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夜寄諸弟原文
兩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高梧一葉下,空齋歸思多。
方用憂人瘼,況自抱微痾。
無將別來近,顏鬢已蹉跎。
詩詞問答
問:新秋夜寄諸弟的作者是誰?答:韋應物
問:新秋夜寄諸弟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新秋夜寄諸弟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韋應物的名句有哪些?答:韋應物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相隔兩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這晚上,能與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
高高梧桐樹飄落一片枯葉,獨坐在空空的書齋里,思念著故鄉親人。
朝廷對我剛剛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為解除人民的災難和憂患,況且本來自己的身體就不太好。
雖然十分思念諸弟,但畢竟分別時間不算太久,還是不要過於在意這短期的分別,以致顏鬢蒼老,歲月失時。
注釋
星河:銀河。
空齋:蕭條的居室。
用:因為。
人瘼(mò):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而改。
微痾:小病。
顏鬢:容顏,鬢髮。
蹉跎:虛度年華,指衰老。
詩文賞析
首二句言新秋,但從中已流露思弟之苦:“兩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這兩句,“俱秋夕”的“俱”字,從兩地落筆,點出與弟相思難會之苦;而秋風蕭索之夕,更從季候中烘襯出一層悲涼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襯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別無可共。從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歡聚,同桌共餐,攜手同游,文津共渡,詩文同賞,無話不論,何等歡欣;而今“共望”的,卻只“星河”在天。一個“共”字,反襯出詩人極其寂寞之感,透出詩人極其憶昔之情。
如果說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歸之心還暗藏於字面之後,那么,次二句的這種感情表現得就更加明顯了:“高梧一葉下,空齋歸思多。”俗話說“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這高大的梧桐樹上,秋風偶吹黃葉落地,便引起詩人無限的思歸之情。“高梧”對“空齋”,雖是衙署中實有之景,卻正契合著詩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葉下”對“秋思多”,表面是因果關係的對仗,好像因“葉下”而生“歸思”之想,而實則是因“歸思多”才更注意了節候的變化,由此襯出詩人思念諸弟之殷切。[4]念弟思歸畢竟是個人小事,從政愛民才是職責大事。作為清正的官吏,詩人在這一點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寫道“方用憂民瘼,況自抱微痾。”為遞進之語,為尾聯內容轉折作鋪墊。“無將別來近,顏鬢已蹉跎。”兩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從政愛民,切不可因思念諸弟而使歲月蹉跎。勸勉自己不要因念諸弟而變得蒼老,正說明思弟情深,難於忘懷。
這首詩語言淺近,感情深摯,詩人能把個人小事置於從政大事之下,體現了一位清正官吏應有的思想品格。詩雖是古體,但有些詩句卻清麗而又對仗工穩,情深而又不獨溺於己情,表現了詩人嫻熟的寫作技巧。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武則天《臘日宣詔幸上苑 / 催花詩》
-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戰場。
-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韓非及後人《韓非子·五蠹》
- 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台。劉過《六州歌頭·寄稼軒承旨》
- 吞舟之魚,陸處則不勝螻蟻呂不韋《呂氏春秋·覽·審分覽》
-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 登鸞車,侍軒轅,遨遊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 君子將說富貴,必勉於仁也。戴聖《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中第五十五》
- 行水得其理,漂石折舟;用民得其性,則令行如流。孫臏《孫臏兵法·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