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十一 志第六十四

◎禮十四(嘉禮二)
○冊立皇后儀 冊命皇太子儀 冊皇太子 妃儀 公主受封儀 冊命親王大臣儀
冊立皇后。建隆元年,立琅邪郡夫人王氏為皇后,命所司擇日備禮冊命。自
後,凡制書雲冊命者,多不行冊禮。后妃皆寫冊命告身,以金花龍鳳羅紙、金塗
褾袋,有司進入,學士院草制,宣於正殿。近臣、牧守、宗室皆修貢禮,群臣
拜表稱賀,又詣內東門奉箋賀皇后。
真宗冊德妃劉氏為皇后,不欲令藩臣貢賀,不降制於外廷,止命學士草詞付
中書。
仁宗冊皇后曹氏,其冊制如皇太子,玉用珉玉五十簡,匣依冊之長短;寶用
金,方一寸五分,高一寸,其文曰“皇后之寶”,盤螭紐,綬並緣冊寶法物約舊
制為之,匣、盝並朱漆金塗銀裝。其禮與《通禮》異,不立仗,不設縣。
前一日,守宮設次於朝堂,設冊寶使、副次於東門外,命婦次於受冊寶殿門
外,設皇后受冊寶位於殿庭階下北向。奉禮設冊寶使位於內東門外,副使、內侍
位於其南,差退,東向北上,冊寶案位於使前南向,又設內給事位於北廂南向。
其日,百官常服早入次,禮直官、通事舍人先引中書令、侍中、門下侍郎、
中書侍郎及奉冊寶官,執事人絳衣介幘,詣垂拱殿門就次,以俟冊降。禮直官、
通事舍人分引宰臣、樞密、冊寶使副、百官詣文德殿立班,東西相向。內侍二員
自內承旨降皇后冊寶出垂拱殿,奉冊寶官俱搢笏率執事人,禮直官導中書侍郎押
冊,中書令後從,門下侍郎押寶,侍中後從,由東上閣門出,至文德殿庭權置。
禮直官、通事舍人引使、副就位,次引侍中於使前,西向稱“有制”,典儀
曰“再拜”,贊者承傳,使、副、在位官皆再拜,宣曰:“贈尚書令、冀王曹彬
孫女冊為皇后,命公等持節展禮。”使、副再拜,侍中還位,門下侍郎帥主節者
詣使東北,主節以節授門下侍郎,門下侍郎執節授冊使,冊使跪受,興,付主節,
幡隨節立於使左。次引中書令、侍中詣冊寶東北,西向立,中書侍郎引冊案立於
中書令右,中書令取冊授冊寶使,使跪受,興,置於案,中書令、中書侍郎退復
班。門下侍郎引寶案於侍中之右,取寶授冊寶使如上儀,退復位,典儀贊拜訖,
禮直官、通事舍人引使、副押冊寶,持節者前導,奉冊寶官奉舁,援衛如式,以
次出朝堂門,詣內東門附內臣入進。
內臣引內外命婦入就位,內侍詣閣請皇后服禕衣。冊寶至,使、副俱東向內
給事前,北內跪稱:“冊寶使李迪、副使王隨奉制授皇后冊寶。”俯伏,興,退
復位。內給事入詣受冊寶殿門皇后前跪奏訖,內侍進詣使前,西面跪受冊寶,以
授內謁者監,使退復位。內謁者監、主當內臣持冊寶入內東門,內侍從之,以次
入詣殿庭。內侍贊引皇后降立庭中北向位,內侍跪取冊,次內侍跪取寶,興,立
皇后右少前,西向,內侍二員進立皇后左少前東向,內侍稱“有制”,內侍贊皇
後再拜,內侍奉冊進授皇后,皇后受以授內侍,次內侍奉寶亦然。復贊再拜訖,
導皇后升坐,內臣引內外命婦稱賀如常儀。禮畢,內侍導皇后降坐還閣,內外命
婦班退。皇后易常服,謝皇帝、皇太后,用常禮。百官詣東上閣門表賀。
元祐五年八月,太皇太后詔:以皇帝納後,令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兩省與
太常禮官檢詳古今六禮沿革,參考《通禮》典故,具為成式。群臣又議勘昏,御
史中丞鄭雍等請不用陰陽之說,呂大防亦言不可,太后納之。
六年八月,三省、樞密院言:“六禮,命使納采、問名、納吉、納成、告期,
差執政官攝太尉充使,侍從官或判宗正官攝宗正卿充副使。以舊尚書省權為皇后
行第。納采、問名同日,次日納吉、納成、告期,。納成用穀圭為贄,不用雁。
‘請期’依《開寶禮》改為‘告期’,‘親迎’為‘命使奉迎’。納采前,擇日
告天地、宗廟。皇帝臨軒發冊,同日,先遣冊禮使、副,次遣奉迎使,令文武百
官詣行第班迎。”又言:“據《開元禮》,納采、問名合用一使,納吉、納成各
別日遣使。今未委三禮共遣一使,或各遣使。又合依發冊例立仗。”詔:“各遣
使,文德殿發制依發冊立仗。”
七年正月,詔尚書左丞蘇頌撰冊文並書。學士院上六禮辭語,其納採制文略
曰:“太皇太后曰:“咨某官封姓名,渾元資始,肇經人倫,爰及夫婦,以奉天
地、宗廟、社稷。謀於公卿,鹹以為宜。率由舊典,今遣使持節太尉某、宗正卿
某以禮納采。”其答文曰:“太皇太后嘉命,訪婚陋族,備數採擇,臣之女未閒
教訓,衣履若而人。欽承舊章,肅奉典制。某官封糞土臣姓某稽首再拜承制詔。”
問名制曰:“兩儀合德,萬物之統,以聽內治,必咨令族。重宣舊典,今遣使持
節某官以禮問名。”答曰:“使者重宣中制,問臣名族。臣女,夫婦所生,先臣
故某官之遺微孫,先臣故某官之遺曾孫,先臣故某官之遺孫,先臣故某官之外孫
女,年若干。欽承舊章,肅奉典制。”納吉制曰:“人謀龜筮,同符元吉,恭順
典禮,今使某官以禮納吉。”答曰:“使者重宣中制,臣陋族卑鄙,憂懼不堪。
欽承舊章,肅奉典制。”納成制曰:“咨某官某之女,孝友恭儉,實維母儀,宜
奉宗廟,永承天祚。以黝纁、穀圭、六馬以章典禮,今使某官以禮納成。”答曰:
“使者重宣中制,降婚卑陋,崇以上公,寵以豐禮,備物典策。欽承舊章,肅奉
典制。”告期制曰:“謀於公卿,大筮元龜,罔有不臧,吉日惟某月、某甲子可
迎。率遵典禮,今遣某官以禮告期。”答曰:“使者重宣中制,以某月、某甲子
吉日告期。臣欽承舊章,肅奉典制。”奉迎制曰:“禮之大體,欽順重正,其期
維吉,典圖是若,今遣某官以禮奉迎。”答曰:“使者重宣中制,今日吉辰,備
禮以迎。螻蟻之族,猥承大禮,憂懼戰悸。欽率舊章,肅奉典制。”余如式。
三月,禮部、太常寺上納後儀註:
發六禮制書。太皇太后御崇慶殿,內外命婦立班行禮畢,內給事出殿門,置
六禮制書案上,出內東門。禮直官、通事舍人引由宣祐門至文德殿後門入,權置
案於東上閣門。
命使納采、問名。文德殿,宰臣、親王、執政官、宗室、百僚、大小使臣易
朝服,樂備而不作。班定,內給事奉制書案置橫街北稍東,西向北上,禮直官、
通事舍人引門下、中書侍郎,次引使、副就橫街南承制位,北向東上,內給事詣
使者東,北面稱“太皇太后有制”,典儀曰“再拜”,在位官皆再拜。宣制曰:
“皇帝納後,命公等持節行禮。”典儀曰“再拜”,使、副皆再拜。授制書訖,
典儀曰“再拜”,在位官皆再拜。禮直官、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引使、副從制案
出,載於油絡網犢車,出宣德門,鼓吹備而不作。至皇后行第大門外,令史二人
對奉制案立,主人立大門內,儐者立主人之左,北面,進受命,出曰:“敢請事。”
使者曰:“某奉制納采。”儐者入告,主人曰:“臣某之女若而人,既蒙制訪,
臣某不敢辭。”儐者出告,入引主人出大門外,再拜。使者先入,使者曰:“太
皇太后制。”主人再拜。宣制書畢,主人再拜受訖,主人進表訖,再拜,使者出。
問名同上儀。使者曰:“將加卜筮,奉制問名。”主人曰:“臣某之女若而人,
既蒙制命,臣某不敢辭。”
命使納吉、納成、告期並同命使納采、問名儀。納吉,使者曰:“加請卜筮,
占曰從制,使某納吉。”主人曰:“臣某之女若而人,龜筮雲吉,臣預有焉。臣
某謹奉典制。”告期,使者曰:“某奉制告期。”主人曰:“臣某謹奉典制。”
以上納吉、納成、告期。請見、授制、接表並如納采儀。
臨軒命使冊後及奉迎於文德殿。百官朝服,皇帝常服乘輦至殿後閣,侍中奏
中嚴外辦,乃服通天冠、絳紗袍,乘輦出自西房,降輦即御坐。兩省官及待制、
權侍郎、觀察使以上,分東西入殿門,各就位,東西相向立。奉寶置御坐前,奉
宣後冊由東上閣門出,至文德殿庭橫行,典儀曰“拜”,在位官皆再拜。使、副
受冊,宣制曰:“冊某氏為皇后,命公等持節展禮。”典儀曰“拜”,使、副再
拜受冊寶訖,典儀贊百官再拜。宣制曰:“太皇太后制:命公等持節奉迎皇后。”
典儀贊使、副再拜受節,又贊百官再拜。侍中奏禮畢解嚴,百官再拜出,皇帝常
服還內。冊寶至皇后行第,如納采儀。使者曰:“某奉制授皇后備物典冊。”皇
後受冊寶,內外命婦序立如儀,主人以書奉使者。
奉迎。百官常服班宣德門外行第,儐者請,使者曰:“某奉制以禮奉迎。”
儐者入告,主人曰:“臣某謹奉典制。”儐者出告,入引主人出大門外再拜。使
者先入,曰“有制”,主人再拜,使者宣制畢,主人再拜受制,答表又再拜。姆
導皇后,尚宅前引,升堂出立房外,典儀贊使、副再拜。使者曰:“今月吉日,
某等承制以禮奉迎。”內侍受以入,使、副退,主人以書授使者,奉於司言,受
以奏聞。皇后降立堂下再拜訖,升堂,主人升自東階,西向曰:“戒之戒之,夙
夜無違命!”主人退,母進西階上東向,施衿、結帨曰:“勉之戒之,夙夜無違
命!”皇后升輿至中門,升車出大門,使、副及群臣前引。將至宣德門,百官、
宗室班迎,再拜訖,分班。皇后入門,鳴鐘鼓,班迎官退,乃降車入,次升輿入
端禮門、文德殿、東上閣門,出文德殿後門,入至內東門內降輿,司輿前導,詣
福寧殿門大次以俟。晡後,皇后車入宣德門,侍中版奏請中嚴,內侍轉奏,皇帝
服通天冠、絳紗袍,御福寧殿,尚宮引皇后出次,詣殿庭之東,西向立。尚儀跪
奏外辦,請皇帝降坐禮迎,尚宮前引,詣庭中之西,東面揖皇后以入,導升西階
入室,各就榻前立。尚食跪奏具,皇帝揖皇后皆坐,尚食進饌,食三飯,尚食進
酒,受爵飲,尚食以饌從;再飲如初,三飲用卺如再飲。尚儀跪奏禮畢,俱興,
尚宮請皇帝御常服,尚寢請皇后釋禮服入幄。次日,以禮朝見太皇太后、皇太后,
參皇太妃,如宮中之儀。
詔從之。
四月,太皇太后手書曰:“皇帝年長,中宮未建,歷選諸臣之家,以故侍衛
親軍馬軍都虞候、贈太尉孟元孫女為皇后。”制詔:“六禮,尚書左僕射兼門下
侍郎呂大防攝太尉,充奉迎使,同知樞密院事韓忠彥攝司徒副之;尚書左丞蘇頌
攝太尉,充發冊使,簽書樞密院事王岩叟攝司徒副之;尚書左丞蘇轍攝太尉,充
告期使,皇叔祖、同知大宗正事宗景攝大宗正卿副之;皇伯祖、判大宗正事、高
密郡王宗晟攝太尉,充納成使,翰林學士范百祿攝宗正卿副之;吏部尚書王存攝
太尉,充納吉使,權戶部尚書劉奉世攝宗正卿副之;翰林學士梁燾攝太尉,充納
采、問名使,御史中丞鄭雍攝宗正卿副之。”
五月甲午,行納采、問名禮。丁酉,行納吉、納成、告期禮。戊戌,帝御文
德殿發冊及命使奉迎皇后。己亥,百官表賀於東上閣門,次詣內東門賀太皇太后,
又上箋賀皇后,上箋賀皇太妃。皇后擇日詣景靈宮行廟見禮。
大觀四年,冊貴妃鄭氏為皇后,議禮局重定儀註:臨軒冊使,皇帝御文德殿,
服通天冠、絳紗袍,百官朝服,陳黃麾細仗,依古用宮架。冊使出殿門,依近儀
不乘輅。權以穆清殿為受冊殿。其日,皇后服禕衣,其奉冊寶授皇后,皆用內侍。
受冊訖,皇后上表謝皇帝,內外命婦立班稱賀,群臣入殿賀皇帝,於內東門上箋
賀皇后。其上禮儀注,乞依進馬條令施行;其會群臣,及皇后會外命婦儀注,並
依《開元》、《開寶禮》。受冊之殿陳宮架,用女工,升降行止並以樂節,而別
定樂名、樂章。
皇后上表乞免受冊排黃麾仗及乘重翟車、陳小駕鹵簿等,而於延福宮受冊。
其朝謁景靈宮,亦止依近例雲。
紹興十三年閏四月十七日,冊貴妃吳氏為皇后。前期,於文德殿內設東西房、
東西閣,凡香案、宮架、冊寶幄次、舉麾位、押案位、權置冊寶褥位、受制承制
宣制位、奉節位、贊者位、奉冊寶位、舉冊舉寶官位及文武百僚、應行事官、執
事官位,皆儀鸞司、太常典儀分設之,以俟臨軒發冊。
其日質明,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出西閣,協律郎舉麾奏《乾安》之樂,皇
帝降輦即御坐,樂止,冊使、副以下應在位官皆再拜。侍中宣制曰:“冊貴妃吳
氏為皇后,命公等持節展禮。”冊使、副再拜,參知政事以節授冊使,冊使跪受,
以授掌節者。中書令以冊授冊使,侍中以寶授副使,並權置於案,冊使、副以下
應在位官皆再拜。冊使押冊,副使押寶,持節者前導,《正安》之樂作,出文德
殿門,樂止,至穆清殿門外幄次,權置以俟。
皇后首飾、禕衣出閣,協律郎舉麾,《坤安》之樂作,皇后至殿上中間南向
立定,樂止。冊使、副就內給事前東向跪稱:“冊使副姓某奉制授皇后備禮典冊。”
內給事入詣皇后前,北向奏訖,冊使舉冊授內侍,內侍轉授內謁者監;副使舉寶
授內侍,內侍轉授內謁者監;掌節者以節授掌節內侍,內侍持節前導,冊寶併案
進行入詣殿庭。冊寶初入門,《宜安》之樂作,至位,樂止。皇后降自東階,至
庭中北向位,初行,《承安》之樂作,至位,樂止。皇后再拜,舉冊官搢笏跪舉
冊,讀冊官搢笏跪宣冊,內謁者監奉冊進授皇后,皇后受以授司言,又奉寶進授
皇后,皇后受以授司寶。司言、司寶置冊寶於案,舉冊寶官並舉案官俱搢笏舉冊
寶併案興,詣東階之東,西向位置定。皇后初受冊寶,《成安》之樂作,受訖,
樂止。皇后再拜,禮畢。
冊皇太子。至道元年八月壬辰,詔立皇太子,命有司草其冊禮,以翰林學士
宋白為冊皇太子禮儀使。有司言:“前代太子無執圭之文,請如王公之制執桓圭,
余如舊制。”
九月丁卯,太宗御朝元殿,陳列如元會儀,帝袞冕,設黃麾仗及宮縣之樂於
庭,百官就位。太子常服乘馬,就朝元門外幄次,易遠遊冠、朱明衣,所司贊引
三師、三少導從至殿庭位,再拜起居畢,分班立。
太常博士引攝中書令就西階解劍、履,升殿詣御坐前,俯伏,興,奏宣制,
降就劍、履位,由東階至太子位東,南向稱“有制”,太子再拜。中書侍郎引冊
案就太子東,中書令北面跪讀冊畢,太子再拜受冊,以授右庶子;門下侍郎進寶
授中書令,中書令授太子,太子以授左庶子,各置於案。由黃道出,太子隨案南
行,樂奏《正安》之曲,至殿門,樂止,太尉升殿稱賀,侍中宣制,答如儀。
皇太子易服乘馬還宮,百官賜食於朝堂。中書、門下、樞密院、師、保而下
詣太子參賀,皆序立於宮門之外。庶子版奏外備,內臣褰簾,太子常服出次坐,
中書、門下、文武百官、樞密、師、保、賓客而下再拜,並答拜;四品以下官參
賀,升坐受之。越三日,具鹵簿,謁太廟,常服乘馬,出東華門升輅,儀仗內行
事官乘車者,並服禮衣,余皆袴褶乘馬導從。
有司言:“唐禮,宮臣參賀皆舞蹈,開元始罷之。故事,百官及東宮接見只
呼皇太子,上箋啟稱皇太子殿下,百官稱名,宮官稱臣;常行用左春坊印,宮中
行令。又按唐制,凡東宮處分論事之書,太子並畫令,左、右庶子以下署名姓,
宣奉行書按畫日;其與親友、師傅,不用此制。今請如開元之制,宮臣止稱臣,
不行舞蹈之禮。今皇太子兼判開封府,其所上表狀即署太子之位,其當申中書、
樞密院狀,祗判官等署,余斷案及處分公事並畫諾。”詔惟改‘諾’為‘準’,
余並從之。其朝皇后儀,止用宮中常禮。時真宗以壽王為皇太子,兼判開封,請
見僚屬,稱名而免稱臣。
神宗未及受冊禮而即位,乃以冊寶送天章閣,遂為故事。
紹興三十二年五月,詔曰:“朕以不德,躬履艱難三十有六年,憂勞萬機,
宵旰靡怠。屬時多故,未能雍容釋負,退養壽康,今邊鄙粗寧,可遂如志。皇子
毓德允成,神器有託,朕心庶幾可立為皇太子,仍改名,所司擇日備禮冊命。”
未及行禮,六月十一日內禪。
乾道元年八月十日,制立皇子鄧王愭為皇太子。十月,詔以知樞密院洪适
為禮儀使,撰冊文,簽書樞密院事葉顒書冊,工部侍郎王弗篆寶。
十六日,皇帝御大慶殿行冊禮,皇太子服遠遊冠、朱明衣,執桓圭。前期,
習儀禮官及有司並先一日入宿衛,展宮架樂,設太子次、冊寶幄次、百官次,又
設皇太子受冊位、典寶褥位,應行禮等皆有位,列黃麾半仗於殿門內外。質明,
百官就次,皇太子常服詣幕次,符寶郎陳八寶於御位之左右,有司奉冊寶至幄次,
百官朝服入班殿庭。
有司自幄次奉冊寶至褥位,參知政事、中書令導從,退各就位,侍中升殿俟
宣制,皇太子易服執圭俟於殿門外。樂正撞黃鐘之鐘,《乾安》之樂作,皇帝即
御坐,殿上侍臣起居,樂止。行禮官贊引皇太子入就殿庭,東宮官從,初入殿門,
《明安》之樂作,樂止,皇太子起居,次百官起居,各拜舞如儀。
皇太子詣受冊位,侍中前承旨,降階宣制曰:“冊鄧王愭為皇太子。”皇
太子拜舞如儀,侍中升殿復位。中書令詣讀冊位,捧冊官奉冊至,中書令跪讀畢,
興,皇太子再拜,有司奉冊至皇太子位,中書令跪以冊授皇太子,皇太子跪受,
以授右庶子,置於案;次侍中以寶授皇太子,皇太子跪受,以授左庶子,如上儀。
皇太子再拜。中書舍人押冊、中允押寶以出,次皇太子出,如來儀。初行樂作,
出殿門樂止。次百官稱賀,樂正撞蕤賓之鐘,《乾安》之樂作,皇帝降坐,樂止,
放仗,在位官再拜以出。
禮畢,百官易常服,赴內東門司拜箋賀皇后,次赴德壽宮拜表箋賀,諸路監
司、守臣等並奉表稱賀。明日,車駕詣德壽宮謝。又明日,上御紫宸殿,引皇太
子稱謝,還東宮,百官赴東宮參賀。
皇太子擇日先朝謁景靈宮,次日朝謁太廟、別廟,又擇日詣德壽宮稱謝。先
是,禮官言:“皇太子朝謁景靈宮無所服典故,乞止用常服。次朝謁太廟、別廟,
當袞冕,乘金輅,設仗。”從之。皇太子言:“乘輅、設仗,雖有至道、天禧故
事,非臣子所安。”詔免。
冊皇太子妃。政和五年三月,詔選皇太子妃。六年六月,詔選少傅、恩平郡
王朱伯材女為皇太子妃,令所司備禮冊命。庚辰,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御文德
殿發冊。先是,議禮局上《五禮新儀》:“皇太子納妃,乘金輅親迎。”皇太子
三奏辭乘輅及臨軒冊命,詔免乘輅,而發冊如禮焉。
公主受封,降制有冊命之文,多不行禮,惟以綸告進內。至嘉祐二年,封福
康公主為兗國公主,始備禮冊命。
前一日,百官班文德殿,內降冊印,宣制,冊案、援衛一如冊皇后儀。有司
先設冊使等幕次於內東門外,命婦次於公主本位門之外,公主受冊印位於本位庭
階下北向,冊使位於內東門、副使及內給事於其南差退並東向,設冊印案位於冊
使前南向,內給事位於冊使北南向。
自文德殿奉冊印將至內東門,內給事詣本位,請公主服首飾、褕翟。冊印至
內東門外褥位置訖,內臣引內命婦入就位,禮直官引冊使、副等俱就東向位,內
給事就南向位。
通事舍人、博士引冊使就內給事前東向,躬稱“冊使某、副使某奉制授公主
冊印”,退復位,內給事入詣所設受冊印位公主前,言訖退。內給事進詣冊使前
西向,冊使跪以冊印授內給事,內給事跪授內謁者,內謁者及主當內臣等持入內
東門,內給事從入詣本位,贊公主降詣庭中北向立,跪取冊,興,立公主右少前
西向。又內給事立公主左少前東向,稱“有制”,贊者曰“拜”,公主再拜,右
給事奉冊跪授之,公主受以授左給事,右給事又奉印授公主,如上儀。贊者曰
“拜”,公主再拜畢,引公主升位。次內臣行內命婦賀畢,遂引公主謝皇帝、皇
後,一如內中之儀。群臣進名賀。其冊印如貴妃,有匣,文曰“兗國公主之印”。
遂為定製。
神宗進封邠國大長公主、魯國公主皆請免冊禮,止進告入內雲。
冊命親王大臣之制,具《開寶通禮》,雖制書有備禮冊命之文,多上表辭免,
未嘗行。每命親王、宰臣、使相、樞密使、西京留守、節度使,並翰林草制,
夜中進入,翼日自內置於箱,黃門二人舁之,立御坐東。內朝退,乃奉箱出殿門
外,宣付閣門,降置於案,俟文德殿立班,閣門使引制案置於庭,宣付中書、門
下,宰相跪受,復位,以授通事舍人,赴宣制位唱名訖,奉詣宰相,宰相受之,
付所司。
若立后妃,封親王、公主,即先稱有制,百官再拜,宣制訖,復再拜舞蹈稱
賀。若宰相加恩制書,即宣付通事舍人,引宰相於宣制石東,北向再拜立,聽訖,
拜舞復位。若百官受制,即自班中引出聽麻,文班於宣制石東,武班於西,並如
宰相儀,聽訖,出赴朝堂。其罷相者,即引出赴朝堂金吾仗舍。
諸王、宰相朝謝,前一日,內降官告,從內出東上閣門外宣詞以賜,授節者,
仍交旌節。授者俯伏,執旌節交於頸上者三。參知政事、宣徽使、樞密使、大兩
省、兩制、秘書監、上將軍、觀祭使以上授官告敕牒者,皆拜敕舞蹈,若止授敕
或宣頭者止再拜,余官悉不拜敕、不舞蹈,惟御史大夫、中丞拜授東上閣門使,
又引至殿門外中籠門再拜。
親王、節度、使相官告,並載以彩輿迎歸第。親王輿中,設銀師子香合,輦
官十二人,並幞頭、緋繡寬衣;旌節各二,馬四,犦槊官十六人,執旌節攏馬
對引,由乾元門西偏門出至門外;馬技騎士五十人,槍牌步兵六十人,教坊樂工
六十五人,及百戲、蹴鞠、鬥雞、角牴次第迎引,左右軍巡使具軍容前導至本宮。
使相輿中用銀香爐,輦官十二人,金鵝帽、錦絡縫紫絁寬衣;旌節各一,馬二,
犦槊官八人,馬技騎士二十人,槍牌步兵二十四人,軍巡使不前導,余如親王
制。有故則罷。
凡諫、舍、刺史以上在外任加恩者,悉令其親屬乘傳齎詔,就以告牒賜之。
政和禮局上冊命親王、大臣儀,迄不果行。
卷一百一十一  志第六十四_宋史原文_國學 史部0
卷一百一十一  志第六十四_宋史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