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螟蟲喧暮色,默思坐西林。聽雨寒更徹,開門落葉深。
昔因京邑病,並起洞庭心。
亦是吾兄事,遲回共至今。
詩詞問答
問:《秋寄從兄賈島(一作秋夜宿西林寄賈島)》的作者是誰?答:無可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草蟲喧囂著無邊暮色,靜默沉思打坐在西林。
聽雨更覺得寒氣遍布,推門卻只見落葉深深。
當年因病困滯在京都,我倆同起歸隱洞庭心。
這也是兄長您的心事,遲疑徘徊共拖到如今。
注釋
從兄:堂兄。
螟(míng)蟲:泛指各種秋蟲。
西林:指西林寺。
徹:通夜。謂一直到天明。一作“盡”。
京邑病:無可與賈島同在京城長安時,賈島屢試不第,積憂成疾。京邑:指京城長安。
洞庭心:指泛舟洞庭湖上的歸隱之心。
吾兄:稱賈島。
遲回:游移,徘徊。
詩文賞析
無可俗姓賈,為賈島堂弟,詩句亦與島齊。幼時,二人俱為僧(島後還俗),感情深厚,詩信往還,時相過從。這首詩便是無可居廬山西林寺時,為懷念賈島而作,可能即以詩代柬,寄給賈島的。
詩的前半首從黃昏到深夜,再到次日清晨,著重狀景,景中寓情。後半首回憶往事,感慨目前,著重摛情,情與景融。
首兩句以興體起筆,物與人對照鮮明。西林寺在廬山香爐峰西南風景絕佳處。東晉高僧慧遠居東林寺,其弟慧永居西林寺,恰巧他們也俗姓賈。無可到廬山,長居西林寺,深念賈島,也許與此有些淵源。這二句寫暮色蒼茫,草蟲喧叫;作者靜坐禪房,沉思不語。一喧一默,一動一靜,相映益彰。
三、四句寫無可 * 跌坐,晨夕見聞。在蒼苔露冷、菊徑風寒的秋夜,蛩聲淒切、人不成寐的五更,聽覺是最靈敏的。詩人只聽得松濤陣陣,秋雨瀟瀟,一直聽到更漏滴殘(“徹”)。奇妙的是,天亮開門一看,並未下雨,惟見積得很厚的滿庭落葉(“深”)。這真是妙事妙語。宋魏慶之在《詩人玉屑》中說:“唐僧多佳句,其琢句法比物以意,而不指言一物,謂之象外句,如無可上人詩曰‘聽雨寒更盡(盡字,椐別本異文),開門落葉深’,是落葉比雨聲也。”所謂“象外句”,“超以象外,得其圜中”(唐司空圖《詩品·雄渾》),即跳出字面物象之外,才能得其箇中三昧。“聽雨寒更徹,開門落葉深”二句,寫的是“落葉”,而偏說是“聽雨”,意思又不在“聽雨”,而是寫長夜不眠,懷念賈島。這個象外句要比直寫深入兩層。
五、六句轉入往事回憶。曩昔,兄弟二人同在京城長安時,賈島屢試不第,積憂成疾,曾與無可相約,仍回山皈依佛門。一個“病”字,齊下雙管。一寫賈島名落孫山的憂憤之病;一寫朝廷昏庸,不識人才,國事不可救藥之病。兩病相加,怎樣不起泛舟洞庭、歸隱漁樵之心!當年無可離京時,賈島《送無可上人》詩云:“終有煙霞約,天台作近鄰。”這應是無可此聯詩“昔因京邑病,並起洞庭心”的最好註腳。
事實上賈島此後並沒有赴“煙霞約”。因而無可說:“亦是吾兄事,遲回共至今。”“吾兄事”應指賈島浮沉宦海、迷航不悟之事。島雖不第而塵心未泯,苦苦幹祿,也只做了個長江主簿。這在高蹈逃禪的無可看來,早應遁跡,太“遲回”了,可“吾兄”仍是追逐名祿,豈不自惹煩愁!從“共”字看,無可此刻還是期望賈島能夠同赴“煙霞約”,舍筏登岸的。
後半首的前塵回顧與前半首的眼前即景如何協調統一呢?“落葉”二字成為前後的關鎖支點。首二句寫暮色、蟲喧、默思、靜坐,是為聽落葉作勢,三、四句寫置身於深山、深寺、深秋、深夜之中,金風掃落葉,直似一派狂飈驟雨。這是正面寫聽落葉。後四句是寫聽落葉的餘波,也是聽落葉的襟懷。常言說“落葉歸根”,無可深更聽落葉,不能不想到他與從兄賈島的“煙霞約”、“洞庭心”;惜賈島至今尚浪跡塵俗,葉雖落而不得歸根,那么,後四句所表述的情懷就自然地奔瀉而出。我們不妨說這首詩實質寫的是“聽落葉有懷”,通首詩的詩眼就落在“落葉”上。
(馬君驊)
標籤:秋天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事先敗而後成,曰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事將成而終止,曰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程登吉《幼學瓊林·卷一·地輿》
-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荀子《荀子·王霸》
- 柳葉開銀鏑,桃花照玉鞍。駱賓王《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
- 不知天外雁,何事樂長征?徐禎卿《在武昌作》
- 修竹畔,疏簾里。歌余塵拂扇,舞罷風掀袂。謝逸《千秋歲·詠夏景》
- 林深藏卻雲門寺,回首若耶溪。
- 守真志滿,逐物意移。周興嗣《千字文·全文》
-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
- 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莊子《莊子·雜篇·盜跖》
-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