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兵第十五

臨武君與孫卿子議兵於趙孝成王前。王曰:“請問兵要。”臨武君對曰:
“上得天時,下得地利,觀敵之變動,後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孫
卿子曰:“不然。臣所聞古之道,凡用兵攻戰之本在乎壹民。弓矢不調,則羿不
能以中微;六馬不和,則造父不能以致遠;士民不親附,則湯、武不能以必勝也。
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附民而已。”臨武君曰:“不然。兵
之所貴者埶利也,所行者變詐也。善用兵者,感忽悠闇,莫知其所從出,孫、吳
用之,無敵於天下,豈必待附民哉!”孫卿子曰:“不然。臣之所道,仁者之兵,
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貴,權謀埶利也;所行,攻奪變詐也,諸侯之事也。仁人之
兵,不可詐也。彼可詐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君臣上下之間滑然有離德者也。
故以桀詐桀,猶巧拙有幸焉。以桀詐堯,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撓沸,若赴水火,
入焉焦沒耳。故仁人上下,百將一心,三軍同力,臣之於君也,下之於上也,若
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頭目而覆胸腹也,詐而襲之,與先驚而後擊之,
一也。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國,則將有百里之聽;用百里之國,則將有千里之聽;
用千里之國,則將有四海之聽。必將聰明警戒,和傳而一。故仁人之兵聚則成卒,
散則成列,延則若莫邪之長刃,嬰之者斷;兌則若莫邪之利鋒,當之者潰;圜居
而方止,則若盤石然,觸之者角摧,案角鹿埵、隴種、東籠而退耳。且夫暴國
之君,將誰與至哉?彼其所與至者,必其民也。而其民之親我歡若父母,其好我
芬若椒蘭;彼反顧其上則若灼黥,若仇讎。人之情,雖桀、跖,豈又肯為其所惡
賊其所好者哉!是猶使人之子孫自賊其父母也,彼必將來告之,夫又何可詐也?
故仁人用,國日明,諸侯先順者安,後順者危,慮敵之者削,反之者亡。《詩》
曰:‘武王載發,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遏。’此之謂也。”孝成王、
臨武君曰:“善!請問王者之兵設何道何行而可?”孫卿子曰:“凡在大王,將
率末事也。臣請遂道王者諸侯強弱存亡之效,安危之埶;君賢者其國治,君不能
者其國亂;隆禮貴義者其國治,簡禮賤義者其國亂。治者強,亂者弱,是強弱之
本也。上足卬,則下可用也,上不卬,則下不可用也。下可用則強,下不可用則
弱,是強弱之常也。隆禮效功,上也;重祿貴節,次也;上功賤節,下也:是強
弱之凡也。好士者強,不好士者弱;愛民者強,不愛民者弱;政令信者強,政令
不信者弱;民齊者強,民不齊者弱;賞重者強,賞輕者弱;刑威者強,刑侮者弱;
械用兵革攻完便利者強,械用兵革窳楛不便利者弱;重用兵者強,輕用兵者弱;
權出一者強,權出二者弱:是強弱之常也。齊人隆技擊,其技也,得一首者則賜
贖錙金,無本賞矣。是事小敵毳則偷可用也,事大敵堅則焉渙離耳。若飛鳥然,
傾側反覆無日,是亡國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賃市、傭而戰之幾矣。
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服矢五十個,置戈
其上,冠<革由>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是
數年而衰而未可奪也,改造則不易周也。是故地雖大,其稅必寡,是危國之兵也。
秦人,其生民也陿阨,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埶,隱之以阨,忸之以慶
賞,之以刑罰,使天下之民所以要利於上者,非斗無由也。阨而用之,得
而後功之,功賞相長也,五甲首而隸五家,是最為眾強長久,多地以正。故四世
有勝,非幸也,數也。故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
之銳士,秦之銳士不可以當桓、文之節制,桓、文之節制不可以敵湯、武之仁義,
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兼是數國者,皆乾賞蹈利之兵也,傭徒鬻賣之道也,
未有貴上、安制、綦節之理也;諸侯有能微妙之以節,則作而兼殆之耳。故招近
募選,隆埶詐,尚功利,是漸之也;禮義教化,是齊之也。故以詐遇詐,猶有巧
拙焉;以詐遇齊,辟之猶以錐刀墮太山也,非天下之愚人莫敢試。故王者之兵不
試。湯、武之誅桀、紂也,拱挹指麾而qiang6*暴之國莫不趨使,誅桀、紂若誅du6*夫。
故《泰誓》曰:‘du6*夫紂。’此之謂也。故兵大齊則制天下,小齊則治鄰敵。若
夫招近募選,隆埶詐,尚功利之兵,則勝不勝無常,代翕代張,代存代亡,相為
雌雄耳矣。夫是之謂盜兵,君子不由也。故齊之田單,楚之莊蹺,秦之衛鞅,燕
之繆蟣,是皆世俗所謂善用兵者也;是其巧拙強弱則未有以相君也,若其道一也,
未及和齊也,掎契司詐,權謀傾覆,未免盜兵也。齊桓、晉文、楚莊、吳闔閭、
越勾踐,是皆和齊之兵也,可謂入其域矣,然而未有本統也,故可以霸而不可以
王。是強弱之效也。”
孝成王、臨武君曰:“善!請問為將。”孫卿子曰:“知莫大乎棄疑,行莫
大乎無過,事莫大乎無悔。事至無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故制號政令欲嚴以威;
慶賞刑罰欲必以信;處舍收藏欲周以固;徙舉進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窺敵觀
變欲潛以深,欲伍以參;遇敵決戰必道吾所明,無道吾所疑:夫是之謂六術。無
欲將而惡廢,無急勝而忘敗,無威內而輕外,無見其利而不顧其害,凡慮事欲孰
而用財欲泰,夫是之謂五權。所以不受命於主有三:可殺而不可使處不完,可殺
而不可使擊不勝,可殺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謂三至。凡受命於主而行三軍,
三軍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則主不能喜,敵不能怒,夫是之謂至臣。慮必
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終如始,終始如一,夫是之謂大吉。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
其敗也必在慢之。故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計勝欲則從,欲勝計則凶。戰如
守,行如戰,有功如幸。敬謀無壙,敬事無壙,敬吏無壙,敬眾無壙,敬敵無壙:
夫是之謂五無壙。慎行此六術、五權、三至而處之以恭敬無壙,夫是之謂天下之
將,則通於神明矣。”臨武君曰:“善!請問王者之軍制。”
孫卿子曰:“將死鼓,御死轡,百吏死職,士大夫死行列。聞鼓聲而進,聞
金聲而退,順命為上,有功次之。令不進而進,猶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不
殺老弱,不獵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捨,奔命者不獲。凡誅,非誅其百姓也,
誅其亂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賊,則是亦賊也。以故順刃者生,蘇刃者死,奔命
者貢。微子開封於宋,曹觸龍斷於軍,殷之服民,所以養生之者也,無異周人。
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無幽閒辟陋之國莫不趨使而安樂之,四海
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夫是之謂人師。《詩》曰:“自西自東,自南
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王者有誅而無戰,城守不攻,兵格不擊。上下相
喜則慶之。不屠城,不潛軍,不留眾,師不越時。故亂者樂其政,不安其上,欲
其至也。”臨武君曰:“善!”
陳囂問孫卿子曰:“先生議兵,常以仁義為本。仁者愛人,義者循理,然則
又何以兵為?凡所為有兵者,為爭奪也。”孫卿子曰:“非女所知也。彼仁者愛
人,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循理,故惡人之亂之也。彼兵者,所以禁
暴除害也,非爭奪也。故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所過者化,若時雨之降,莫不說
喜。是以堯伐歡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此
四帝兩王,皆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也。故近者親其善,遠方慕其德,兵不血刃,
遠邇來服,德盛於此,施及四極。《詩》曰:‘淑人君子,其儀不忒。’此之謂
也。”
李斯問孫卿子曰:“秦四世有勝,兵強海內,威行諸侯,非以仁義為之也,
以便從事而已。”
孫卿子曰:“非女所知也。女所謂便者,不便之便也;吾所謂仁義者,大便
之便也。彼仁義者,所以修政者也,政修ze6*民親其上,樂其君,而輕為之死。故
曰:‘凡在於軍,將率末事也。’秦四世有勝,諰々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
也,此所謂末世之兵,未有本統也。故湯之放桀也,非其逐之鳴條之時也,武王
之誅紂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後勝之也,皆前行素修也,所謂仁義之兵也。今女不
求之於本而索之於末,此世之所以亂也。”
禮者,治辨之極也,強國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總也。王公由之,所
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隕社稷也。故堅甲利兵不足以為勝,高城深池不足以為
固,嚴令繁刑不足以為威,由其道則行,不由其道則廢。楚人鮫革犀兕以為甲,
堅如金石,宛鉅鐵釶,慘如蜂蠆,輕利僄遬,卒如飄風,然而兵殆於垂沙,
唐蔑死,莊蹺起,楚分而為三四。是豈無堅甲利兵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
也。汝、潁以為險,江、漢以為池,限之以鄧林,緣之以方城,然而秦師至而鄢、
郢舉,若振槁然。是豈無固塞隘阻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紂刳比干,
囚箕子,為炮烙刑,殺戮無時,臣下懍然莫必其命,然而周師至而令不行乎下,
不能用其民。是豈令不嚴,刑不繁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古之兵,戈
矛弓矢而已矣,然而敵國不待試而詘;城郭不辨,溝池不拑,固塞不樹,機變
不張,然而國晏然不畏外而明內者,無它故焉,明道而分鈞之,時使而誠愛之,
下之和上也如影向,有不由令者然後誅之以刑。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郵其
上,知罪之在己也。是故刑罰省而威流,無它故焉,由其道故也。古者帝堯之治
天下也,蓋殺一人、刑二人而天下治。傳曰:“威厲而不試,刑錯而不用。”此
之謂也。
凡人之動也,為賞慶為之則見害傷焉止矣。故賞慶、刑罰、埶詐不足以盡人
之力,致人之死。為人主上者也,其所以接下之百姓者無禮義忠信,焉慮率用賞
慶、刑罰、埶詐除阸其下,獲其功用而已矣。大寇則至,使之持危城則必畔,
遇敵處戰則必北,勞苦煩辱則必奔,霍焉離耳,下反制其上。故賞慶、刑罰、埶
詐之為道者,傭徒鬻賣之道也,不足以合大眾,美國家,故古之人羞而不道也。
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禮義以道之,致忠信以愛之,尚賢使能以次之,爵服慶賞以
申之,時其事、輕其任以調齊之,長養之,如保赤子。政令以定,風俗以一,有
離俗不順其上,則百姓莫不敦惡,莫不毒孽,若祓不祥,然後刑於是起矣。是大
刑之所加也,辱孰大焉?將以為利邪?則大刑加焉,身苟不狂惑戇陋,誰睹是而
不改也哉!然後百姓曉然皆知修上之法,像上之志而安樂之。於是有能化善、修
身、正行、積禮義、尊道德,百姓莫不貴敬,莫不親譽,然後賞於是起矣。是高
爵豐祿之所加也,榮孰大焉?將以為害邪?則高爵豐祿以持養之,生民之屬,孰
不願也?雕雕焉縣貴爵重賞於其前,縣明刑大辱於其後,雖欲無化,能乎哉!故
民歸之如流水,所存者神,所為者化。暴悍勇力之屬為之化而願,旁辟曲私之屬
為之化而公,矜糾收繚之屬為之化而調,夫是之謂大化至一。《詩》曰:“王猶
允塞,徐方既來。”此之謂也。
凡兼人者有三術: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彼貴我名
聲,美我德行,欲為我民,故辟門除塗以迎吾入,因其民,襲其處,而百姓皆安,
立法施令莫不順比。是故得地而權彌重,兼人而兵俞強,是以德兼人者也。非貴
我名聲也,非美我德行也,彼畏我威,劫我埶,故民雖有離心,不敢有畔慮,若
是,則戎甲俞眾,奉養必費,是故得地而權彌輕,兼人而兵俞弱,是以力兼人者
也。非貴我名聲也,非美我德行也,用貧求富,用飢求飽,虛腹張口來歸我食。
若是,則必發夫掌窌之粟以食之,委之財貨以富之,立良有司以接之,已期三年,
然後民可信也。是故得地而權彌輕,兼人而國俞貧,是以富兼人者也。故曰:以
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古今一也。
兼併易能也,唯堅凝之難焉。齊能並宋而不能凝也,故魏奪之;燕能並齊而
不能凝也,故田單奪之;韓之上地,方數百里,完全富足而趨趙,趙不能凝也,
故秦奪之。故能並之而不能凝,則必奪;不能並之又不能凝其有,則必亡。能凝
之,則必能並之矣。得之則凝,兼併無強。古者湯以薄,武王以滈,皆百里之
地也,天下為一,諸侯為臣,無它故焉,能凝之也。故凝士以禮,凝民以政,禮
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謂大凝,以守則固,以征則強,令行
禁止,王者之事畢矣。
上一篇:致士第十四
下一篇:強國第十六
目錄:荀子
議兵第十五_荀子原文_國學 子部0

猜你喜歡

議兵第十五_荀子原文_國學 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