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怨·送別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昭君怨·送別原文

誰作桓伊三弄,驚破綠窗幽夢?新月與愁煙,滿江天。
欲去又還不去,明日落花飛絮。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詩詞問答

問:昭君怨·送別的作者是誰?答:蘇軾
問:昭君怨·送別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昭君怨·送別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蘇軾的名句有哪些?答:蘇軾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遠處傳來悠揚的笛聲,不知是哪位吹笛者,將人從好夢中驚醒。推開窗戶,只見江天茫茫,天上掛著一彎孤單的明月。
明日分別時,送別的人當站立江邊,久久不願回去。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他的心意,追逐行舟,代人送行。而滔滔江水,依舊東流入海。

注釋
昭君怨:詞牌名。又名“宴西園”“一痕沙”。全詞四十字,四換韻,兩仄兩平遞轉,上下片同。
金山:位於江蘇鎮江,宋時為長江中島嶼,現已與長江南岸相連。柳子玉:即柳瑾,字子玉,北宋書法家,蘇軾的親戚。
桓伊三弄: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東晉時音樂家,善吹笛,為江南第一。
綠窗:罩有碧紗的窗子,詩詞中多指女子居室。
欲去又還不去:欲去還留戀,終於不得不去。

詩文賞析

這首詞作於熙寧七年(1074)二月,是作者為送別柳子玉(名瑾)而作。子玉是潤州丹徒人,與東坡誼兼戚友。熙寧六年(1073)十一月,蘇軾時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潤州一帶賑饑,子玉赴懷守之靈仙觀,二人結伴而行。次年二月,蘇軾在金山(在潤州西北長江中)送別子玉,遂作此詞以贈。
上闋寫離別時的情景。首二句以晉人桓伊為王徽之吹奏三個曲調的典故,以發問的形式提出疑問:夜深人靜時,是誰吹奏有名的古曲,將人們從夢中喚醒?此二句暗寫離別。次二句融情入景,通過新月、煙雲、天空、江面等景,將整個送別情景和盤托出。
下闋遙想“ 明日 ”分別的情景 。“欲去又還不去”,道了千萬聲珍重,但遲遲沒有成行。二月春深,將是“落花飛絮”的時節,景象淒迷,那時別情更使人黯然。“飛絮送行舟,水東流。”構想離別的人終於走了,船兒離開江岸漸漸西去 。送別的人站立江邊,引頸遠望,不願離開,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著行舟 ,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舊東流入海。以“流水無情”反襯人之有情,又借“飛絮送行舟”表達人的深厚情意,結束全詞,分外含蓄雋永 。詞所謂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謂作此詞的第二日開船,須作稍為寬泛的理解。
此詞上片寫送別情景 ,以景色作為笛聲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別時的感傷氛圍。下片運用疊句造境傳情,想像次日分別的情景,大大擴展了離情別緒的空間。如此虛實結合,渲染出一種強烈的情感氛圍,使讀者受到極強的藝術感染。

首二句以晉人桓伊為王徽之吹奏三個曲調的典故,以發問的形式提出疑問:夜深人靜時,是誰吹奏有名的古曲,將人們從夢中喚醒?此二句暗寫離別。次二句融情入景,通過新月、煙雲、天空、江面等景,將整個送別情景和盤托出,織成了一幅有聲有色、浩淼幽清的圖畫。

上片寫離別前的晚上。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不知是誰吹起了優美的笛曲,將人從夢中驚醒。是什麼樣的夢呢?從“驚破”一詞來看,似有怨恨之意。夜聽名曲,本是賞心樂事,卻引起了怨恨;而一旦夢醒,離愁就隨之襲來,可見是個好夢。大概是夢見和朋友一起飲酒賦詩吧!歡聚的日子馬上就要結束,怎不使人懊惱、愁悶?推開窗戶,不知是要追尋那悠揚的笛聲,還是要尋回夢中的歡愉,只見江天茫茫,空蕩蕩的天上,掛著一彎孤單的新月,淒冷地望著人間。江天之際,迷迷濛蒙、混混沌沌,那是被愁悶化作的煙霧塞滿了。

下片遙想“明日”分別的情景。“欲去又還不去”,道了千萬聲珍重,但遲遲沒有成行。二月春深,將是“落花飛絮”的時節,景象淒迷,那時別情更使人黯然。“飛絮送行舟,水東流。”構想離別的人終於走了,船兒離開江岸漸漸西去。送別的人站立江邊,引頸遠望,不願離開,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著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舊東流入海。以“流水無情”反襯人之有情,有借“飛絮送行舟”表達人的深厚情意,結束全詞,分外含蓄雋永。詞所謂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謂作此詞的第二日開船,須作稍微寬泛的理解。詩集送柳子玉詩稱“先生官罷乘風去”之後,複數有游宴之事,子玉始成行,可參。

通觀全詞,沒有寫一句惜別的話,沒有強烈激切的抒情。將情感融入景物, 此詞上片寫送別情景,以景色作為笛聲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別時的感傷氛圍。下片運用疊句造境傳情,想像次日分別的情景,大大擴展了離情別緒的空間。如此虛實結合,渲染出一種強烈的情感氛圍,使讀者受到極強的藝術感染這是本詞的藝術魅力所在。在眾多的景物之中,又挑出一二件,直接賦予它們生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所有的自然物都生氣勃勃,整個藝術畫面都活躍起來,這是本詞的藝術特色。上片用“愁”寫煙,使新月也帶上了強烈的感 * 彩;下片用“送”狀柳絮,使之與東去的流水對比而生情。而“愁煙”和“飛絮”在形態上又有共同之處,它們都是飄忽不定、迷迷濛蒙的自然物;它們輕虛空靈,似乎毫無重量,不可捕捉,但又能無限擴散,瀰漫整個宇宙,用它們象徵人世的漂泊不定,傳達出迷濛悵惘、拂之不去的眷戀之情,那是再妙不過的了。但作者似乎是隨手占來,毫不費力,只道眼前所見,顯得極其自然。這正是詞人的高超之處。

標籤:離別寫景

詩詞推薦

  • 沁園春·觀潮

    吳偉業清代〕八月奔濤,千尺崔嵬,砉然欲驚。似靈妃顧笑,神魚進舞;馮夷擊鼓,白馬來迎。伍相鴟夷,錢王羽箭,怒氣強於
  •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十二

    杜甫唐代〕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老樹空庭得,清渠一邑傳。秋花危石底,晚景臥鍾邊。俯仰悲身世,溪風為颯然。
    昭君怨·送別原文_昭君怨·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李白唐代〕君即劉越石,雄豪冠當時。淒清橫吹曲,慷慨扶風詞。虎嘯俟騰躍,雞鳴遭亂離。千金市駿馬,萬里逐王師。結交
  • 河傳·棹舉

    顧敻唐代〕棹舉,舟去,波光渺渺,不知何處?岸花汀草共依依,雨微,鷓鴣相逐飛。天涯離恨江聲咽,啼猿切,此意向誰說
  • 登高

    杜甫唐代〕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
    昭君怨·送別原文_昭君怨·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南柯子·十里青山遠

    仲殊宋代〕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淒涼時候,在天涯。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
    昭君怨·送別原文_昭君怨·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憶少年(別歷下)

    晁補之宋代〕無窮官柳,無情畫舸,無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罨畫園林溪紺碧。算重來、盡成陳跡。劉郎鬢如此,
  • 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

    白居易唐代〕柳湖松島蓮花寺,晚動歸橈出道場。盧橘子低山雨重,棕櫚葉戰水風涼。煙波澹蕩搖空碧,樓殿參差倚夕陽。到岸
    昭君怨·送別原文_昭君怨·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姬仲實隱士北還

    王惲元代〕紛紛末術例從諛,邂逅淇南論有餘。賈傳自憐多感慨,東門何意泥孤虛。雨連賓館留三宿,天遣幽懷為一抒。覺我
  • 漁父·風浩寒溪照膽明

    歐陽炯唐代〕風浩寒溪照膽明,小君山上玉蟾生。荷露墜,翠煙輕,撥剌游魚幾處驚。
  • 曉起

    文天祥宋代〕遠寺鳴金鐸,疏窗試寶熏。秋聲江一片,曙影月三分。倦鶴行黃葉,痴猿坐白雲。道人無一事,抱膝看回文。
    昭君怨·送別原文_昭君怨·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惜分飛·淚濕闌乾花著

    毛滂宋代〕淚濕闌乾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斷雨殘雲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處,
    昭君怨·送別原文_昭君怨·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一枝花·杭州景

    關漢卿元代〕普天下錦繡鄉,環海內風流地。大元朝新附國,亡宋家舊華夷。水秀山奇,一到處堪遊戲,這答兒忒富貴。滿城中
  • 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

    李賀唐代〕洛郊無俎豆,弊廄慚老馬。小雁過爐峰,影落楚水下。長船倚雲泊,石鏡秋涼夜。豈解有鄉情?弄月聊鳴啞。
  • 晚泊

    陸游宋代〕半世無歸似轉蓬,今年作夢到巴東。身游萬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鄰舫有時來乞火,叢祠無處不祈風。晚潮
  • 終南望余雪

    祖詠唐代〕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昭君怨·送別原文_昭君怨·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塞上曲·其一

    王昌齡唐代〕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從來幽并客,皆共沙塵老。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昭君怨·送別原文_昭君怨·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春宵

    蘇軾宋代〕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亭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
    昭君怨·送別原文_昭君怨·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人月圓·雪中游虎丘

    張可久元代〕梅花渾似真真面,留我倚闌桿。雪晴天氣,松腰玉瘦,泉眼冰寒。興亡遺恨,一丘黃土,千古青山。老僧同醉,殘
    昭君怨·送別原文_昭君怨·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 少年游·重陽過後

    晏殊宋代〕重陽過後,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朱闌向曉,芙蓉妖艷,特地斗芳新。 霜前月下,斜紅淡蕊,明媚欲回春。莫
    昭君怨·送別原文_昭君怨·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
昭君怨·送別原文_昭君怨·送別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