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原文
茅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詩詞問答
問: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的作者是誰?答:王安石
問:書湖陰先生壁二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王安石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安石名句大全
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二首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茅草屋檐下經常打掃,一塵不染,更沒有青苔屋前一畦一畦的花木,都是自己親手栽種的,
一條曲折的小溪緊緊地圍繞著綠油油的田地,兩座青山推門而入,送來了青翠欲滴的山色。
譯文二
茅舍庭院由於經常打掃,潔淨得沒有一絲青苔,花木規整成行成壟都是主人親自栽種的。
庭院外一條小河環繞著大片碧綠的禾苗,兩座山峰仿佛要推開門,給主人送上滿山的青翠。
注釋
書:書寫,題詩。湖陰先生:本名楊德逢,隱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今江蘇南京)紫金山時的鄰居。
茅檐:茅屋檐下,這裡指庭院。淨:一說“靜”。
無苔:沒有青苔。
成畦(qí ):成壟成行。花木一行行地分畦栽種。
畦:經過修整的一塊塊田地。
護田:這裡指護衛環繞著園田。
排闥(tà):推門而入。
闥:小門。
送青來:送來綠色。
詩文賞析
這首詩是題寫在湖陰先生家屋壁上的。詩前兩句寫他家的環境,潔淨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後兩句轉到院外,寫山水對湖陰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動與人相親,正是表現人的高潔。全詩既讚美了主人樸實勤勞,又表達了詩人退休閒居的恬淡心境,從田園山水和與平民交往中領略到無窮的樂趣。
前兩句是庭院之景,乾淨無苔是由於主人的“長掃”,“花木成畦”是由於主人的“自栽”,寫景又寫人。
後兩句寫自然環境之美,水“將綠繞”,山“送青來”,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現了主人愛好山水的情趣。描寫景物亦以表現人,寫景見人,人於景中,表現了客觀景物的美,又寫出了人的美,頗有一箭雙鵰的感覺。
其次運用映襯和擬人手法。如果說庭院的美是人工創造的美,那么環境的美是天然施設的美。兩者互相映襯,組成了一幅內與外、人造與天然美結合的完美的境界。特別是後面一聯,把山水擬人化,青山為主人送來秀麗的風光,居然闖門而入,把主人對自然景物的愛和自然景物對主人的愛融和一起,生動地表現了主人愛美的情趣,因而成了傳誦的名句。
“一水”“兩山”被轉化為富於生命感情的親切的形象,而為千古傳誦。但後二句所以廣泛傳誦,主要還在於這樣兩點:
一、擬人和描寫渾然一體,交融無間。“一水護田”加以“繞”字,正見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環繞著綠油油的農田,這不恰像一位母親雙手護著小孩的情景嗎?著一“護”字,“繞”的神情明確顯示。至於“送青”之前冠以“排闥”二字,更是神來之筆。它既寫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撲向庭院而來!這種描寫給予讀者的美感極為新鮮、生動。它還表明山的距離不遠,就在楊家庭院的門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動人的,是寫出了山勢若奔,仿佛剛從遠方匆匆來到,興奮而熱烈。所有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徵,而這種種描寫,又都和充分的擬人化結合起來那情調、那筆致,完全像在表現“有朋自遠方來”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顧不得敲門就闖進庭院送上禮物。二者融合無間,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經錘鍊又無斧鑿之痕,清新雋永,韻味深長。
二、這兩句詩也與楊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聯里,已可看到一個人品高潔、富於生活情趣的湖陰先生。所居僅為“茅檐”,他不僅“掃”,而且“長掃”(即常掃),以至於“靜無苔”;“花木成畦”,非賴他人,而是親“手自栽”。可見他清靜脫俗,樸實勤勞。這樣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間,當然比別人更能欣賞到它們的美,更感到“一水”“兩山”的親近;詩人想像山水有情,和湖陰先生早已締結了深厚的交誼。詩以“書湖陰先生壁”為題,處處關合,處處照應,由此也可見出詩人思致的綿密。
標籤:田園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荀子《荀子·榮辱》
- 大丈夫相時而動。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
- 葉潤林塘密,衣乾枕席清。
- 燕子銜將春色去,紗窗幾陣黃梅雨。司馬槱《黃金縷·妾本錢塘江上住》
- 催促年光,舊來流水知何處。廖世美《燭影搖紅·題安陸浮雲樓》
-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 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十節》
- 人情送匹馬,買賣不饒針!佚名《增廣賢文·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