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南
唐、五代方鎮名。至德二年 (757) 置,治所在荊州 (後升為江陵府,今湖北荊沙市荊州區故江陵縣城)。轄境相當今湖北石首、荊沙市以西,四川墊江、豐都以東的長江流域及湖南洞庭湖以西的澧、沅二水下游一帶。天祐二年 (905) 為朱全忠所並。三年 (906) 朱全忠以高季興為荊南節度觀察留後。五代梁開平元年 (907),高季興為荊南節度使。後唐同光三年 (925) 封南平王,稱南平國,或荊南國。北宋初廢。
唐、五代方鎮名。唐至德二載(757年)置荊南節度使,治荊州(今湖北江陵縣)。轄境相當今湖北省荊州、江陵、秭歸、巴東等市縣,湖南省常德市,重慶市奉節、開縣、萬州、忠縣等縣區。五代時地屬南平國。北宋初廢。
荊南字典分解
荊南的解釋 (1). 荊州 一帶。亦泛指南方。《文選·陸機<辯亡論上>》:“ 吳 武烈皇帝 慷慨下國,電發 荊南 。” 張銑 註:“ 堅 起兵於 荊州 ,故云 荊南 也。
荊的解釋 荊 jīng 落葉灌木,葉有長柄,掌狀分裂,開藍紫色小花,枝條可編筐籃等(亦稱“楚”):紫荊。荊條。荊棘。披荊斬棘。 古代用荊條做的刑仗:負荊請罪。 中國古代“
南的解釋 南 nán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南北。南方。南面。南國(指中國南部)。南陲(南部邊疆)。南極。南半球。 姓。 北 南 nā 〔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