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英雄-譯序(3)


畢巧林的行為還不只殃及女人.卡茲比奇因他而痛失寶馬,貝拉的父親因他而慘死血刃,馬克西姆受他冷落而悽然淚下,葛魯希尼茨基失去愛得發瘋的女人又屍掛山崖;因為他的成全,烏里奇中尉必死的惡兆也終於應驗.人間悲劇的成全者......這就是畢巧林給人留下的最初印象.仔細打量一下他周圍的人們,這個印象還因添上了一層感qing6*色彩而更加強烈.貝拉是書中最可愛的形象之一.她俊美而無輕佻,純真而不遜聰慧,剛強而不倔犟,善良而不怯懦,純潔得一塵不染,忠貞得至死不變,充分體現了外貌美 與心靈美的統一.老兵馬克西姆.馬克西梅奇敦厚樸實,心地善良,誠以待人,忠以報國,外在氣質如高加索的崇山峻岭一樣粗直,獷達,內心感情似山間晨曦一樣溫暖,柔和,是俄羅斯軍人的典型,其代表性之廣泛,使他的名字可作普通名詞,而非專有名詞.葛魯希尼茨基不太討人喜歡:脫離實際,追求虛榮,沽名釣譽,譁眾取寵.但他不像他的決鬥保證人那樣兇狠與卑鄙.他無意決鬥,卻咽不下梅麗被畢巧林奪走這口氣;他不想sha6*人,虛榮心又不容他當眾收回對畢巧林的誹謗.總之,惡也做不來,善也做不來,悲劇性地結束了自己年輕的一生.這是當時的許許多多年輕人的化身,作為藝術形象同樣出類拔萃.唯梅麗.維拉的形象比較模糊.尤其維拉,自己兩次與他人結婚,似又與畢巧林難捨舊情.所以讀者對她既愛不起來,也恨不起來,但畢竟因畢巧林而苦果梗喉,日近黃泉.
單這么說,畢巧林真是十惡不赦.小說出版後道學家們正是這樣同聲喝斥的.但若聽聽他的自白,發現他遠非那么可惡,甚至不無可憐.可敬之外.自白中他不止一次為自己成了心靈殘廢者而無限哀痛,為心變得又冷又硬.風華正茂的歲月失之無蹤而無限悲戚,所以連活下去的好奇心都沒有了.對這樣一個人,怎能指望他與貝拉天長地久,白頭到老呢?怎么苛求他與梅麗.維拉大禮觀成,喜結良緣呢?還說什麼他對馬克西姆.馬克西梅奇的熱情與冷淡呢?無庸置疑,畢巧林的行為不合道德規範,然而倘若不加分析地一味責備他,如別林斯基所說,這正像責備一個乞丐,說他沒有金子一樣.天下之大,可惜竟無一人理解他.貝拉千好,無奈幼稚單純,不諳世事.更可嘆的是馬克西姆.馬克西梅奇,他與畢巧林朋友一場,人又那么善良,怎奈行伍出身,半世鰥夫,硬是不解人意.至於其他人,那就更是不在話下了.
讀他的自白,氣消之後還難免為他不平,因為我們從中還聽到了他痛苦的呻吟與嘶啞的吶喊:要知道,如果我是他人不幸的原因,那么自己的不幸也許不亞於他人......一是離開父母的庇佑 後就玩命般地受用金錢所能得到的各種享樂,這腐蝕了他的心靈;二是任何人都不對我加以愛撫,一圈人都對我侮辱貶斥:我就懷恨在心.他曾想奮力讀書,奈何無論榮譽,還是幸福,一點也不取決於學問,只要機靈乖巧就行......好一個腐朽墮落,善惡不分的世界!於是我就感到百無聊賴!人之初的一個好端端的孩子,就這樣變成了心靈殘廢者!
難能可貴的是,歷盡磨難,主人公的人性並未完全泯滅,他內心的善與惡,美與醜還在激烈鬥爭:心靈的一半死了,另一半還在顛動,還活著.所以我的軀體中有兩個並存的人:一個完全體現了'人,字的含意.另一個則在思考.判斷著這個人.一個是心靈殘廢者,另一個則在對他的行為進行反省.一次又一次的撫心自問,難以計數的我何苦要一類的追悔,能怪她們嗎的自責,對她們是一種蹩腳的安慰的歉疚,僅僅是出於一己之私的自我批判,自我鞭笞......他像個一絲不苟的解剖師一樣,不放過自己心靈的任何一個角落,像一個執法如山的法官一樣,鐵面無私地審判著自己的所作所為,乃至自己整整一代人的行為.試想畢巧林周圍的人們,有誰做過這些撫心自問?從這一點講,他比周圍的人都要高出一頭,無愧為英雄.何況,平心而論,他也並非一概無情.他不是在貝拉病床前長跪不起,一再吻她冰涼的嘴唇嗎?她死後他不一病數月嗎?決鬥場上,他不還有心為對手網開一面嗎?甚至,那些對他謀財害命的走私者,他不還因打攪他們寧靜的生活而愧疚嗎?愧疚,愧疚......且常有過激失實之詞.如罵自己扮演了劊子手或是叛徒這種卑鄙xia6*賤的角色,如同刑場上的刑具殘忍而麻木等.這使人想起哈姆雷特的自白中,責罵自己是個蠢才.沒有心肝的怯漢,糊塗顢頇的傢伙,等等.這裡對自己責之愈重,可見痛之愈切;而痛之愈切,對社會環境的批判也就愈加有力.因為,如畢巧林所說:我的心靈讓上流社會給毀了.他敲打是自己,震及的則是他所處的那個社會,不是嗎?
當代英雄-譯序(3)_當代英雄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0

猜你喜歡

當代英雄-譯序(3)_當代英雄原文_文學 世界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