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
秦後期置,西漢屬沛郡。治所即今江蘇豐縣。漢高祖劉邦為豐縣人。《史記·高祖本紀》載:“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沛指沛郡,豐邑即豐縣。據《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記載:樊噲等見高祖時曰,“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亦載:陸賈也說“皇帝起豐沛,討暴秦”。這些曾跟隨漢高祖劉邦定天下的舊臣,都稱高祖“起豐沛”,將豐、沛並列,並將豐置於沛之前,說明至少在秦朝末年,豐與沛是並列的縣,其地位決不在沛之下,更不可能是從屬於沛縣的一個鄉。東漢時豐縣屬沛國。南朝宋初廢。大明元年(457)復置,屬北濟陰郡。北齊屬永昌郡。隋改屬彭城郡。唐屬徐州。蒙古憲宗二年(1252)改屬濟州,元至元八年(1271)屬濟寧路。明初改屬徐州,嘉靖五年(1526)河決城陷,遷治於縣東南華山。三十年(1551)復還舊治。清屬徐州府。民國初屬江蘇徐海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
在江蘇省西北部,蘇、魯、皖三省交界處。屬徐州市。面積1446平方千米。人口109.5萬。轄14鎮。縣人民政府駐鳳城鎮。秦為沛縣豐邑。《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豐邑即今豐縣。漢置豐縣,治今址,屬沛郡。此為建縣之始。東漢屬沛國。隋、唐屬徐州,至金不變。元屬濟寧路。明屬徐州。清屬徐州府。1914年屬徐海道,1927年直屬江蘇省。1944年析置華山縣,先後屬山東省台棗專區和滕縣專區。1952年底劃歸江蘇省徐州專區,1953年華山縣省入。1970年屬徐州地區。1983年劃歸徐州市。地處黃淮平原,地勢較平坦,西南略高於東北。境內僅東部有一孤丘,俗稱華山,高68米。廢黃河穿越南境,復新河、大沙河縱貫南北。屬南溫帶半濕潤氣候。農產以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為主,盛產山藥、韭黃、白蒜。果樹種植在全國名列前茅,享有“果都”之稱。礦產有鹽、鉀、石灰石、碘、鎵、鍺、鋇等。工業有紡織、化工、機械、食品、造紙等。有豐徐、豐單、豐碭、豐黃、豐谷、豐沛、豐魚等公路。名勝古蹟有鳳鳴公園、漢皇陵園、文廟、龍霧橋等。
豐縣字典分解
豐的解釋 豐 (豐) fēng 容貌好看:豐潤。豐腴(a.身體豐滿;b.富裕;c.豐饒)。豐盈。 風度神采:丰采(亦作“風采”)。豐度(美好的舉止姿態,風度)。 盛,多,
縣的解釋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