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南
①唐、五代方鎮名。唐至德二載(757)置荊南節度使,又稱荊澧節度使,治荊州(後升江陵府,治今湖北荊州),領荊、澧、朗、郢、夔、峽、忠、萬、歸、復十州。約當今湖北京山、洪湖,湖南安鄉以西,重慶墊江、豐都以東,湖南張家界、重慶巫山、石柱以北,湖北鍾祥、荊門及重慶巫溪、萬州區以南地區。上元二年(761)增領涪、衡、潭、岳、邵、永、道七州。廣德二年(764)以衡、潭、邵、永、道五州別置湖南觀察使,以夔、忠、涪、萬四州列置都防禦使;永泰元年(765)又割岳州屬鄂岳觀察使;貞元三年(787)復以郢、復二州改屬山南東道節度使,本鎮所領僅限荊、澧、朗、峽、歸諸州。大和六年(832)降為觀察使。開成三年(838)復升節度使。光化元年(898)又以澧、朗二州屬武貞軍節度使,本鎮所領僅荊、峽、歸三州。天祐二年(905)為朱全忠所並。②古國名。五代時十國之一。後梁開平元年(907)高季興為荊南節度使,割據一方。後唐同光二年(924),封南平王,都江陵(今湖北荊州),史稱荊南或南平。疆域僅有荊州(今屬湖北)、歸州(治今湖北秭歸)、峽州(治今湖北宜昌)。地狹民少,高氏先後稱臣納貢於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吳、前蜀。乾德元年(963),為北宋所滅。凡五主,共四十年。荊軻(?—前227) 又稱荊卿、慶卿。戰國時衛國人。其先乃齊人,後遷徙衛國。好讀書擊劍,遊說至燕,與擊築者高漸離、處士田光友善。田光薦之於燕太子丹。丹尊之為上卿,舍上舍。與丹共謀劫刺秦王政。時秦將軍樊於期亡於燕,秦王購求甚急。他乃往見樊將軍,陳說刺秦王事。樊將軍願以己之首級為餌,以利行事,即自剄死。燕王喜二十八年(前227),他攜帶樊將軍首級,以獻燕督亢(今河北易縣、高碑店、固安一帶)地圖為名,往刺秦王。既見秦王,獻圖,“圖窮而匕首見”,遂以焠毒匕首擊秦王不中,反為所殺。
荊南字典分解
荊南的解釋 (1). 荊州 一帶。亦泛指南方。《文選·陸機<辯亡論上>》:“ 吳 武烈皇帝 慷慨下國,電發 荊南 。” 張銑 註:“ 堅 起兵於 荊州 ,故云 荊南 也。
荊的解釋 荊 jīng 落葉灌木,葉有長柄,掌狀分裂,開藍紫色小花,枝條可編筐籃等(亦稱“楚”):紫荊。荊條。荊棘。披荊斬棘。 古代用荊條做的刑仗:負荊請罪。 中國古代“
南的解釋 南 nán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右手的一邊,與“北”相對:南北。南方。南面。南國(指中國南部)。南陲(南部邊疆)。南極。南半球。 姓。 北 南 nā 〔南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