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高祖李淵本紀》原文及翻譯

新唐書

原文:

高祖生於長安,性寬仁,襲封唐公。隋文帝獨孤皇后,高祖之從母也,以故文帝與高祖相親愛。大業中,煬帝征遼東,遣高祖督運糧於懷遠鎮。楊玄感將反,其兄弟從征遼者皆逃歸,高祖先覺以聞。煬帝遽班師,以高祖為弘化留守,以御玄感,詔關右諸郡兵皆受高祖節度。
十一年,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擊龍門賊母端兒,射七十發皆中,賊敗去,而斂其屍以築京觀,盡得其箭於其屍。又擊絳州賊柴保昌,降其眾數萬人。突厥犯塞,高祖與馬邑太守王仁恭擊之。隋兵少不敵高祖選精騎二千為游軍居處飲食隨水草如突厥而射獵馳騁示以閒暇別選善射者伏為奇兵。虜見高祖,疑不敢戰,高祖乘而擊之,突厥敗走。
十三年,拜大原留守,擊高陽曆山飛賊甄翟兒於西河,破之。是時,煬帝南遊江都,天下盜起。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豪傑,招納亡命,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計已決,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懼不見聽。高祖留守太原,領晉陽宮監,而所善客裴寂為副監,世民陰與寂謀。高祖過寂飲酒,酒酣從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驚。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陽不許,欲執世民送官,已而許之,曰:“吾愛汝,豈忍告汝邪?”然未有以發。而所在盜賊益多,突厥數犯邊,高祖兵出無功,煬帝遣使者執高祖詣江都,高祖大懼。世民曰:“事急矣,可舉事!”已而煬帝復馳使者救止高祖,其事遂已。
是時,劉武周起馬邑,攻汾陽宮,高祖乃集將吏告曰:“今吾為留守,而賊據離宮.縱賊不誅,罪當死。然出兵必待報,今江都隔遠,後期奈何?”將吏皆曰:“國家之利可專者,公也。”高祖曰:“善。”乃募兵,旬日間得眾一萬。
副留守虎賁郎將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見兵大集,疑有變,謀因禱雨晉祠以圖高祖。高祖覺之,乃陰為備。五月甲子,高祖及威、君雅視事,開陽府司馬劉政會告威、君雅反,即坐上執之。丙寅,突厥犯邊,高祖令軍中曰:“人告威、君雅召突厥,今其果然。”遂殺之以起兵。
(節選自《新唐書•高祖李淵本紀》,有刪節)

譯文/翻譯:

高祖(李淵)在長安出生,性情寬厚仁慈,襲位封為唐國公。隋文帝的獨孤皇后是高祖的姨母,因此隋文帝與高祖之間相互親近友愛。大業年間,隋煬帝征討遼東,派高祖在懷遠鎮督運軍糧。楊玄感將要謀反,隨從隋煬帝征討遼東的兄弟們都逃回,高祖事前察覺,稟報隋煬帝。隋場帝立即率軍返回,調高祖任弘化留守來抵禦楊玄感,並詔令關右諸鄙軍隊都受高祖調度指揮。
大業十一年,高祖任山西河東慰撫大使,還擊龍門的威寇母端兒,射七十箭全部命中,賊寇敗速,高祖收聚賦寇屍體壘高示眾,從屍體上盡數收得所射的箭。又攻打絳州寇柴保昌,降服其部眾數萬人。定展侵犯邊塞,高祖與馬邑太守王仁拳迎擊。腈軍兵少,不能抵街敵人,高祖挑選兩千精銳騎兵作為流動部隊,宿營、飲食隨水就草,習俗如同突質,並射箭捕獵縱馬馳特,以示兵力悠用有餘,另外選擇擅長射箭的士兵理伏下來,作為出奇制勝的軍隊。敵寇遇見高祖,疑感不敢突戰,高祖趁機攻擊他們,突厥軍大敗而逃。
大業十三年,高祖被授予太原留守,在西河攻打高陽曆山的賊寇數程兒,攻破藏軍。這時,煬帝南遊江都,天下盜寇四起。高祖的兒子牽世民料定隋朝必定滅亡,暗中交結豪傑,招納逃亡人士,與晉陽縣令劉文靜謀劃奪取天下。計謀已經決定.但高租不知道實際情況,李世民想把實情告訴他,又怕自己說的不被高祖採納。高祖擔任太原留守,兼任晉陽宮監,他所交好的賓客裴寂任晉陽宮制監,李世民暗中與裴寂謀劃。高祖到裝寂家飲酒,等到高祖酒興正濃、心情悠鬧舒暢的時候,裝寂把奪取天下的決策告訴他,高祖大驚。李世民趁機也進來稟告這件事,高祖起初假裝不答應,要抓李世民送到官府,不久後答應了他,說∶“我愛護你,難道忍心告發你嗎?“但是高祖沒有發動兵變。他所在地區的盜賊越來越多,突厥屢次侵犯邊境,高祖出兵不見功效,隋煬帝派使臣來抓高祖到江都,高祖十分恐誤。李世民說;“形勢危急了,可以行動!“隨即隋煬帝又派使臣快馬趕來故免了高祖,高祖起兵發難的事情於是停止。
這時,劉武周在馬邑起兵,攻打汾陽宮,高祖於是召集眾將領、吏屬,告訴他們∶“如今我擔任留守,如果賊寇攻占了皇帝的離宮,即使賊寇不殺我等,我等論罪也該受死。但要出兵迎擊,必定等待朝廷回復,現在江都交通阻隔,路途遙遠,延遲了時間怎么辦?“眾將吏都說∶“國家的利益大事,現在能獨自決斷的人是您。“高祖說∶“好。“於是招募士兵,十天時間招得一萬人。
副留守虎貴郎將王威、虎牙郎將高君雅看見士兵大規模集結,疑心有事要發生,圖謀趁著在晉祠求雨的機會來除掉高祖。高祖察覺到他們的陰謀,便暗地做了防備。五月甲子那一天,高祖和王威、高君雅一道辦理公務,開陽府司馬劉政會指控王威、高君雅謀反,高祖當即在座位上抓捕了他們。丙寅那一天,突厥進犯邊境,高祖傳令軍中說∶“有人告發王威、高君雅招來突厥,現證實他們果然這樣。“於是殺了王、高二人趁勢起兵。
《新唐書·高祖李淵本紀》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新唐書·高祖李淵本紀》原文及翻譯0
《新唐書·高祖李淵本紀》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