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離別

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古離別原文

江月湛清夜,皎日當及晨。

陰暉復陽曜,照見離別人。

借問遠行客,何為輕青春。

答雲有所以,邊塞多風塵。

男兒急君父,時世良苦辛。

心高悲俗緣,義重辭所親。

佳人收淚拜,脫釵致慇勤。

功名千古義,情昵一日新。

君行為邦國,何須戀妾身。

詩詞問答

問:古離別的作者是誰?答:沈鍊
問:古離別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六部 出處:青霞集卷五

參考注釋

江月

(1).江面上空的月亮。 南朝 梁 何遜 《宿南洲浦》詩:“違鄉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唐 張說 《贈趙侍御》詩:“夜樓江月入,朝幌山雲捲。” 明 周致堯 《西津夜泊》詩:“臥聽海 * 地轉,起看江月向人低。” 清 馬士成 《虞美人·月下聞雁》詞:“碧空江月明如晝,北雁征霜候。”

(2).江中的月影。 唐 杜甫 《漫成》詩:“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宋 趙汝愚 《同林擇之姚宏甫游鼓山》詩:“江月不隨流水去,天風直送海濤來。” 清 許廷鑅 《湘帆圖》詩:“醉來長嘯 湘 雲飛,一笑停帆弄江月。”

清夜

清靜的夜晚。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於洞房。” 唐 李端 《宿瓜州寄柳中庸》詩:“懷人同不寐,清夜起論文。”《花月痕》第四六回:“而內閣大臣,尤循常襲故,旅進旅退於唯唯諾諾之間,清夜捫心,其能 * 乎?”

皎日

明亮的太陽。古多用於誓辭。 三國 魏 曹植 《黃初五年令》:“孤推一概之平,功之宜賞,於疏必與;罪之宜戮,在親不赦。此令之行,有若皎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窮形。” 明 沉鯨 《雙珠記·遇淫持正》:“我和你同享富貴,決不有負,指皎日昭昭為證。” 清 黃叔威 《贈陳夢雷古詩》之六:“皎日方寸心,萬古經乾坤。” 郁達夫 《沉淪》一:“晴天一碧,萬里無雲,終古常新的皎日,依舊在她的軌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裡行走。”參見“ 皦日 ”。

陽曜

指太陽。 唐 劉禹錫 《謝門下武相公》:“回陽曜於肅殺之辰,沃天波於蹭蹬之際。” 唐 孫樵 《龍多山記》:“陽曜始浴,徹天昏紅。” 明 劉基 《步虛詞》之四:“東溟昇陽曜,西海生陰靈。”

照見

(1).從光照或反光物中映現。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盧江水》:“山東有石鏡照水之所出,有一圓石懸崖,明浄照見人形。” 唐 岑參 《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詩:“月出 潘陵 尖,照見十六峰。” 茅盾 《子夜》十三:“閃電瞥過長空,照見滿天的烏雲。”

(2).詳察;明了。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一:“ 先主 臨終謂之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然,君可自取。’非 先主 照見 孔明 肝膽,其肯發此言?” 明 李贄 《心經提綱》:“彼其智慧行深,既到自在彼岸矣,斯時也,自然照見色、受、想、行、識五藴皆空,本無生死可得。” 魯迅 《集外集·<奔流>編校後記(七)》:“說得非常分明,這才可以照見 托爾斯泰 ,而且也照見那以 托爾斯泰 為‘卑污的說教者’的 中國 創造社舊旗下的‘文化批判’者。”

離別

(1) 暫時或永久離開

我離別故鄉已經兩年了

(2) 分手,分開

借問

敬辭,用於向別人詢問事情;請問

借問酒家何處有?

遠行

行走遠路,前往某地

何為

為什麼,何故。《國語·魯語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眾未敗,何為還?”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江河百穀,從何處生?東流到海,何為不溢?” 唐 韓愈 《琴操·履霜操》:“兒罪當笞,逐兒何為?” 清 侯方域 《壯悔堂記》:“余向為堂,讀書其中,名之曰‘雜庸’。或曰:‘昔 司馬相如 賣酒 成都 市,身自滌器,與庸保雜作。子何為其然?’”

(1).乾什麼,做什麼。用於詢問。《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劉稷 ﹞聞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圖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為者邪?’” 唐 韓愈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詩:“新秋朝涼未見日,公早結束來何為?”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子產》:“ 子產 立 公孫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孫 何為?’ 子產 曰:‘説也。’”

(2).是什麼。《後漢書·何進傳》:“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 唐 徐夤 《人事》詩:“平生生計何為者?三逕蒼苔十畝田。”

青春

(1) 青年時代

壯麗的青春

(2) 也用於比喻

百年老廠恢復了青春

(3) 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齡

青春幾何

(4) 春天草木茂盛呈青蔥色,所以春天稱青春

青春作伴好還鄉。——唐·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有所

有所,無所類同。有:存在。無:沒有,不存在。所:此為代詞。 

例句:

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 

邊塞

邊疆設防的地方

風塵

(1) 比喻旅途的艱辛勞累

國步初返正,乾坤尚風塵。——杜甫《贈別賀蘭銛》

風塵僕僕

(2) 比喻紛亂的社會或漂泊江湖的境況

風塵知己

(3) 舊指娼妓生涯

淪落風塵

男兒

(1) 男子漢

男兒有淚不輕彈

(2) 指丈夫

君父

(1).對父為國君者的稱呼。《左傳·僖公五年》:“ 重耳 曰:‘君父之命不校。’”《國語·晉語一》:“孝、敬、忠、貞,君父之所安也。” 清 葉廷琯 《吹網錄·立忠王璵為太子》:“被譖獲全,亦恩由君父,何得歸功臣下。”

(2).特稱天子。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昔 耿弇 不俟 光武 ,亟擊 張步 ,言不以賊遺於君父也。” 唐 元稹 《贈田弘正父庭玠等》:“朕以眇身,欽承大寳,為億兆人之君父,奉十一聖之宗祧。” 宋 蘇軾 《再論積欠六事四事札子》:“只為朝廷惜錢,不為君父惜民,類皆如此。” 清 孫枝蔚 《句容遇顏含章請予題二顏公祠》詩:“後來君父屢蒙塵,未聞宵小戒朝端。” 魯迅 《熱風·隨感錄三十三》:“從前的排斥外來學術和思想,大抵專靠皇帝;自 六朝 至 唐 宋 ,凡攻擊佛教的人,往往說他不拜君父,近乎 * 。”

時世

時代。《荀子·堯問》:“時世不同,譽何由生。” 唐 李翱 《寄從弟正辭書》:“用其九學聖人之道而知其心,使有餘,以與時世進退俯仰。” 瞿秋白 《文藝雜著續輯·人才易得》:“現在時世大不同了,手裡殺殺殺,而嘴裡卻需要‘自由、自由、自由’、‘開放政權’云云。”

良苦

精良和粗劣。《管子·宙合》:“可正而視,言察美惡,審別良苦。”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安井衡 曰:“苦,濫惡也。” 唐 劉禹錫 《賈客詞》:“賈客無定游,所游唯利並。眩俗雜良苦,乘時取重輕。”

(1).很辛苦。《後漢書·王常傳》:“ 光武 見 常 甚歡,勞之曰:‘ 王廷尉 良苦,每念往時,共更艱戹,何日忘之。’”《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 世宗 許之,始賜 景 書曰‘皇帝恭問 江南 國主’,勞其良苦而已。”

(2).很深。 鄭觀應 《盛世危言·善舉》:“訓啞院及訓聾瞽院有殘疾者,能令其識字知書,就其所能教以工藝,補天有術,施惠有方,用心亦良苦矣。”

心高

心中追求的目標高

心高氣盛

俗緣

佛教以因緣解釋人事,因稱塵世之事為俗緣。 唐 許渾 《記夢》詩:“塵心未盡俗緣在,十里下山空月明。” 宋 司馬光 《寄清逸魏處士》詩:“徒嗟俗緣重,端使素心違。”《紅樓夢》第一二○回:“ 寶玉 未及回言,只見船頭上來了兩人,一僧一道,夾住 寶玉 道:‘俗緣已畢,還不快走?’”

所親

親人;親近的朋友。《史記·魏世家》:“ 李克 曰:‘君不察故也,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 三國 魏 嵇康 《贈兄秀才入軍》詩之五:“寤言永思,實鍾所親。” 唐 杜甫 《喜達行在所》詩之一:“所親驚老瘦,辛苦賊中來。” 元 揭傒斯 《逸士陳君墓志銘》:“又明年,其孤 植 以所親 熊君 椅 所為狀請銘。” 清 王韜 《瓮牖餘談·記錢江事》:“所親私問以天下大勢。”

佳人

(1) 貌美的女子

(2) 美好的人,指懷念的人或理想中的人

(3) 有才幹的人

收淚

止住眼淚,停止哭泣。 三國 魏 嵇康 《思親》詩:“中夜悲兮當誰告,獨收淚兮抱哀戚。”《晉書·孝友傳·劉殷》:“ 殷 收淚視地,便有堇生焉。” 清 無名氏 《後會仙記》:“﹝ 青青柳 ﹞言畢,泣良久,已收淚語曰:‘人生功名富貴,俱由天定。’”

慇勤

見“ 慇懃 ”。

功名

功績和名位;封建時代指科舉稱號或官職名位

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國演義》

但是,他們(指東林黨人)比起那一班讀死書的和追求功名利祿的人,總算進步多了。——《事事關心》

千古

(1) 指久遠的年代

千古風流人物。——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千古江山。——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

縱有千古。——清·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成為千古罪人

(2) 永遠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 *

千古奇聞

(3) 婉辭,哀悼死者,表示永別或永垂不朽。多用於輓聯、花圈等的上款

情昵

親密的感情;情愛。 南朝 宋 顏延之 《和謝監靈運》:“親仁敷情昵,興賦究辭棲。”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吏部·星變考察》:“ 章恭毅 、 王端毅 二公,俱一代名卿,生平無玷,猶不免為庭闈之愛,閨閣之私,受一時指摘,情昵之難割如此哉!”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眥睚 * 。——宋·王讜《唐語林·雅量》

一日於驢上。——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一天,一晝夜

一日之內。——唐·杜牧《阿房宮賦》

常如一日。——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奉一日歡。——清·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行為

行偽。謂舉止行動;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出來的外表活動

邦國

國家。《詩·大雅·瞻卬》:“人之雲亡,邦國殄瘁。” 晉 劉琨 《勸進表》:“或多難以固邦國,或殷憂以啟聖明。”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瑤臺美化,闡邦國之風猷;銀牓嘉聲,茂君親之典禮。” 清 孫枝蔚 《汪舟次以所愛籠內錦雞命余賦詩》:“邦國養賢亦如此,應須報答見奇才。”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人既發揚踔厲矣,則邦國亦以興起。”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妾身

舊時女子謙稱自己。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三:“妾身守空閨,良人行從軍。” 南朝 梁 江淹 《古離別》詩:“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師父若肯收留做弟子,便是妾身的有結果了。”

標籤:離別

詩詞推薦

古離別原文_古離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