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誡子》和諸葛亮《誡子書》閱讀答案及原文注釋翻譯評析

周公誡子
成王封伯禽於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
《周公誡子》和諸葛亮《誡子書》閱讀答案及原文注釋翻譯評析
(乙)諸葛亮《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①,靜以修身②,儉以養德,非淡泊③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④。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漫⑤則不能勵精⑥,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⑦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注】
①行:操行。
②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
③淡泊:清靜寡慾,沒有奢望。
④致遠:達到遠大的目標。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勵精:振奮精神。 
⑦意:意志。⑧接世:合於世用,為社會所用。
【試題】
1.解釋下邊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 )非學無以廣才()
悲守窮廬() 又相天子( )
2.解釋下邊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於天下亦不輕矣()往矣,子勿以魯國驕士()
夫君子之行()險躁則不能冶性( )
3.這兩篇短文都是告誡子孫的文章,但中心內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誡兒子伯禽的中心內容是:;乙文諸葛亮告誡兒子的中心內容是: 。
4.將下列句子譯為現代漢語。
①夫此六者,皆謙德也。
 
②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5.乙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做“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
【參考答案】
(甲)周公誡子
1. 見聞廣博,記憶力強擴展屋子輔佐
2. 在因為放在句首作發語詞,無實意就
3.不要因為受封於魯國就怠慢輕視人才要立德、修身
4.(1)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
(2)(如果)年華隨著時間流失,意志隨著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
5.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作者介紹】
(甲)《周公誡子》選自《韓詩外傳》。
韓嬰,約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30年,西漢今文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燕(治今北京)人西漢文、景、武三帝時為官,文帝時任博士,景帝時官至常山太傅,後人又稱他韓太傅。韓嬰是當時著名的儒學學者,他講學授徒寫成很多著作,其中有《韓故》、《韓詩內傳》、《韓詩外傳》、《韓說》等。韓嬰講授、注釋《內經》有許多獨到之處,世稱韓詩,與轅固生的齊詩、申培的魯詩並稱三家詩。韓嬰還對《易經》很有研究,做過很多注釋,著有《周易傳韓氏三篇》,但未能流傳於世。
(乙)誡子書
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發明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詩人杜甫有《蜀相》名篇傳世。
【補充注釋】
(甲)周公誡子
誡:告誡,警告勸誡.(多用於上級對下級或長輩對晚輩)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封號.
驕:怠慢,輕視
相:輔佐.
於:在
沐:沐浴
德行:道德品行.
寬裕:寬大,寬容.
守:保持.
恭:肅敬,謙遜有禮.
榮:榮華顯貴.
儉:行為約束而有節制,不放縱.
尊盛:位高勢盛.
卑:低下
貴:地位顯要
畏:敬畏膽怯.
聰明:指明察事理.
睿智:聰慧,明智.
愚:愚拙,不巧偽.
哲:明智,聰明.
博聞強記:見聞廣博,記憶力強
由:奉行,遵從.
慎:謹慎,慎重.
相(xiàng)【第四聲】:1.輔助.如:吉人天相.2.宰相.如:丞相.3.某些國家的官名,相當於中央政府的部長.4.舊時指幫助主人接待賓客的人.如:儐相.另讀(xiāng) 1.互相.如:相識.2.表示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如:好言相勸.3.姓.
哺(bǔ):1.餵(不會取食的幼兒).如:哺育.2.咀嚼著的食物.如:吐哺.
睿(ruì):看得深遠.如:睿智.
桀(jié):夏朝末代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他的bao6*政導致了夏的滅亡。
紂(zhòu):1.後鞧(qiū).2.商(殷)朝末代君主,相傳是個暴君. 他的bao6*政導致了商朝的滅亡。
歟(yú):古漢語助詞,表示疑問或感嘆的語氣詞,用法跟乎大致相同。
(乙)諸葛亮《誡子書》
夫(fú):句首發語詞,無實在的意義。
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名利。
寧靜:這裡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廣才:增長才幹。
淫(yín)慢:過度的享樂,慢:懈怠,懶惰。淫,過度
險躁:冒險急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馳:消失、逝去。
日:時間。
遂:於是,就。
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窮廬:破房子。
將復何及:怎么還來得及。
才須學也:才:才幹
意與歲去:意:意志
儉以養德:以簡樸節約財務來培養自己的高尚品格
枯落:枯葉一樣飄零
夫:大丈夫
【譯文】
(甲)周公誡子
周成王將魯地封給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後,你不要因為受封於魯國(有了國土)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輕賤的了。可是,我還(常常)洗一次頭髮,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髮,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接待賓客,還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聽說,用恭敬的態度來保有寬以待人的品行,就會得到榮耀;用節儉來保有廣大的土地,必定會有安定;用卑謙來保有顯赫的官職,這就是高貴;用警備之心來保有人口眾多,兵強馬壯,就意味著勝利;用愚笨來保有聰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淺陋來保有淵博,也是一種聰明。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貴為君王,之所以擁有天下,是因為遵從了這些品德。不謙虛謹慎從而失去天下,進而導致自己亡身,桀紂就是這樣的下場.(你)能不謙虛謹慎嗎?”
(乙)誡子書
君子的品行,以安靜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以節儉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慾就不能顯現出自己的志向,不寧靜安穩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靜下心來,才幹必須學習才能增長。不學習就不能有廣博的才幹,沒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學業。怠慢便不能振奮精神,冒險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如果)年華隨著時間流失,意志隨著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里,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
【評析】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周公誡子》和諸葛亮的《誡子書》可謂是兩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闡述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
《周公誡子》以“握髮吐哺”形容君王為國禮賢下士,殷切求才;以六種“謙才”強調謙虛謹慎是理天下、成大業的第一要素。從兩個方面進行論證,得出要重視人才的結論。
周公訓導兒子的第一句話就已經點明了其所要“誡”的中心內容,即“往矣,子其勿以魯國驕士。”下面的話都是針對這一句展開陳述的。且與末尾“可不慎歟”相呼應。由此我們可以做一個引申的理解,就是當你身居高位的時候,一定要親賢遠佞,知人用人,善於吸納、提拔人才,不能自高自大而輕視別人。
《周公誡子》中提到的六種“謙德”,對現在仍有借鑑意義:一個人尊敬別人,寬以待人,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一個國家再富有,仍需提倡勤儉節約,這樣國家才會更發達,局面才能更安定;如果一個人身居要職,就仍要有一種謙虛的美德,不能認為自己是高高在上,這才是真正的高貴;一個國家,科技發達,兵強馬壯,別國才不敢侵犯,自己就會立於不敗之地;一個人學識淵博,聰明睿智,但仍要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不可狂妄自滿,驕傲自大,這才叫真正的聰明。
諸葛亮《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誡子書》言近旨遠,含意雋永,是諸葛亮處世立身的智慧結晶。它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優美的文辭、豐富的蘊含,更有諸葛亮志存高遠的精神境界和千年不滅的人格力量。從《誡子書》中,我們領悟到了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人生真諦,體會到了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生命哲思,所有這些,對我們現在來說仍大有裨益,富有啟迪。
《誡子書》用語精煉,短短86字即把修身養性和治學為人之道講的清清楚楚,可謂言簡意賅、字字千金,充分體現了諸葛亮深厚的文學修養,也彰示了他處世的簡單謹慎。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周公誡子》和諸葛亮《誡子書》閱讀答案及原文注釋翻譯評析0
《周公誡子》和諸葛亮《誡子書》閱讀答案及原文注釋翻譯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