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09(7)


我保留著報復之權.書首的箴言.上帝說......
這是被愛情所煎熬,被神的律令所壓迫的靈魂的悲劇,......為托爾斯泰一鼓作氣以極深刻的筆觸描寫的一幅畫.在這悲劇周圍,托爾斯泰如在《戰爭與和平》中一樣,安插下好幾個別的人物的小說.但這些平行的歷史可惜銜接得太迅驟太造作,沒有達到《戰爭與和平》中交響曲般的統一性.人們也覺得其中若干完全寫實的場面,......如聖彼得堡的貴族階級與他們有閒的談話,......有時是枉費的.還有,比《戰爭與和平》更顯明地,托爾斯泰把他的人格與他的哲學思想和人生的景色交錯在一起.但作品並不因此而減少它的富麗.和《戰爭與和平》中同樣眾多的人物,同樣可驚地準確.我覺得男子的肖像更為優越.托爾斯泰描繪的斯捷潘.阿爾卡傑維奇,那可愛的自私主義者,沒有一個人見了他能不回答他的好意的微笑,還有卡列寧,高級官員的典型,漂亮而平庸的政治家,永遠借著譏諷以隱藏自己的情操:尊嚴與怯弱的混合品;虛偽世界的奇特的產物,這個虛偽世界,雖然他聰明慷慨,終於無法擺脫,......而且他的不信任自己的心也是不錯的,因為當他任令自己的情操擺布時,他便要墮入一種神秘的虛無境界.
但這部小說的主要意義,除了安娜的悲劇和一八六○年時代的俄國社會......沙龍,軍官俱樂部,舞會,戲院,賽馬......的種種色相之外,尤其含有自傳的性格.較之託爾斯泰所創造的許多其他的人物,列文更加是他的化身.托爾斯泰不獨賦與他自己的又是保守又是民主的思想,和鄉間貴族輕蔑知識階級的反自由主義;在本書的結尾中,還有明白攻擊戰爭.國家主義.泛斯拉夫族主義的思想.而且他把自己的生命亦賦予了他.列文與基蒂的愛情和他們初婚後的數年,是他自己的回憶的變相,......即列文的兄弟之死亦是托爾斯泰的兄弟德米特里之死的痛苦的表現.最後一編,在小說上是全部無用的,但使我們看出他那時候衷心惶亂的原因.《戰爭與和平》的結尾,固然是轉入另一部擬議中的作品的藝術上的過渡,《安娜.卡列尼娜》的結尾卻是兩年以後在《懺悔錄》中宣露的精神革命的過渡.在本書中,已屢次以一種諷刺的或劇烈的形式批評當時的俄國社會,這社會是為他在將來的著作中所不住地攻擊的.攻擊謊言,攻擊一切謊言,對於道德的謊言,和對於罪惡的謊言同樣看待,指斥自由論調,抨擊世俗的虛浮的慈悲,沙龍中的宗教,和博愛主義!向整個社會宣戰,因為它魅惑一切真實的情操,滅殺心靈的活力!在社會的陳腐的法統之上,死突然放射了一道光明.在垂危的安娜前面,矯偽的卡列寧也感動了.這沒有生命,一切都是造作的心魂,居然亦透入一道愛的光明而具有基督徒的寬恕.一霎時,丈夫,妻子,情人,三個都改變了.一切變得質樸正直.但當安娜漸次回復時,三人都覺得在一種內在地支配他們的幾乎是聖潔的力量之外,更有另一種力量,粗獷的,極強的,不由他們自主地支配著他們的生命,使他們不復再能享受平和.而他們預先就知道他們在這場戰鬥中是無能的,他們將被迫作惡,為社會所認為必須的.對於社會,罪惡是合理的.犧牲愛,卻是不健全.(《安娜.卡列尼娜》法譯本第二冊)
列夫托爾斯泰-09(7)_列夫托爾斯泰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0

猜你喜歡

列夫托爾斯泰-09(7)_列夫托爾斯泰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