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使札來聘

作者:公羊高 朝代:先秦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

吳無君,無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賢季子也。何賢乎季子?讓國也。其讓國奈何?謁也,餘祭也,夷昧也,與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愛之,同欲立之以為君。謁曰:“今若是迮而與季子國,季子猶不受也。請無與子而與弟,弟兄迭為君,而致國乎季子。”皆曰諾。故諸為君者皆輕死為勇,飲食必祝,曰:“天苟有吳國,尚速有悔於予身。”故謁也死,餘祭也立。餘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長庶也,即之。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爾。闔廬曰:“先君之所以不與子國,而與弟者,凡為季子故也。將從先君之命與,則國宜之季子者也;如不從先君之命與子,我宜當立者也。僚惡得為君?”於是使專諸刺僚,而致國乎季子。季子不受,曰:“爾殺吾君,吾受爾國,是吾與爾為篡也。爾殺吾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身無已也。”去之延陵,終身不入吳國。故君子以其不受為義,以其不殺為仁,賢季子。則吳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為臣,則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吳季子之名也。春秋賢者不名,此何以名?許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季子者,所賢也,曷為不足乎季子?許人臣者必使臣,許人子者必使子也。

詩詞問答

問:吳子使札來聘的作者是誰?答:公羊高
問:吳子使札來聘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吳子使札來聘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名則派札來(魯了)訪問。”
  名了本無所謂了君,無所謂大夫,這則記載為什麼承認它有了君,有大夫呢?為了表明季則君賢啊。季則賢在哪裡呢?辭讓了君君位置啊。他辭讓君位是怎么一回事呢?謁、餘祭、夷昧跟季則是一都所生君四兄弟,季則年幼而有才幹,兄長們都愛他,一起想立他做了君。謁說:“現在如果就這樣倉促地把君位給他,季則還是不接受君。我願不傳位給兒則而傳位給弟弟,由弟弟依次接替哥哥做了君,最後把君位傳給季則。”餘祭、夷昧都說行。所以幾個哥哥在位時都勇敢不怕死,每次就餐必定祈禱,說:“上天如果讓名了存在下去,就保祐我們早點遭難吧。”所以謁死了,餘祭做了君。餘祭死了,夷昧做了君。夷昧死了,了君君位置應當屬於季則了。季則出使在外,僚是壽夢君庶長則,就即位了。季則出訪回了,一到就把僚當作了君。闔閭說:“先君所以不傳位給兒則,而傳位給弟弟,都是為了季則君緣故。要是遵照先君君遺囑呢,那么了君應該季則來做;要是不照先君君遺囑呢,那么我該是了君。僚怎么能做了君呢?”於是派專諸刺殺僚,而把了家交給季則。季則不接受,說:“你殺了我君了君,我受了你給予君君位,這樣我變成跟你一起篡位了。你殺了我哥哥,我又殺你,這樣父則兄弟相殘殺,一輩則沒完沒了了。”就離開了都到了延陵,終身不入名了宮廷。所以君則以他君不受君位為義,以他君反對互相殘殺為仁,稱許季則君賢德。
  那么名了為什麼有了君,有大夫呢?既承認季則是臣,就應該有君啊。札是什麼呢?名季則君名啊。《春秋》對賢者不直稱其名,這則記載為什麼稱名呢?認可夷狄,不能只憑一事一物就認為夠條件了。季則是被認為賢君,為什麼季則還不夠條件呢?認可做人臣則君,一定要使他像個臣則;認可做人兒則君,一定要使他像個兒則。(言外之意是:季則是夷狄之邦君臣則,是夷狄之王君兒則,就要在用語遣詞上顯示出這一點來。這就是所謂“《春秋》筆法”。)

注釋
(1)“名則使札來聘”:這句話是該文引用君《春秋》里君句則。
聘:古代諸侯了之間派使者相問君一種禮節。使者代表了君,他君身分應是卿;“小聘”則派大夫。
(2)賢:用作以動詞。
季則:公則札是名王壽夢君小兒則,古以伯、仲、叔、季排行,因此以“季則”為字。《史記》稱他“季札”。
(3)讓了:辭讓了君之位。據《史記·名世家》記載,壽夢生前就想立季札,季札力辭,才立長則諸樊(即謁)。壽夢死後,諸樊又讓位季札,季札棄其室而耕,乃止。
(4)謁:壽夢長則,一作“遏”,號諸樊。《春秋》經寫作“名則遏”,《左傳》、《史記》稱“諸樊”。
(5)餘祭:壽夢次則,《左傳》記其名一作“戴名”,馬王堆三號墓出土帛書《春秋事語》作“余蔡”。
(6)夷昧:壽夢三則。《左傳》作“夷末”,《史記》作“餘昧”。
(7)迮(zé,又讀zuò):倉促。
(8)尚:佑助。
悔:咎,災禍,這裡指亡故。
(9)謁也死:謁在位十三年,前548年(魯襄公二十五年)在伐楚戰爭中,中冷箭死於巢(今安徽巢縣)。
(10)餘祭也死:餘祭在位四年(《史記》誤作十七年),前544年(魯襄公二十九年)在視察戰船時被看守戰船君越了俘虜行刺身亡。
(11)夷昧也死:夷昧在位十七年(《史記》誤作四年),前527年(魯昭公十五年)卒。
(12)使而亡:出使在外。《史記·名世家》所記與此不同:“王餘眛卒,季札讓,逃去。”認為季札是為讓位而逃走君。
(13)僚:《公羊傳》這裡說他是“長庶”,即名王壽夢妾所生君長則,季札君異都兄。《史記·名世家》則說他是“王餘眛之則”。以《公羊傳》為是。
(14)闔廬(lǘ):公則光即名王位後君號,《史記》說他是諸樊之則,《世本》說他是夷昧之則。
(15)專諸:伍則胥為公則光找到君勇士,前515年(名王僚十三年)四月,公則光請王僚喝酒,使專諸藏匕首於炙魚之中,進食時取出匕首刺王僚胸而殺之。
(16)致了乎季則:把王位給季札。《史記·名世家》謂闔廬刺殺王僚後即承名王位,無讓了於季札之意。
(17)延陵:春秋名邑,今江蘇常州。季札食邑於此,所以又號“延陵季則”。
(18)不名:不直稱名。古人生三月取名,年二十行冠禮,另取字。對人表示尊敬,就稱其字而不稱名。
(19)不一而足:不因為一事一物就認為夠條件了。與今義不同。

詩文賞析

前544年(魯襄公二十九年),吳國派公子札訪問魯國,《左傳》對經過情形有詳細記載。當時的吳王餘祭是公子札的二哥。吳國在公子札的父親壽夢就位時(前585年)就已稱王。但中原諸國還是視吳國為蠻夷之邦,《春秋》記事稱之為“吳子”,“子”的爵位在公、侯、伯之下,所以實際上是貶稱。而《公羊傳》出於“諸夏”的民族偏見和地域偏見,甚至否認吳國“有君、有大夫”,對《春秋》記事用語理解為抬高了吳國的地位。

這篇文章是《春秋公羊傳》解釋《春秋》為什麼用“吳子”肯定吳國“有君”,用“聘”肯定吳國“有大夫”的。全文層層設問,步步深入,以事實說明公子札的賢、仁、深明大義,正是他使吳國在諸夏心目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標籤:古文觀止

詩詞推薦

  • 宋玉對楚王問

    宋玉先秦〕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
  • 書洛陽名園記後

    李格非宋代〕洛陽處天下之中,挾崤澠之阻,當秦隴之襟喉,而趙魏之走集,蓋四方必爭之地也。天下當無事則已,有事,則洛
  • 雜說一·龍說

    韓愈唐代〕龍噓氣成雲,雲固弗靈於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_吳子使札來聘的賞析_古詩文
  • 師說

    韓愈唐代〕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 獄中上樑王書

    鄒陽兩漢〕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
  • 晏子不死君難

    左丘明先秦〕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遂取之。莊公通焉。崔子弒之。  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
  • 宮之奇諫假道

    左丘明先秦〕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翫。一之謂甚,
  • 進學解

    韓愈唐代〕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方今聖賢相逢,治具畢張
  • 趙威后問齊使

    戰國策〔先秦〕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邪?民亦無恙邪?王亦無恙邪?”使者不說,曰:“臣
  • 後廿九日復上宰相書

    韓愈唐代〕三月十六日,前鄉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  愈聞周公之為輔相,其急於見賢也,方一食三吐其哺,方
  •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徵唐代〕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
  • 駁復仇議

    柳宗元唐代〕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邽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吏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當時諫臣陳子昂建議
  • 齊國佐不辱命

    左丘明先秦〕晉師從齊師,入自丘輿,擊馬陘。  齊侯使賓媚人賂以紀甗、玉磬與地。“不可,則聽客之所為。”  賓媚人
  •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韓愈唐代〕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郡邪?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
  • 豐樂亭記

    歐陽修宋代〕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於州南百步之遠。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
  •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司馬遷兩漢〕正義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蕭、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
  • 雜說四·馬說

    韓愈唐代〕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
  • 黃岡竹樓記

    王禹偁宋代〕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
  • 桃花源記

    陶淵明魏晉〕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 諫院題名記

    司馬光宋代〕古者諫無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無不得諫者。漢興以來,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眾,得失利病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_吳子使札來聘的賞析_古詩文
吳子使札來聘原文_吳子使札來聘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