不了龍泉寺。忘不了龍泉寺,尤其忘不了那四棵松。過去我曾經遊覽蘇州的鄧尉山,山上有四棵古松,松樹形態下臥,而神態卻是飛揚的,白晝之中四棵松神情極富生氣,如風雨雷霆;四松之蔭可遮蔽千畝。一生所見的松樹最獨特最難忘的就是這八棵松。鄧尉山的松樹舒展,翠微山的松樹莊重;鄧尉山的松樹是古時的隱逸高蹈之士,翠微山的松樹猶如古代守正不阿之士;鄧尉山的松樹,性格狂放不羈,天地都敢藐視;翠微山的松樹,性格正直堅定,天地賴以支柱,缺少不得。
注釋:
[1]京師:清王朝首都,今北京市。翠微山:在北京市西北約三十里。[2]籍:書冊,此指登記註冊。[3]聞(wèn):名譽、名聲。[4]枕障:枕頭和屏風。[5]臚(lú):陳列。趾:山腳。[6]孤巉(chán):獨立高險。[7]靜宜園:香山寺故址。乾隆十年(1745)秋重修後改名靜宜園。[8]三山:香山、玉泉山、萬壽山。懟(duì):怨恨。[9]西山:在北京市西北郊。[10]蘋婆:亦稱鳳眼果,常綠喬木。[11]靡靡:草伏相依的樣子。芬腴:眾多豐滿。[12]離立:並立。[13]盩(zhōu):山的曲折處。[14]渟:水停不動。[15]甃:此處指砌磚的水泥。中矩:合乎尺度。[16]禮:禮拜。文佛:佛經是文字組成的佛。[17][辶只](qì):彎曲。[18]形偃:形態下臥。[19]古之逸:像古代隱逸之士。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