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縣

永寧縣怎么寫好看

永寧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東漢永和三年(138)分章安縣置,屬會稽郡治所即今浙江溫州市。以山得名。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屬臨海東晉太寧元年(323)為永嘉郡治。隋開皇九年(589)改名永嘉縣

西晉析姑復縣置,屬雲南郡。治所在今雲南寧蒗彝族自治縣西北一百十二里永寧。東晉廢。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置,屬義川郡。治所在今陝西宜川縣東南。西魏改名太平縣

④北置,屬高陽郡。治所在今河北滿城縣境。隋廢。

⑤北魏改日勒縣置,為西郡治。治所在今永昌縣西北定羌廟東十里。西魏改名弱水縣。

北齊改東永安縣置,屬安平郡。治所在今山西沁水縣西北二十五里固鎮村。隋開皇十八年(598)改為沁水縣。

北周武帝時改漢豐縣置,屬萬世郡。治所在今四川開縣南二里。隋開皇十八年(598)改為盛山縣。

⑧隋開皇十年(590)改永寧郡置,屬高州。治所在今廣東電白縣東北。大業二年(606)廢入縣。

⑨隋義寧二年(618)改熊耳縣置,屬宜陽郡。治所在永固城(今河南洛寧縣)。唐武德三年(620)移治同軌城(今洛寧縣東北楊坡鄉城頭村),屬函州。貞觀十四年(640)移治莎柵(今洛寧縣東北河底鄉),屬谷州。十七年(643)移治鹿橋(即今洛寧縣北舊縣)。開元初屬河南府。金初寄治於河南府。正隆六年(1161)移治今洛寧縣,屬嵩州。興定初改屬金昌府。元屬河南府路。明屬河南府。1914年改為洛寧縣。

⑩唐武德四年(621)置,屬蘄州。治所在今湖北武穴市北六十二里梅川鎮。天寶元年(742)改名廣濟縣

(11)唐武德五年(622)改永熙縣置,屬瀧州。治所在今廣東羅定市西南羅定江東。天寶元年(742)改為建水縣

(12)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析臨海縣置,屬台州。治所即今浙江台州市西之黃巖區。武后天授元年(690)改名岩縣。

(13)唐渤海國置,為龍州治。治所在今黑龍江省寧安市西南渤海鎮。遼廢。

(14)五代時南漢改豐水縣置,屬桂州。治所在今廣西荔浦縣西北五十里。北宋熙寧四年(1071)廢。元祐元年(1086)復置,南宋初又廢。

(15)北宋崇寧三年(1104)升永寧寨置,屬鞏州。治所在今甘肅甘谷縣西四十里舖附近。金復為永寧砦。

(16)遼置,為弘州治。治所即今河北陽原縣。金改名襄陰縣

(17)遼置,為復州治。治所即今遼寧瓦房店市西北復州城鎮。金大定七年(1167)改名永康縣

(18)元初升河池縣永寧鄉置,屬南鳳州。治所即今甘肅徽縣東北永寧鎮。至元七年(1270)省入徽州。

(19)元至順初分永新州置,屬吉安路。治所在今江西寧岡縣東北十五里古城。至正十三年(1353)徙治今寧岡縣東北四十里新城。明屬吉安府。1914年改名寧岡縣。

(20)明永樂十二年(1414)置,屬隆慶州(後改名延慶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延慶縣東四十里永寧鎮。《明一統志》卷5隆慶州:永寧縣“取書其寧惟永之義為名”。清順治十六年(1659)廢。

(21)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永寧衛置,屬貴州威寧府。治所在今四川敘永縣西城。雍正五年(1727)屬四川敘永廳。次年(1728)裁廳,地併入永寧縣,屬敘州府。八年(1730)復置敘永廳。光緒三十三年(1907)移縣治古藺(今四川古藺縣)。三十四年(1908)改為古藺縣。

(22)1912年改永寧州置,屬廣西桂林道。治所在今廣西永福縣西北百壽鎮。1914年改為古化縣

(23)1912年改永寧州置,屬山西冀寧道。治所即今山西離石縣。1914年改為離石縣。

(24)1913年改永寧州置,屬貴州貴西道。治所即今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1914年因與河南永寧縣重名,改名關嶺縣

(25)1938年析寧夏、寧朔二縣置,屬寧夏省。治所在陽和堡(今寧夏永寧縣)。1958年屬寧夏回族自治區。


(1)古縣名。(1)東漢永和三年(138年,一說永建四年〔129年〕)析章安縣置,治今浙江省溫州市。屬會稽郡。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屬臨海郡。東晉太寧元年(323年)為永嘉郡治。隋開皇九年(5 * )改名永嘉縣。唐武德五年(622年)又析永嘉縣置永寧縣,屬東嘉州。貞觀元年(627年)廢。(2)西晉置,治今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西北永寧。屬雲南郡。南朝齊隆昌元年(494年)升為永寧郡。(3)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置,治今陝西省宜川縣東南。屬義川郡。西魏大統十三年(547年)改名太平縣。(4)北魏改日勒縣置,治今甘肅省山丹縣東南。為西郡治。西魏廢西郡,改縣名為弱水縣。(5)北齊改東永安縣置,治今山西省沁水縣西故城鎮。屬安平郡。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為沁水縣,並移治今沁水縣城。(6)北周武帝分漢豐縣置,治今重慶市開縣南。屬萬世郡。隋開皇末改為盛山縣。(7)隋開皇十年(590年)改永寧郡置,治今廣東省電白縣東北。大業二年(606年)廢。(8)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湖北省武穴市東北梅川鎮。屬蘄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名廣濟縣。(9)唐武德五年(622年)改永熙縣置,治今廣東省羅定市西南。屬瀧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為建水縣。(10)唐上元二年(675年)析臨海縣南界置,治今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屬台州。武周天授元年(690年)改名黃巖縣。(11)渤海國置,治今黑龍江省寧安市西南東京城。為龍州治。後廢。(12)五代梁以豐水縣改置,治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荔浦縣西北。屬桂州。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廢為鎮。元祐元年(1086年)復置,所屬不改。南宋初又廢。(13)北宋崇寧三年(1104年)升永寧寨置,治今甘肅省甘谷縣西。屬鞏州。金又廢為永寧寨。(14)遼統和中置,治今河北省陽原縣。為弘州治。金大定七年(1167年)改為襄陰縣。(15)遼置,治今遼寧省瓦房店市西北復州城。為復州治。金大定七年(1167年)更名永康縣。(16)蒙古升永寧鄉置,治今甘肅省徽縣東北永寧鎮。屬南鳳州。元至元七年(1270年)廢。(17)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永寧地置,治今四川省永縣河西部分。屬貴州威寧府。雍正五年(1727年)屬敘永直隸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徙縣治於古藺,改名古藺縣。(18)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置,治今北京市延慶縣東北永寧。屬順天府。清順治十六年(1659年)省入延慶州。(2)古舊縣名。(1)隋義寧二年(618年)以熊耳縣改名,治永固城(今河南洛寧縣東北)。屬宜陽郡。唐武德三年(620年)移治同軌城,今洛寧縣東北城頭。貞觀十四年(640年)又移治莎柵,今洛寧縣東北河底村;十七年再移治鹿橋,今洛寧縣東北。屬穀州。顯慶初屬洛州,開元以後屬河南府。金移治今洛寧縣,屬嵩州。元屬河南路。明、清屬河南府。1914年因與山西、江西、廣西、貴州四省永寧縣重名,改名洛寧縣。(2)元至順間分永新州置,治今江西省井岡山市鵝嶺西古城鎮。屬吉安路。至正十三年(1353年)移治今井岡山新城鎮。明、清屬吉安府。因與山西、廣西、河南、貴州四省永寧縣重複,1914年1月改名寧岡縣。(3)舊縣名。(1)1912年由永寧州改置。治今山西省呂梁離石區。1914年因與江西、河南、廣西、貴州等省永寧縣重名,改名離石縣。(2)1913年改永寧州置,治永寧(今廣西永福縣西北壽城)。1914年改名古化縣。(3)1913年由永寧州改置,治永寧(今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西永寧鎮)。1914年更名關嶺縣。(4)今縣名。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西鄰內蒙古自治區。屬銀川市。東臨黃河,西靠賀蘭山,與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為鄰。面積 1386 平方千米。人口20.3萬。轄3鎮、6鄉。縣人民政府駐楊和鎮。1942年由寧夏、寧朔兩縣析置,屬寧夏省。取“永遠安寧”之意命名。1954年屬甘肅省銀川專區,1958年直屬寧夏回族自治區。1972年屬銀川市。地處銀川平原中部,黃河沿岸湖泊眾多。屬中溫帶乾旱氣候。農產以稻、小麥、玉米為主。產蘆葦、草和魚。工業有製藥、造紙、玻璃等。包蘭鐵路、石中高速公路、109國道縱貫。古蹟有李俊塔、納家戶清真寺等。

詞語分解

  • 永寧的解釋 永久安寧。《逸周書·五權解》:“嗚呼,敬之哉!汝慎和稱,五權維中,是以以長小子於位,實維永寧。”《史記·封禪書》:“ 祖己 曰:‘修德。’ 武丁 從之,位以永寧。” 漢 司馬相如 《難蜀父老》:“乃
  • 縣的字典解釋 縣 (縣)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á 古同“懸”。 筆畫數:; 部首:厶;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螺峰鎮

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區城關鎮西南十四里螺頭村。明置螺峰巡司於此。後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永寧縣歷史

相關歷史

永寧縣_永寧縣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