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日重遊李氏園(一作林)亭有懷

作者:韓偓 朝代:唐代

原文

往年同在鸞橋上,見倚朱闌詠柳綿。
今日獨來香徑里,更無人跡有苔錢。
傷心闊別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
料得他鄉遇佳節,亦應懷抱暗悽然。

詩詞問答

問:《寒食日重遊李氏園(一作林)亭有懷》的作者是誰?答:韓偓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韓偓的名句有哪些?答:韓偓名句大全

注釋

全唐詩:卷683-58

詩文賞析

這首詩以悵惘感傷的心情,借寒食遊園,追憶了幾年前與一位女子相會時的溫馨 * ,對於早已天各一方的情人表示了深切的追念。

寒食這一天,傳統風俗是折柳條插在門上、屋檐上,叫做“明眼”;男女成人舉行冠禮、笄禮,也在這一天。所以,寒食節容易產生對親朋故舊和情人的思念。可以想見,多情的詩人在這一天,難以平息自己激動的心潮,於是特地來到李氏園亭中,來深情地追思那夢牽魂繞的情人。

從詩題中,已經隱隱透出了傷感、追懷的意味,也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詩歌一開始,就無限深情地追懷了往年與情人在園中約會時的繾綣柔情。

首句點明了約會的地點,是在園中“鸞橋”上。橋以鸞為名,蓋有深意存焉。這裡暗用了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中的故事:傳說古代有一隻鸞鳥(神話中鳳凰一類的鳥)被捉,因為失偶爾三年不鳴,後於鏡中自顧身影,哀鳴而死。鸞鳳和鳴,後遂成為男女約會的典故。這裡,男女“同在鸞橋上”,一個“同”字,頻頻表達了相親相愛之情,相依相偎之態。那時,這位女子正斜靠在紅色的橋欄上,與詩人一道歌詠柳絮。這裡也暗用了《世說新語·言語》中的典故事:東晉宰相謝安的侄女謝道韞,詠雪以柳絮相比擬,博得謝安稱賞,後用指女子賦詩。

這兩句看似極為自然,漫不經心,但卻在短短十四個字中,包蘊了豐富的內容。在這樣美好的環境中,與這樣一位美慧可人的女子相會,不能不讓人永遠懷念,而留下甜蜜的回憶。首聯極寫與女子相會時的柔情蜜意,並且置於篇首,與以下幾聯追憶往事時的傷感,形成了有力的反襯。

第二、三聯,正面寫出了詩人此日遊園的淒涼和思念的愁苦。

作者獨自一人,在園中長滿香花美草的小路上踽踽而行,“獨”字與首句“同”字形成對比,孤獨之情自見。當日斜靠朱欄詠柳綿之人已經杳無蹤跡,只有滿地青苔,顯出滿目淒涼。在這般淒清的寒食節追憶往事,難怪作者要格外傷心了。然而路遙三千,關山阻隔,音問難傳,不可能知道她的境況。

屈指算來,一晃四、五年過去了,真是往事如煙、人生如夢。“屈指思量”四個字,十分傳神,它仿佛使讀者看到一個滿懷愁苦的男子,正在園中尋尋覓覓地躑躅,悲悲切切地算著指頭思量。這與第一聯中同在鸞橋詠柳綿的情景相比,那時興高采烈、歡愉快樂的情緒,此刻早已經消失殆盡,只剩下孤零零、淒切切的一人,益發顯得苦不堪言了。這兩聯明白如話,若道家常,但經第一聯的反襯,意思仍然十分婉曲、深厚。

最後一聯,又出人意外,結得不同一般。如果按頷聯、頸聯的思路順勢而下,則尾聯仍應寫作者自己遊園如何悽苦,現在卻筆鋒一轉,將重心放在了那位倚欄詠柳絮的人身上了。

詩人料定,那位遠在他鄉的多情的女子,在這寒食佳節之時,也在思念自己而滿懷淒涼。這裡一個“暗”字值得玩索。他們要暗中悽然而不能公開表白的原因是,他們過去是在暗中相愛,不敢公布;後來,這對情人終於被拆散,大家各懷著一腔難以言傳的幽恨,而各在海角天涯了。那憋在心中不能傾倒的苦水,四、五年來,那位女子的心,十分痛苦、十分憔悴。

最後一聯回應篇首,與那位美慧的女子形成對比,往日無憂無慮的她,如今想來是淒楚、憔悴了,那分離的愁緒,真是苦不堪言啊!同時,透過一層,從女子思念自己,來更深地體現自己對那位女子的思念,這就避免了一般化的寫法,顯得更為委婉深沉。從情感邏輯上說,也與第六句的“屈指思量”暗通關鈕,將思量之情寫清,充分地表現出無窮的留戀之意。

這首詩在結構上很嚴謹,特別是使用反襯、透過一層等手法,使得全詩天然渾成而又頓挫跌宕,在曲折變化中把思念的情致寫得淋漓盡致。在語言上,除“鸞橋”、“詠柳綿”是用典外,其它基本上是平常習慣用語,顯得平易親切,明白曉暢,但仔細咀嚼,其中遣詞用字又十分精當,雖經雕琢,卻不失本色。

標籤:寒食節懷念感傷

詩詞推薦

寒食日重遊李氏園(一作林)亭有懷原文_寒食日重遊李氏園(一作林)亭有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