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兩則教學設計
課文《新聞兩則》出自八年級上冊語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1、新聞兩則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衝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餘部二十三日可渡完。這一路現已占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此種情況,一方面由於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6*民6*dang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係。國6*民6*dang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戰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於南京九江一線。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所有預定計畫,都已實現。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餘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並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新華社鄭州1948年11月5日電 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雲於四日下午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於此城發生爭奪戰。後漢光武帝劉秀,曾於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後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幹部,多是出生於南陽一帶。在過去一年中,jiang6*介6*石極重視南陽,曾於此設立所謂綏靖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jiang6*介6*石劃分全國為若干“綏靖區”,在區的中心城市設“綏靖公署”,負責指揮國6*民6*dang軍隊進攻人民軍隊。綏靖,安撫,平定。,以王凌云為司令官,企圖阻遏人民解放軍向南發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黃維兵團三個軍的力量,經營整月,企圖打通信陽、南陽間的運輸道路,始終未能達到目的。最近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於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兩星期前已放棄開封,現又放棄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鄉、安陽,豫西之靈寶,閿鄉,豫南之確山、信陽、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殘敵外,已全部為我解放(編者註: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占一一座,敵僅餘十座)。去年七月,南線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後實行英勇的進軍以來,一年多時間內,除殲滅了大量的國6*民6*dang正規部隊以外,最大的成績,就是在大別山區(鄂豫區)、皖西區、豫西區、陝南區、桐柏區、江漢區、江淮區(即皖東一帶)恢復和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並極大地擴大了豫皖蘇軍區老根據地。除江淮軍區屬於蘇北軍區管轄外,其餘各軍區,統屬於中原軍區管轄。豫皖蘇區、豫西區、陝南區、桐柏區現已聯成一片,沒有敵人的阻隔。這四個軍區並已和華北聯成一片。我武裝力量,除補上野戰軍和地方軍一年多激烈戰爭的消耗以外,還增加了大約二十萬人左右,今後當有更大的發展。白崇禧經常說:“不怕gong6*產6*黨凶,只怕gong6*產6*黨生根。”他是怕對了。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個極短時間內,我們在這一區域曾經過早地執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錯誤。但是隨即糾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時期的經驗,執行了減租減息的社會政策和各階層合理負擔的財政政策。這樣,就將一切可能聯合或中立的社會階層,均聯合或中立起來,集中力量反對國6*民6*dang反動統治勢力及鄉村中為最廣大民眾所痛恨的少數惡霸分子。這一策略,是明顯地成功了,敵人已經完全孤立起來。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各個孤立據點內的敵人,如像開封、南陽等處,不得不被迫棄城逃竄。南陽守敵王凌雲統率的軍隊是第二軍、第六十四軍以及一些民團,現向襄陽逃竄。襄陽也是國6*民6*dang的一個所謂“綏靖區”,第一任司令官康澤被俘後,接手的是從新疆調來的宋希濂。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總司令兼前線指揮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杜聿明則剛從徐州飛到東北,一戰慘敗,又逃到了葫蘆島。王凌雲到襄陽,大概是接替宋希濂當司令官。但是從南陽到襄陽,並沒有走得多遠,襄陽還是一個孤立據點,王凌雲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
【教學設計】
創意說明:《新聞兩則》雖是實用性文體,但文中飽含著濃厚的個人感情因素和感qing6*色彩,再加上寫作時代雖是學生熟悉的解放戰爭時期,但與學生的生活相距較遠,如果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模擬經歷,感受體驗,課堂會別有洞天。
【教學目的】
一了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
二體會本文語言簡明、準確的特點。
三了解渡江戰役的經過,接受革命教育。
【教學過程】
一、學生自讀課文(包括讀“預習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識)。讀書時,畫出生字詞(或自己查字典解決)。
〔說明〕熟悉歷史背景,大致了解全文內容。
二、朗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對照書上的示意圖,進一步了解三路大軍渡江戰役的經過。提出要求:對照示意圖,能夠複述渡江戰役的大致過程。
三、兩位學生一組,彼此照著示意圖複述渡江戰役的經過。教師巡視,注意發現複述較好的同學,準備請他(她)上黑板前面複述。
四、教師出示一張較大些的渡江戰役示意圖(照教材繪製即可),請剛才發現的複述較好的一位同學指圖複述,其他同學靜聽。然後,指出其複述的不確之處。
〔說明〕利用複述這一方法,引導學生理清三路大軍渡江的情況,從而認清本則新聞主體部分的內容。學生指圖複述時,教師可隨之板書如下:
中路軍
西路軍
東路軍
增強學生認識本文內容的條理性。
五、藉助問題,傳授新聞結構的知識。
1.文中哪兩句話概括了同學們剛才複述的內容?
〔參考答案〕
(第1句、第2句)
2.有沒有哪一句能夠概括全文主要內容?
〔參考答案〕
(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教師講知識:
1.這則新聞的前兩句是“導語”(板書),它一般是對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導語在新聞的開頭,一般不長,往往是一兩句話,有時也用一段話。
2.新聞報導的主要內容,稱為“主體”,剛才同學們複述內容就是這則新聞的“主體”。評述三路大軍渡江戰鬥的經過,指出我軍勝利渡江的重大意義。
3.新聞還要有“標題”。“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就是本文標題。標題以凝鍊的語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標題、導語、主體是一則新聞不可缺少的三個部分(如有條件,教師可適當增加些知識給學生,如副標題、結語等)。一則新聞,往往由這三部分構成。
〔說明〕教師隨著講解,板書:標題、導語、主體。這是傳授知識的環節。作為學生新接觸的一種體裁,講些必要的知識是有用的,不能忽視。在學生對本文內容和構成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傳授有關知識,顯得自然,學生接受起來也不太困難。
六、通過比較,傳授新聞特點的知識。
1.這則新聞起始,括弧里的內容表明這則新聞報導的單位、時間。這些內容去掉與保留有沒有不同?
〔參考答案〕
(括弧及其中的內容屬於新聞的“電頭”──學生答題後教師再講,這些內容表明所報導的材料的真實性,報導的及時。“預習提示”介紹“22日夜,毛6*澤6*東同志又撰寫了這一則全面報導前線最新戰況的新聞稿”,證明了報導的及時。)
2.從這裡我們能看出“新聞”具有怎樣的一個特點?
〔參考答案〕
(材料真實,報導及時)
3.主體部分中,有兩處寫到“至發電時止”。這樣寫說明了什麼?
〔參考答案〕
(報導準確)
教師板書:真實、及時、準確
這是新聞的三個特點。此外,簡明也是新聞的一個重要特點(板書“簡明”)。渡江戰役頭緒多,戰線廣,但這則新聞卻寫得簡明扼要,並及時報導,使廣大人民民眾儘快了解到戰役的進展。關於簡明扼要問題,課後有短文專門講解,課下閱讀。
〔說明〕以上完成了教學的第一個內容,即了解新聞的特點和結構。
七、體會本文語言表達的一些特點。
1.題目是“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百萬”是實數,還是虛數?
〔參考答案〕
(是實數。中路軍30萬人;西路軍35萬人;東路軍35萬人)
人數的確切,更體現了報導的真實、準確、嚴密。
2.“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其中,“不含”有什麼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參考答案〕
(“不含”在這個表明地點的句子裡,準確反映了當時的情況,因為九江尚未解放)
3.本文是一則新聞,客觀、真實地報導渡江戰役的經過,但是,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感情。請你找出一兩處帶有較強感qing6*色彩的語句,讀一讀。
〔說明〕以上是體會本文語言上的一些特點。鑒於學生實際情況,條件好的,教師還可以將練習四的部分練習題在課上討論。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