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四月原文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詩詞問答
問:鄉村四月的作者是誰?答:翁卷
問:鄉村四月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鄉村四月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翁卷鄉村四月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稻田裡的水色與天光相輝映。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啼叫。
鄉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時候,剛剛結束了蠶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譯文二
漫山遍野綠油油的,條條河流漲滿了水。杜鵑鳥還在林中啼叫,濛濛細雨如煙霧一般。
四月的鄉村沒有什麼閒人,剛剛做完養蠶的活兒,又要忙著去水稻田裡插秧了。
注釋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滿川:白:水。川:河。指稻田裡的水色映著天光。
川:平地。
子規:鳥名,杜鵑鳥。雨如煙:細與蒙蒙如煙霧一般。
才了:剛剛結束。了:結束,了結。
蠶桑:種桑養蠶。
插田:插秧。
詩文賞析
這首詩以清新明快的筆調,出神入化地描寫了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旖旎風光,表達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前兩句寫自然景象。“綠”,寫樹木蔥鬱,“白”,寫水光映天。詩人從視覺角度著眼,描繪出明麗動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僅以煙喻雨,寫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鳥聲,平添了無限的生機。後兩句寫農家的繁忙。“鄉村四月閒人少”一句,繪盡農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蠶桑”照應首句的“綠遍山原”,以“插田”照應首句的“白滿川”,一個“才”和一個“又”兩個虛字極富表現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見。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山原,山間原野。白,白色,指水。川,河流。子規,大杜鵑,又名“布穀鳥”,夏時各處飛叫,聲如“快快布穀”,有催促農事意。雨如煙,指毛毛細雨,輕如煙霧。意思說:初夏季節,江南的山間原野,到處綠油油的,滿河的流水,映著天光,白茫茫一片。在如煙似霧的細雨中,杜鵑鳥不時地鳴叫著,催促著農事。這兩句寫自然風光。前句是靜景,有山原有河水,一“綠”一“白”,色彩明麗;後句是動景,有子規的鳴叫,有細雨的飄灑,情意綿綿。並於景物描寫中,暗示出農事正忙。山原綠遍,草木蔥蘢,桑葉也當肥嫩,河水漲滿,細雨如煙,恰是插秧的好時機,更有杜鵑鳥熱心地鳴叫催促,人們怎么能夠停閒呢?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後兩句歌詠江南初夏的繁忙農事。採桑養蠶和插稻秧,是關係著衣和食的兩大農事,現在正是忙季,家家戶戶都在忙碌不停。對詩的末句不可看得過實,以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採桑餵蠶,有人運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蠶桑後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後蠶桑,有人則只忙於其中的一項,少不得有人還要做其他活計。“才了蠶桑又插田”,不過是化繁為簡,勾畫鄉村四月農家的忙碌氣氛。至於不正面直說人們太忙,卻說閒人很少,那是故意說得委婉一些,舒緩一些,為的是在人們一片繁忙緊張之中保持一種從容恬靜的氣度,而這從容恬靜與前兩名景物描寫的水彩畫式的朦朧色調是和諧統一的。
這首詩語言明快,格調輕鬆,形象鮮明,讀來朗朗上口,給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它把自然之美和勞動之美和諧地統一在畫面里,流露出作者的讚美之情,也使讀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勞動的樂趣。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蘇味道《正月十五夜》
-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下·第十二節》
-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
- 玉手佳人,笑把琵琶理。顧德輝《蝶戀花·春江暖漲桃花水》
- 以小人之慮,度君子之心。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
- 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七》
- 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髇血污,風雨佛狸愁辛棄疾《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
- 眉睫才交,夢裡便不能張主;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陳繼儒《小窗幽記·集醒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