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錄-卷12(8)
二十
凡不懷疑以上各項真理的人,凡蒙受你的恩賜,內心能看到這些真理的人,凡堅信摩西是遵照真理之神而說話的人,在這些真理中選擇了一項說:在元始天主創造了天地就是說天主在和他同屬永恆的道中,創造了有理智的和可感覺的,或精神和物質的世界.另一人說:在元始天主創造天地,就是說天主在和他同屬永恆的道中,創造了整個物質世界,包括一切顯而易見的.熟悉的東西.第三人說:在元始天主創造天地就是說天主在和他同屬永恆的道中,創造了精神和物質世界的未顯形相的原質.第四人說:在元始天主創造天地,就是說天主在和他同屬永恆的道中,創造了物質世界的無形物質,那時天地還是一片混沌,以後區分而成為我們感覺到的大塊文章.第五人說:在元始天主創造天地,就是說天主在造化工程的開始,創造了粗具天地規模的無形物質,天地由此形成,截然分清,包括所復載的一切,呈現在我們面前.
對於下一句的解釋也是如此.在各種正確的意義中,有人採用這一點說:地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面是一片黑暗,是指天主所造物質的東西,是物質世界不具形相.無組織.無光明的原質.另一人說:地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面是一片黑暗,是指整個名為天地的東西,是未賦形相.未受光明的物質,從此造成了物質的天地和天地間一切可感覺的在西.另一人說:地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面是一片黑暗,是指整個名為天地的東西,是未具形相.未受光明的原質,由此形成了理智的天,也稱天外之天,和地,即物質的自然界,這地也包括物質的天,換言之,即從此造成了一切可見或不可見的受造物.另一人說:地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面是一片黑暗,聖經上所說的天地,不是指無形相的東西,這無形相的東西已經存在:聖經先說明天主造成天地,即精神和物質受造物,然後用混沌空虛的地和黑暗的深淵指出從什麼造成天地.還有人說:地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面是一片黑暗,就是說已經存在一種未顯形相的東西,聖經先說明天主創造天地,然後指出創造天地的原料,而天地則包括整個物質世界,分為兩大部分,一上一下,以及所復載的和我們經常看見的一切受造物.
二十一
對最後兩說,有人曾提出這樣的難題:如果你不願以天地二字指無形相的物質,那末有非天主所造而天主藉以創造天地的東西了,因為聖經上並未記載天主創造這物質;為此聖經所云在元始天主創造天地,天地二字或單獨地字只能指哪個物質.至於下一句地是混沌空虛,雖則聖經以此稱無形相的物質,我們不能解釋為首句所稱天主創造天地之外的另一種物質.對於這個難題,主張最後兩說的人將答覆說:我們並不否認這無形物質造自天主,因為一切美好來自天主:我們說凡已經造成,已有定型的東西是更好,我們承認凡可能造的和可能成形的東西比較差,但也是好的.至於聖經未載天主如何創造那些無形物質,則聖經未載的事很多,如.撒拉弗(二者都是天使的一種,屢見於《舊約》各卷,撒拉弗則僅見於《以賽亞書》6章2節.)的創造,如使徒保羅所列舉的爵.位.權.德.諸品天使,(見《新約.歌羅西書》1章16節.)這一切顯然都是天主造的.如果創造天地包括一切,那末天主之神運行於大水之上,(見《創世紀》1章7節.)這水怎樣講呢?如也包括在地字之中,則我們所見的水是如此美好,地字怎能解為無形的物質呢?即使作如此解釋,則為何聖經記載從無形物質造成穹蒼,將穹蒼稱為天,卻不載怎樣造成水?是否在天主說:天下的水應匯合在一起(同上,1章9節.)時,匯合即是成形,水才獲得這樣形狀?但穹蒼上面的水怎樣解釋呢?聖經既不載這水如何形成,這水既然不具形相,怎會占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0
猜你喜歡
卷一百八十七 集部四十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總集類二 △《坡門酬唱集卷一百四十六 志一百二十一
《清史稿》 ◎藝文二 史部十六類:一曰卷四十一 本紀第四十一
《元史》 ◎順帝四 三年春正月丙子,說唐三傳-第30回-樊梨花移山倒海-三擒三放薛丁山
《說唐全傳》 卻說樵夫用力將繩扯動,扯到半山之間,卷三 權學士權認遠鄉姑 白孺人白嫁親生女
《二刻拍案驚奇》 詞云: 世間奇物緣多巧,不卷三十三 志第九
《明史》 ◎歷三 ▲大統曆法一下(法卷三 建平王聘隱逸教
《六朝文絜》 府、州、國紀綱:夫媯夏已沒,大道富多炎涼,親多妒忌
《菜根譚》聖境之下,調心養神
《菜根譚》外篇 山木第二十
《莊子》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卷九十七
《蘇軾集》 ◎銘二十五首 【何公橋銘(卷二百六十 列傳第十九
《宋史》 ○曹翰 楊信(弟嗣 贊)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史記》 魏豹者,故魏諸公子也。其兄魏咎,卷三十三 騷下
《文選》 ○九歌二首 ※屈平(王逸注沉船-第01章
《沉船》 誰說唐前傳-第58回-掛玉帶秦王惹禍-入天牢敬德施威
《說唐全傳》 當下高祖回宮,君臣相安無事,如此過了卷八十五 列傳第三十五
《舊唐書》 ○唐臨(孫紹) 張文瓘(兄文琮卷八十八 史部四十四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史評類 《春秋》筆削,議卷三十一 志第十二
《金史》 ◎禮四 ○奏告儀 皇帝恭雜篇 外物第二十六
《莊子》 外物不可必,故龍逢誅,比干戮,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