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士
閒居未仕或不仕之人。與隱士同。《商君書·算地》:“處士資在於意。”《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謂處士者,德盛者也。”《史記·魏公子列傳》:“趙有處士毛公藏於博徒,薛公藏於賣漿家,公子欲見兩人,兩人自匿不肯見公子。”然處士很關心時政。《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有的處士以不仕邀名。宋代朝廷對一些隱士、道士、高齡者授予兩字或四字“處士”稱號,並頒發誥身。著名處士有种放、魏野、林逋、孔旼、尹焞等。也有士人自稱處士的。
處士字典分解
處士的解釋 (1).本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後亦泛指未做過官的士人。《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 楊朱 、 墨翟 之言盈天下。”《後漢書·方術傳論
處的解釋 處 (處) chǔ 居住:穴居野處。 存在,置身:設身處地。處心積慮。處世。 跟別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處。 決定,決斷:處理。 對犯錯誤或有罪的人給予相當的
士的解釋 士 shì 古代統治階級中次於卿大夫的一個階層:士族。士大夫。 舊時指讀書人:士子。士民。學士。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士女。 對人的美稱:志士。烈士。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