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穆見寄原文
孤舟相訪至天涯,萬轉雲山路更賒。欲掃柴門迎遠客,青苔黃葉滿貧家。
詩詞問答
問:酬李穆見寄的作者是誰?答:劉長卿
問:酬李穆見寄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酬李穆見寄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劉長卿的名句有哪些?答:劉長卿名句大全
劉長卿酬李穆見寄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你乘著一葉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這偏僻的地方來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雲之下、山嶺之間的迢迢水道上艱難地盤桓。我多么想將這簡陋的茅屋打掃乾淨,來迎接遠道而來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後已生滿碧綠的青苔,枯黃的樹葉也落滿了在我的院落。
注釋
酬:寫詩文來答別人。
李穆:劉長卿的女婿。
見寄:寫給劉長卿的一首詩。
孤舟:孤獨的船。
天涯:猶天邊。指極遠的地方。語出《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雲山:高聳入雲之山。
賒(shē):遙遠。
柴門:原指用荊條編織的門,代指貧寒之家;陋室。這裡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
遠客:遠方的來客。
青苔:苔蘚。
黃葉:枯黃的樹葉。亦借指將落之葉。
貧家:窮人家。謙稱自己的家。
詩文賞析
劉長卿當時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縣)。“孤舟相訪至天涯”則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江行,帶有一種淒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遠,和途次之艱辛。不說“自天涯”而說“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體貼他愛婿的心情,企盼與愉悅的情緒都在不言之中了。李穆當時從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這一帶山環水繞,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勢高低相差很大,多險灘,上水最難行。次句說“萬轉雲山”,每一轉折,都會使人產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而打聽的結果,前面的路程總是出乎意料的遠。“路更賒”,這三字是富於旅途生活實際感受的妙語。
劉長卿在前兩句之中巧妙地隱括了李穆原唱的詩意,毫不著跡,運用入化。後兩句則進而寫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這裡仍未明言企盼、愉悅之意,而讀者從詩句的含咀中自能意會。年長的岳父親自打掃柴門迎接遠方的來客,顯得多么親切,更使人感到他們翁婿間融洽的感情。“欲掃柴門”句使人聯想到“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達了同樣欣喜之情。末句以景結情,更見精彩,其含意極為豐富。“青苔黃葉滿貧家”,既表明貧居無人登門,頗有寂寞之感,從而為客至而喜;同時又相當於“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的自謙。稱“貧”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摯動人。
將杜甫七律《客至》與此詩比較一番是很有趣的。律詩篇幅倍於絕句,四聯的起承轉合比較定型化,宜於景語、情語參半的寫法。杜詩就一半寫景,一半抒情,把客至前的寂寞,客至的喜悅,主人的致歉與款待一一寫出,意盡篇中。絕句體裁有天然限制,不能取同樣手法,多融情入景。劉詩在客將至而未至時終篇,三四句法倒裝(按理是“青苔黃葉滿貧家”,才“欲掃柴門迎遠客”),使末句以景結情,便饒有餘味,可謂長於用短了。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只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納蘭性德《南鄉子·為亡婦題照》
-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 水滿田疇稻葉齊,日光穿樹曉煙低。徐璣《新涼》
-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楊炯《從軍行》
-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王維《渭川田家》
-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佚名《尚書·虞書·大禹謨》
- 絲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
- 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江采萍《謝賜珍珠》
- 足不強則跡不遠,鋒不銛,則割不深。王充《論衡·卷十三·超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