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鼎,字元鎮,解州聞喜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趙鼎,字元鎮,解州聞喜人。生四歲而孤,母樊教之,通經義百家之書。登崇寧五年進士第,對策斥章惇誤國。累官為河南洛陽令,宰相吳敏知其能,擢為開封士曹。
金人陷太原,朝廷議割三鎮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與人,何庸議?”已而京師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議立張邦昌,鼎與胡寅、張浚逃太學中,不書議狀。
高宗即位,除權戶部員外郎。擢右司諫。劉光世部將王德擅殺韓世忠之將,而世忠亦率部曲奪建康守府廨。鼎言:“德總兵在外,專殺無忌,此而不治,孰不可為?”命鼎鞫德。鼎又請下詔切責世忠,而指取其將吏付有司治罪,諸將肅然。上曰:“肅宗興靈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無愧昔人矣。”中丞范宗尹言,故事無自司諫遷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極舉職,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遷侍御史。
鼎上疏言:“頃張浚出使川、陝,國勢百倍於今。浚有補tian6*浴日之功,陛下有礪山帶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無二,而終致物議,以被竄逐。今臣無浚之功而當其任,遠去朝廷,其能免於紛紛乎?”又言:“臣所請兵不滿數千半皆老弱所齎金帛至微薦舉之人除命甫下彈墨已行。臣日侍宸衷,所陳已艱難,況在千里之外乎?”時人士皆惜其去,台諫有留行者。會邊報沓至,鼎每陳用兵大計,及朝辭,上曰:“卿豈可遠去,當遂相卿。”九月,拜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制下,朝士相慶。
在吉陽三年,潛居深處,門人故吏皆不敢通問,惟廣西帥張宗元時饋醪米。檜知之,令本軍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語其子汾曰:“檜必欲殺我,我死,汝曹無患;不爾,禍及一家矣。”遺言屬其子歸葬,遂不食而死,時紹興十七年也,天下聞而悲之。
(選自《宋史·趙鼎傳》,有刪改)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臣所請兵/不滿數千/半皆老弱/所齎金帛至微/薦舉之人除/命甫下/彈墨已行
B.臣所請兵不滿數千/半皆老弱/所齎金帛至微/薦舉之人除命甫下/彈墨已行
C.臣所請兵不滿數千/半皆老弱所齎/金帛至微/薦舉之人除命甫下/彈墨已行
D.臣所請兵/不滿數千/半皆老弱所齎/金帛至微/薦舉之人除/命甫下/彈墨已行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對策,在中國古代科舉中是殿試考試的主要內容。“策問”與“對策”分別指應試與出題兩個部分,內容主要是治國安邦、國計民生的政治大事。
B.太學,中國古代的國立大學。上古的大學,稱為成均、上庠。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的建議,於京師長安設立。
C.除權,古代用來表示官職任免的術語,指除去舊職,授予新職,在這裡指讓趙鼎暫時代理戶部員外郎。
D.宸衷,皇帝的心意。宸,北極星(北辰)的所在、星天之樞。後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為王位、帝王的代稱。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趙鼎忠君愛國,反對割地求和,金人擄獲徽欽二帝後,準備立張邦昌為帝,趙鼎拒絕書寫文書,躲進太學。
B.趙鼎正直敢言,參加進士考試時批評章惇誤國,王德擅殺韓世忠手下將領,他直接將其抓捕和審訊。
C.趙鼎深得高宗信任,他的建議基本被採納實行。皇上力排眾議,從諫官破格提拔為侍御史。
D.趙鼎晚景淒涼,被貶到吉陽之後,門人故吏均不敢與他來往。當他得知秦檜有意置自己於死地時,為不牽連家人,絕食而亡。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德總兵在外,專殺無忌,此而不治,孰不可為?(5分)
(2)君臣相信,古今無二,而終致物議,以被竄逐。(5分)
參考答案
10.B 金帛是朝廷賞賜的,故不能與“所齎”斷開,“除命甫下”是指對薦舉的人的任命剛剛公布,也應與“薦舉之人”連在一起。
11.A 解析,A項中“策問”與“對策”分別指出題與應試兩個部分。
12. B 解析:“命鼎鞫德”,省略了主語“上”,他是在皇上命令下審訊王德的。
13.(1)王德在外統領軍隊,擅zi6*殺人沒有顧忌,這樣如果不進行治理,還有什麼不能做呢(或:還有誰不敢做呢)?(得分點“總兵”“專殺”“而”各1分,句意2分)
(2)君臣互相信任,古今沒有第二,(張浚如今)卻最終遭到別人非議,以致被放逐。(得分點“相信”“物議”“竄逐”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趙鼎字元稹,解州聞喜人。長到四歲的時候失去了父親,母親樊氏教育他,(他)通曉儒家經典要旨和諸子百家的作品。崇寧五年考取進士,回答策問時斥責章淳誤國。多次升遷後出任河南洛陽令,宰相吳敏知道他有才能,提拔他擔任開封士曹。
金兵攻占太原,朝廷準備議和並割讓三鎮地給金人。趙鼎說:“祖宗留下的土地不可以給別人,有什麼可以商量的?”不久京城失守,徽欽二帝被金兵擄走,帶到北方。金人商量立張邦昌為皇帝,趙鼎與胡寅、張浚逃到太學中,不肯書寫議狀。
高宗即位,任命趙鼎代理戶部員外郎,不久又提拔為右司諫。劉光世的部將王德擅zi6*殺死韓世忠的將領,而韓世忠也率領部下奪取建康府衙。趙鼎說:“王德在外統領軍隊,專權sha6*人沒有顧忌,這樣如果不進行治理,什麼不能做呢?”皇上命令趙鼎審訊王德。趙鼎又請求皇上下令嚴詞斥責韓世忠,而且下令抓捕韓世忠的將領並交給有關部門治罪,各位將領都肅然無聲。皇上說:“肅宗復興時在靈武得到一個李勉,朝廷才開始受到尊敬,現在我得到你,就沒有什麼愧對古人了。”中丞范宗尹說,舊例沒有從司諫升為殿中侍御史的,高宗說:“趙鼎在擔任諫官時非常盡職,他提出的四十件事,已經施行了三十六件。”不久遷為侍御史。
趙鼎上疏說:“當年張浚出使川陝,國勢比今天強盛百倍。張浚有補tian6*浴日偉大的功勞,陛下有礪山帶河永遠不變的誓言。君臣互相信任,古今沒有第二,(張浚現在)卻最終遭到別人非議,以致被放逐。如今我沒有張浚那樣的功勞卻擔任了他的官職,(如果我)迅速遠離朝廷,是不是就能避開別人的議論呢?”又說:“我請求帶領士兵,數量不滿一千,一半都是老弱病殘,所賜給的財物又很少,推薦人的任命書剛剛下達,彈劾人的文書已經到來。我每天按皇上的心意行事,想要陳述我的觀點還是很艱難,何況遠在千里之外的人呢?”當時的人們都為他的離去惋惜,御史台有人上諫留下他。這時剛好有邊疆報告送來,趙鼎常常陳述用兵的大計。等到他上朝辭行時,高宗說:“你怎么能離去呢?我將要任命你作宰相。”九月,任命趙鼎為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詔書一下,滿朝大臣都來祝賀他。
在吉陽三年,深居簡出,門人和舊日同僚都不敢來往來問候。只有廣西帥張宗元不時給他送米。秦檜知道這件事後,命令吉陽軍每月開具存亡的報告。趙鼎派人告訴他的兒子趙汾說:“秦檜一定要殺我,我死了,你們就沒有憂患,不這樣的話,災禍會降臨到我們一家人身上。”留下遺言叫他的兒子把他送回家安葬,於是絕食而死。當時是紹興十七年。天下人聽說這件事都為他悲傷。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