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錄-卷10(7)
那末記憶好似心靈之腹,快樂或憂愁一如甜的或苦的食物,記憶記住一事,猶如食物進入腹中,存放腹中,感覺不到食物的滋味了.
構想這個比喻,當然很可笑,但二者並非絕無相似之處.
又如我根據記憶,說心靈的感情分:願望.快樂.恐懼.憂愁四種,我對每一種再分門類,加上定義;所有論列,都得之於記憶,取之於記憶,但我回想這些情感時,內心絕不感受情緒的衝動.這些情感,在我回憶之前,已經在我心中,因此我能憑藉回憶而取出套用.
可能影象是通過回憶,從記憶中提出來,猶如食物的反芻,自胃返回口中.但為何談論者或回憶者在思想的口腔中感覺不到快樂的甜味或憂愁的苦味?是否二者並不完全相仿,這一點正是二者的差別?如果一提憂愁或恐懼,就會感到憂懼,那末誰再肯談論這些事呢?另一方面,如果在記憶中除了符合感覺所留影象的字音外,找不到情感的概念,我們也不可能談論.這些概念,並不從肉體的門戶進入我心,而是心靈本身體驗這些情感後,交給記憶,或由記憶自動記錄下來.
十五
是否通過影象呢?這很難講.
我說:石頭,太陽;面前並沒有岩石.太陽,但記憶中有二者的影象,供我使喚.我說身上的疼痛,我既然覺不到疼痛,疼痛當然不在場,但如果記憶中沒有疼痛的影象,便不知道指什麼,也不知道和舒服有什麼區別.我說身體的健康,我的確無病無痛,因此健康就在身上,但如果健康的影象不存在我的記憶中,我絕對不可能想起健康二字的含義;病人聽到健康二字,如果記憶中沒有健康的影象,雖則他身上正缺乏健康,但也不會知道健康是什麼.
我說計數的數字,呈現在我記憶中的,不是數字的影象,而是數字本身.我說太陽的影象,這影象在我記憶之中,我想見的,不是影象的影象,而是太陽的影象,是隨我呼召,供我使喚的影象.我說記憶,我知道說的是什麼,但除了在記憶之中,我哪裡去認識記憶呢?那末呈現在記憶之中的,是記憶的影象呢,還是記憶本身?
十六
我說遺忘,我知道說的是什麼;可是不靠記憶,我怎能知道?我說的不是遺忘二字的聲音,而是指聲音所表達的事物,如果我忘卻事物本身,便無從知道聲音的含義.因此在我回想記憶時,是記憶聽記憶的使喚;我回想遺忘時,藉以回想的記憶和回想到的遺忘同在我前.但遺忘是什麼?只是缺乏記憶.既然遺忘,便不能記憶,那末遺忘怎會在我心中使我能想見它呢?我們憑記憶來記住事物,如果我們不記住遺忘,那末聽到遺忘二字,便不能知道二字的意義,因此記憶記著遺忘.這樣遺忘一定在場,否則我們便會忘掉,但有遺忘在場,我們便不能記憶了.
那末,能否作下面的結論:遺忘並非親身,而以它的影象存在記憶中,如果親自出場,則不是使記憶記住,而是使記憶忘記!
誰能揭開這疑案?誰能了解真相?
主,我正在探索,在我身內探索:我自身成為我辛勤耕耘的田地.現在我們不是在探索寥廓的天空,計算星辰的運行,研究大地的平衡;是在探索我自己,探索具有記憶的我,我的心靈.一切非我的事物和我相隔,不足為奇.但有什麼東西比我自身更和我接近呢?而我對於記憶的力量便不明了,但如果沒有這記憶力,我將連我自己的姓名都說不出來:我又能記得我的遺忘,這是確無可疑的事實.這怎樣講呢?是否能說我記起的東西並不在我記憶之中?或是說遺忘在我記憶之中,是為了使記憶不遺忘.這兩說都講不通.
0
猜你喜歡
卷八十四
《蘇軾集》 ◎尺牘八十四首(本卷實為八十三首卷一
《黃帝內經素問》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昔在黃卷二十七下之上 五行志第七下之上
《漢書》 傳曰:“思心之不A12,是謂不聖卷六 經部六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易類六 △《易經通注》·嚴位第四
《司馬法》凡戰之道:位欲嚴,政欲栗,力欲窕,氣欲閒沉船-第62章
《沉船》 卡卷三十七(唐書) 明宗紀三
《舊五代史》 天成元年秋八月乙酉朔,日有食之。卷一百六十六 第一百一十九
《宋史》 ◎職官六 ○殿前司 侍衛幻滅(中)-第二部-外省大人物在巴黎-31-上流社會
《幻滅》 一說唐三傳-第35回-薛丁山身陷洪水陣-程咬金三請樊梨花
《說唐全傳》 適才話言不表.再言次日天明,大唐元帥卷二十八下 志第十八下
《新唐書》 ◎歷四下 ○六曰步交會術卷四百二十 列傳二百七
《清史稿》 ○韓超 田興恕 曾璧光 席卷八十四 志五十九
《清史稿》 ◎禮三(吉禮三) 歷代帝王卷八十二 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史記》 田單者,齊諸田疏屬也。湣王時,單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魏書》 ◎源賀 源賀,自署河西王禿卷二十二 志第十二
《晉書》 ◎樂上 夫性靈之表,不知所卷一百一 志七十六
《清史稿》 ◎樂八 清代樂制,有中和韶安娜_卡列寧娜(上)-第6部-26
《安娜·卡列尼娜》 八第二十二計 關門捉賊
《三十六計》關起門來捉進入屋內的盜賊。 【原典】卷二十五 論語七
《朱子語類》 ◎八佾篇 △孔子謂季氏章 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