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田子方第二十一
田子方侍坐於魏文侯,數稱谿工。
文侯曰:“谿工,子之師邪?”
子方曰:“非也,無擇之里人也;稱道數當,故無擇稱之。”
文侯曰:“然則子無師邪?”
子方曰:“有。”
曰:“子之師誰邪?”
子方曰:“東郭順子。”
文候曰:“然則夫子何故未嘗稱之?”
子方曰:“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緣而葆真,清而容物。物無道,正容
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無擇何足以稱之!”
子方出,文侯儻然終日不言,召前立臣而語之曰:“遠矣,全德之君子!始
吾以聖知之言仁義之行為至矣,吾聞子方之師,吾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欲言。
吾所學者直土梗耳,夫魏真為我累耳!”
溫伯雪子適齊,舍於魯。魯人有請見之者,溫伯雪子曰:“不可。吾聞中國
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於知人心,吾不欲見也。”
至於齊,反舍於魯,是人也又請見。溫伯雪子曰:“往也蘄見我,今也又蘄
見我,是必以有以振我也。”
出而見客,入而嘆。明日見客,又入而嘆。其仆曰:“每見之客也,必入而
嘆,何耶?”
曰:“吾固告子矣:‘中國之民,明乎禮義而陋乎知人心。’昔之見我者,
進退一成規,一成矩,從容一若龍,一若虎。其諫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是
以嘆也。”
仲尼見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邪?”
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顏淵問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
而回瞠若乎後矣!”
夫子曰:“回,何謂邪?”
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趨,亦趨也;夫子辯,亦辯
也;夫子馳,亦馳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者,夫
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無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仲尼曰:“惡!可不察與!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東方而入
於西極,萬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後成功,是出則存,是入則亡。萬
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盡,效物而動,
日夜無隙,而不知其所終;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規乎其前,丘以是日徂。
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盡矣,而
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於唐肆也。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雖然,女奚
患焉!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孔子見老聃,老聃新沐,方將被發而乾,{埶心}然似非人。孔子便而待之,
少焉見,曰:“丘也眩與,其信然與?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
於獨也。”
老聃曰:“吾游心於物之初。”
孔子曰:“何謂邪?”
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嘗為汝議乎其將。至陰肅肅,至
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為之紀而莫見其
形。訊息滿虛,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為,而莫見其功。生有所乎萌,死
有所乎歸,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非是也,且孰為之宗!”
孔子曰:“請問游是。”
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樂也,得至美而游乎至樂,謂之至人。”
孔子曰:“願聞其方。”
曰:“草食之獸不疾易藪,水生之蟲不疾易水,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喜
怒哀樂不入於胸次。夫天下也者,萬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則四支百體
將為塵垢,而死生終始將為晝夜而莫之能滑,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棄隸者若
棄泥途,知身貴於隸也,貴在於我而不失於變。且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夫孰足以
患心!已為道者解乎此。”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猶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脫焉?”
老聃曰:“不然。夫水之於汋也,無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於德也,不修
而物不能離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
孔子出,以告顏回曰:“丘之於道也,其猶醯雞與!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
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莊子見魯哀公。哀公曰:“魯多儒士,少為先生方者。”
莊子曰:“魯少儒。”
哀公曰:“舉魯國而儒服,何謂少乎?”
莊子曰:“周聞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時;履句屨者,知地形;緩佩玦者,
事至而斷。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為其服也;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為
不然,何不號於中國曰:‘無此道而服此服者,其罪死!’”
於是哀公號之五日,而魯國無敢儒服者,獨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門。公即
召而問以國事,千轉萬變而不窮。
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一人耳,可謂多乎?”
百里奚爵祿不入於心,故飯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賤,與之政也。有虞氏
死生不入於心,故足以動人。
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
儃々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
是真畫者也。”
文王觀於臧,見一丈夫釣,而其釣莫釣;非持其釣有釣者也,常釣也。
文王欲舉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終而釋之,而不忍百姓之無
天也。於是旦而屬之大夫曰:“昔者寡人夢見良人,黑色而<冉頁>,乘駁馬而偏
朱蹄,號曰:‘寓而政於臧丈人,庶幾乎民有瘳乎!’”
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
文王曰:“然則卜之。”
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無它,又何卜焉!”
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無更,偏令無出。三年,文王觀於國,則列士壞
植散群,長官者不成德,斔斛不敢入於四竟。列士壞植散群,則尚同也;長
官者不成德,則同務也;斔斛不敢入於四竟,則諸侯無二心也。
文王於是焉以為大師,北面而問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
應,泛然而辭,朝令而夜遁,終身無聞。
顏淵問於仲尼曰:“文王其猶未邪?又何以夢為乎?”
仲尼曰:“默,汝無言!夫文王盡之也,而又何論刺焉!彼直以循斯須也。”
列禦寇為伯昏無人射,引之盈貫,措杯水其肘上,發之,適矢復沓,方矢復
寓。當是時也,猶象人也。
伯昏無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嘗與汝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
之淵,若能射乎?”
於是無人遂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禦寇
而進之。禦寇伏地,汗流至踵。
伯昏無人曰:“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今
汝怵然有恂目之志,爾於中也殆矣夫!”
肩吾問於孫叔敖曰:“子三為令尹而不榮華,三去之而無憂色。吾始也疑子,
今視子之鼻間栩栩然,子之用心獨奈何?”
孫叔敖曰:“吾何以過人哉!吾以其來不可卻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為得
失之非我也,而無憂色而已矣。我何以過人哉!且不知其在彼乎,其在我乎?其
在彼邪?亡乎我;在我邪?亡乎彼。方將躊躇,方將四顧,何暇至乎人貴人賤哉!”
仲尼聞之曰:“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說,美人不得濫,盜人不得劫,伏戲、
黃帝不得友。死生亦大矣,而無變乎己,況爵祿乎!若然者,其神經乎大山而無
介,入乎淵泉而不濡,處卑細而不憊,充滿天地,既以與人,己愈有。”
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
喪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喪吾存’,則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觀之,則凡未
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文侯曰:“谿工,子之師邪?”
子方曰:“非也,無擇之里人也;稱道數當,故無擇稱之。”
文侯曰:“然則子無師邪?”
子方曰:“有。”
曰:“子之師誰邪?”
子方曰:“東郭順子。”
文候曰:“然則夫子何故未嘗稱之?”
子方曰:“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緣而葆真,清而容物。物無道,正容
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無擇何足以稱之!”
子方出,文侯儻然終日不言,召前立臣而語之曰:“遠矣,全德之君子!始
吾以聖知之言仁義之行為至矣,吾聞子方之師,吾形解而不欲動,口鉗而不欲言。
吾所學者直土梗耳,夫魏真為我累耳!”
溫伯雪子適齊,舍於魯。魯人有請見之者,溫伯雪子曰:“不可。吾聞中國
之君子,明乎禮義而陋於知人心,吾不欲見也。”
至於齊,反舍於魯,是人也又請見。溫伯雪子曰:“往也蘄見我,今也又蘄
見我,是必以有以振我也。”
出而見客,入而嘆。明日見客,又入而嘆。其仆曰:“每見之客也,必入而
嘆,何耶?”
曰:“吾固告子矣:‘中國之民,明乎禮義而陋乎知人心。’昔之見我者,
進退一成規,一成矩,從容一若龍,一若虎。其諫我也似子,其道我也似父,是
以嘆也。”
仲尼見之而不言。子路曰:“吾子欲見溫伯雪子久矣,見之而不言,何邪?”
仲尼曰:“若夫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聲矣。”
顏淵問於仲尼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
而回瞠若乎後矣!”
夫子曰:“回,何謂邪?”
曰:“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趨,亦趨也;夫子辯,亦辯
也;夫子馳,亦馳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後者,夫
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無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仲尼曰:“惡!可不察與!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日出東方而入
於西極,萬物莫不比方,有目有趾者,待是而後成功,是出則存,是入則亡。萬
物亦然,有待也而死,有待也而生。吾一受其成形,而不化以待盡,效物而動,
日夜無隙,而不知其所終;薰然其成形,知命不能規乎其前,丘以是日徂。
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女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盡矣,而
女求之以為有,是求馬於唐肆也。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雖然,女奚
患焉!雖忘乎故吾,吾有不忘者存。”
孔子見老聃,老聃新沐,方將被發而乾,{埶心}然似非人。孔子便而待之,
少焉見,曰:“丘也眩與,其信然與?向者先生形體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
於獨也。”
老聃曰:“吾游心於物之初。”
孔子曰:“何謂邪?”
曰:“心困焉而不能知,口辟焉而不能言,嘗為汝議乎其將。至陰肅肅,至
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為之紀而莫見其
形。訊息滿虛,一晦一明,日改月化,日有所為,而莫見其功。生有所乎萌,死
有所乎歸,始終相反乎無端而莫知乎其所窮。非是也,且孰為之宗!”
孔子曰:“請問游是。”
老聃曰:“夫得是,至美至樂也,得至美而游乎至樂,謂之至人。”
孔子曰:“願聞其方。”
曰:“草食之獸不疾易藪,水生之蟲不疾易水,行小變而不失其大常也,喜
怒哀樂不入於胸次。夫天下也者,萬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則四支百體
將為塵垢,而死生終始將為晝夜而莫之能滑,而況得喪禍福之所介乎!棄隸者若
棄泥途,知身貴於隸也,貴在於我而不失於變。且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夫孰足以
患心!已為道者解乎此。”
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猶假至言以修心,古之君子,孰能脫焉?”
老聃曰:“不然。夫水之於汋也,無為而才自然矣。至人之於德也,不修
而物不能離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脩焉!”
孔子出,以告顏回曰:“丘之於道也,其猶醯雞與!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
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莊子見魯哀公。哀公曰:“魯多儒士,少為先生方者。”
莊子曰:“魯少儒。”
哀公曰:“舉魯國而儒服,何謂少乎?”
莊子曰:“周聞之,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時;履句屨者,知地形;緩佩玦者,
事至而斷。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為其服也;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為
不然,何不號於中國曰:‘無此道而服此服者,其罪死!’”
於是哀公號之五日,而魯國無敢儒服者,獨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門。公即
召而問以國事,千轉萬變而不窮。
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一人耳,可謂多乎?”
百里奚爵祿不入於心,故飯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賤,與之政也。有虞氏
死生不入於心,故足以動人。
宋元君將畫圖,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後至者,
儃々然不趨,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視之,則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
是真畫者也。”
文王觀於臧,見一丈夫釣,而其釣莫釣;非持其釣有釣者也,常釣也。
文王欲舉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終而釋之,而不忍百姓之無
天也。於是旦而屬之大夫曰:“昔者寡人夢見良人,黑色而<冉頁>,乘駁馬而偏
朱蹄,號曰:‘寓而政於臧丈人,庶幾乎民有瘳乎!’”
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
文王曰:“然則卜之。”
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無它,又何卜焉!”
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無更,偏令無出。三年,文王觀於國,則列士壞
植散群,長官者不成德,斔斛不敢入於四竟。列士壞植散群,則尚同也;長
官者不成德,則同務也;斔斛不敢入於四竟,則諸侯無二心也。
文王於是焉以為大師,北面而問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
應,泛然而辭,朝令而夜遁,終身無聞。
顏淵問於仲尼曰:“文王其猶未邪?又何以夢為乎?”
仲尼曰:“默,汝無言!夫文王盡之也,而又何論刺焉!彼直以循斯須也。”
列禦寇為伯昏無人射,引之盈貫,措杯水其肘上,發之,適矢復沓,方矢復
寓。當是時也,猶象人也。
伯昏無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嘗與汝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
之淵,若能射乎?”
於是無人遂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禦寇
而進之。禦寇伏地,汗流至踵。
伯昏無人曰:“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今
汝怵然有恂目之志,爾於中也殆矣夫!”
肩吾問於孫叔敖曰:“子三為令尹而不榮華,三去之而無憂色。吾始也疑子,
今視子之鼻間栩栩然,子之用心獨奈何?”
孫叔敖曰:“吾何以過人哉!吾以其來不可卻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為得
失之非我也,而無憂色而已矣。我何以過人哉!且不知其在彼乎,其在我乎?其
在彼邪?亡乎我;在我邪?亡乎彼。方將躊躇,方將四顧,何暇至乎人貴人賤哉!”
仲尼聞之曰:“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說,美人不得濫,盜人不得劫,伏戲、
黃帝不得友。死生亦大矣,而無變乎己,況爵祿乎!若然者,其神經乎大山而無
介,入乎淵泉而不濡,處卑細而不憊,充滿天地,既以與人,己愈有。”
楚王與凡君坐,少焉,楚王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
喪吾存。夫‘凡之亡不足以喪吾存’,則楚之存不足以存存。由是觀之,則凡未
始亡而楚未始存也。”
0
猜你喜歡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十九
《明史》 ○顧憲成(歐陽東鳳 吳炯)卷一百五
《蘇軾集》 ◎志林十三條·論古 ○武王卷二百九十八 列傳第五十七
《宋史》 ○彭乘 嵇穎 梅摯 司馬池白鯨(中)-第65章-做菜的鯨
《白鯨》 你卷七十七
《蘇軾集》 ◎尺牘六十六首 【與李方叔卷三十九 列傳第二十七
《北史》 ○薛安都 劉休賓 房法壽(曾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北史》 ○裴叔業 夏侯道遷 李元護03章 卷下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太宗曰:“太公云:‘以步兵與車騎戰者,必卷一一一 奏議卷十五
《歐陽修集》 ◎翰苑進札狀十三首 【條約卷七 禮樂第二十九(凡十二章)
《貞觀政要》 太宗初即位,謂侍臣曰:“準《禮》幻滅(下)-第三部-發明家的苦難-下編-10-大路上的奇遇
《幻滅》 自復活(上)-第一部-08
《復活》 庭白鯨(中)-第78章-水槽和水桶
《白鯨》 塔卷二百二 列傳第九十
《明史》 ○廖紀 王時中 周期雍 唐呼嘯山莊(下)-第29章
《呼嘯山莊》 辦白鯨(中)-第76章-破城槌
《白鯨》 在第二十回 王熙鳳正言彈妒意 林黛玉俏語謔嬌音
《紅樓夢》 話說寶玉在林黛玉房中說“耗子精”第四十三回 諸葛亮舌戰群儒 魯子敬力排眾議
《三國演義》 卻說魯肅、孔明辭了玄德、劉琦,登復活(下)-第三部-21
《復活》 聶卷五十三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史記》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