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

湖北省怎么寫好看

湖北省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清康熙三年 (1664) 分湖廣省為左右布政使左司仍駐武昌府 (今湖北武漢市武昌城區)。右司駐長沙府 (今湖南長沙市)。六年 (1667) 左司改名湖北省,右司改名湖南省。湖北省轄境相當今湖北省。1927年省會在武漢市。


簡稱鄂。在中國中部偏東、長江中游。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人口6000.5萬,有漢、土家、苗、回、蒙等民族。轄武漢、石、襄樊、十堰、荊州、宜昌、荊門、鄂州、感、黃岡、鹹寧、隨州12地級市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38市轄區、24縣級市、37縣、2自治縣、1林區。省人民政府駐武漢市。春秋時有楚、隨、鄧、鄀、權、唐、厲、鄖、庸、穀、夔、盧諸國,以楚國最大。戰國時統一於楚。戰國秦置南郡。漢主屬荊州刺史部,以漢水為界,西部為南,東部為江夏郡。三國時北部屬,東南部屬吳,均稱荊州。南朝宋置郢州,余屬荊州。隋開皇時分屬遷州、信州淅州、均州、荊州、硤州、郢州、復州亭州、施州、襄州昌州蔡州隋州唐州順州安州、鄂州等,大業初改屬房陵、巴東、淅陽、南郡、夷陵、沔陽、襄陽、舂陵、漢東、安陸、永安、江夏等郡。唐貞觀初分屬淮南、山南二道及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後分屬山南東、江南西、淮南、黔中諸道。北宋以洞庭湖以北置荊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北部屬京西南路,東部屬江南西路,南部屬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南宋時屬京西南、淮南西、荊湖北及夔州諸路。元代分屬河南江北行省湖廣行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為湖廣布政使司,分屬武昌、漢陽、黃州、承天、德安、荊州、襄陽、鄖陽八府及施州軍民指揮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分為左右布政使司;六年左司改置湖北省,分屬武昌、漢陽、黃州、安陸、德安、荊州、襄陽、鄖陽、宜昌、施南十府及荊門直隸州。治武昌府江夏縣。因省會武昌在唐、宋時稱鄂州,故亦簡稱鄂。1912年廢府、州留縣。1913年設鄂東鄂西鄂北三道,1914年改置江漢、襄陽、荊南三道。1921年裁荊南道,置荊宜道,增設施鶴道。1927年設武漢特別市,直屬國民政府。1929年1月改武漢市,屬湖北省;7月武漢分治,三鎮各有隸屬。1932年劃孝感、黃陂、黃安(今紅安)及河南省羅山四縣各一部分置禮山縣(今大悟縣);劃黃安、麻城二縣各一部分入河南省置經扶縣(今新縣);劃安徽省英山縣歸湖北省。1936年劃江西省九江縣江北部歸湖北黃梅縣,成今境。1949年成立武漢市,由中央直轄。全省轄沙市、宜昌二省轄市(地級)和孝感、黃岡、大冶、荊州、沔陽、襄陽、宜昌、恩施八專區及所屬縣市。1950年湖北省和武漢市由中南軍政委員會導,兩鄖專區所轄六縣由陝南行區劃回,改置鄖陽專區。1952年湖北省和武漢市由中南行政委員會領導。1954年撤銷中南行政委員會,湖北省改由中央直接領導,武漢市為省轄市。其後省內行政區劃多變,至2004年行政區劃始成今狀。省境處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 * 階梯過渡地帶。西、北、東三面被武陵山巫山桐柏山、大別山、幕阜山等山地丘陵環繞,中南部為江漢平原,呈向南敞開的馬蹄形不完整盆地。全省山地約占55.5%,丘陵崗地占24.5%,平原湖區占20%。江漢平原大部分區域海拔在50米以下;山地海拔從500米到3000米不等,鄂西山地地勢較高,其中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米,號稱“華中屋脊”;中部監利縣譚家淵最低,地面海拔為零。礦產資源豐富,其中磷、橄欖石、碘、溴、石榴子石等儲量居全國首位,鈮、銫、鐵、銅、金、汞、泥炭岩、石膏、鹽等礦儲量居全國前十位。全境河流主屬長江水系,東北部局部屬淮河水系。漢水由陝入境,全長四分之三流經省內,東南至武漢注入長江。源出邊緣山地的還有清江、沮漳河溳水南河等千餘條河流,從南、北兩側匯注長江,構成向心狀水系。可開發水力資源總裝機容量約3308萬千瓦,居全國前列。素有“千湖之省”之稱。水面面積在3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有320餘個,主要湖泊有荊北四湖(即長湖、三湖、白露湖、洪湖)及汈汊湖、梁子湖、斧頭湖、大冶湖、網湖、渡湖、赤東湖、武山湖等。其中,洪湖、梁子湖和長湖,水面面積均在200平方千米以上。主屬北 * 帶濕潤氣候,鄂東南、鄂西南屬南 * 帶濕潤氣候。區域內季風氣候特徵顯著。年平均氣溫15湖北省17℃,1月平均氣溫2湖北省5℃,7月平均氣溫28℃左右。年降水量800湖北省1600毫米,以春夏兩季較多。自然植被為中國東部(濕潤)常綠闊葉林,也呈南北過渡特徵,既有大量北方種類的落葉闊葉樹,也有南方種類的常綠闊葉樹。植物種類繁多,主要有馬尾松、杉木、櫟類、華山松、山楊、樺木等,以馬尾松和櫟類最為重要。經濟林木甚多,以油茶、油桐、烏桕、核桃、漆樹、茶和果樹為主。中華鱘、武昌魚(團頭魴)等馳名中外。鄂西山地局部地區殘存有中國特有水杉、銀杏、珙桐等“活化石林”。以利川市境內的小河、水杉壩(海拔1050米)一帶水杉分布最為集中,有“水杉故鄉”之稱,是中國乃至世界繁殖水杉的種源基地。神農架林區保存有中國東部的原始森林,森林覆蓋約70%,林木蓄積量約占全省總蓄積量25%,被譽為“綠色寶庫”。大、小神農架主峰周圍和老君山一帶今闢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珍貴的金絲猴、中羊和珙桐、領春木等動植物及森林生態系統。此外,全省還有星斗山、九宮山、老鴉尖、武當山、後河、小河、木林子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多處。農業兼有南北過渡特徵。全省耕地面積有350萬公頃,其中水田、旱地各占一半,盛行兩熟制。糧食作物以稻、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油料作物為主,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江漢平原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棉基地和淡水魚養殖基地。主要林副特產有苧麻、生漆、油桐、柑橘、茶葉、木耳、木梓、黃連、天麻等,在全國均占重要地位。湖北是中國工業發祥地之一,1949年後為工業重點建設地區。主要部門有鋼鐵、電力、機械、汽車、建材、紡織和食品等。水力發電、汽車、磷礦石、生漆、鋼材、炭、捲菸等業都居全國前茅。武漢是以鋼鐵、機械、紡織、食品為主體的綜合性工業城市,為內地最大的中心城市,全國大型鋼鐵基地之一。著名傳統工藝品有洪湖羽絨和貝雕、天門絹織、武穴竹器、仙桃“沔繡”、荊州“荊緞”、武漢“漢繡”及武漢、老河口的玉雕和木雕。京廣、京九、焦柳、武九、襄渝五鐵路幹線通過省境,還有漢丹、荊沙、鴉官、安衛等鐵路。岱(武漢岱家山)黃、宜黃為高等級公路。長江、漢水是兩大水運幹線,內河航道長1萬多千米。武漢為全國最大內河港口之一,並辟有直達香港、日本及東南亞諸國的江海貨運航線。還有黃石、沙市、枝城、宜昌、巴東和襄樊、老河口等重要河港。以武漢為中心的航空線可通全國各主要城市及省內宜昌、荊州、襄樊和恩施,並辟有武漢到香港航線。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高等學校和科研單位百餘所。武漢、襄樊、隨州、鍾祥、江陵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旅遊資源豐富,名勝古蹟有楚紀南故城、武當山古建築群、明顯陵當陽玉泉寺及鐵塔、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蘄春李時珍墓等(其中武當山古建築群、明顯陵為世界文化遺產);長江三峽、武當山、武漢東湖、大洪山、九宮山隆中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紀念地有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八七會議舊址、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舊址、北伐汀泗橋戰役遺址、紅安七里坪革命舊址、監利和洪湖革命根據地舊址。

詞語分解

  • 湖北省的解釋 別稱“鄂”。在中國中部、長江中游。面積萬平方千米。人口約萬年,有土家族等少數民族。清代置省。省會武漢。西、北、東為山地、丘陵,中南部為江漢平原。長江由西向東流貫,北有漢水匯入。淡水湖數量全國第一。亞
  • 湖北的解釋 中國中部的省,簡稱鄂。面積平方公里,人口萬,省會武漢。該省三面環山,山地丘陵面積占總面積%,中部、南部為平原。是中國重要的產棉省及淡水養殖省,是輕重工業綜合發展的省,武鋼及十堰的汽車製造廠為中國著名
  • 省的字典解釋 省 ě 地方行政區域:省份。省會。 節約,不費:省錢。省事。省吃儉用。 簡易,減免:省略。省稱。省寫。 中國古官署名:中書省(a.魏晉開始設定,總管國家政務,歷代有所沿革,唐初設“中書、尚書、門下”三

歷史地名推薦:沖蔞墟

即今廣東台山市南沖蔞鎮。清光緒《廣東輿地全圖》:新寧縣今台山市東南有沖蔞墟。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湖北省歷史

相關歷史

湖北省_湖北省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