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白居易原文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詩詞問答
問:吊白居易的作者是誰?答:李忱
問:吊白居易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李忱吊白居易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你應該繼續做大唐的詩人,誰教你那么突然就走了。
人如浮雲,也留也留不住你,願你隨處安居,原諒我造化不夠,也喚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願你九天之上能夠快樂,巧妙地嵌入逝者名、字。
你名聞大唐天下,你的詩篇光耀子孫,連孩童也會《《長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
你的功德和聲望行人盡知,我會常常也起你來。
注釋
吊:哀悼。
綴(zhuì)玉聯珠:指寫作詩文。
六十年:指白居易一生創作的時間。
浮雲不系:指白居易生活漂泊不定。
長恨曲:即白居易所作《長恨歌》。
琵琶篇:即白居易的《琵琶行》。
詩文賞析
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為一位詩人作悼亡詩,這在古代是非常罕見的。由此可見唐宣宗李忱對白居易其人的器重、對其詩的喜愛,也從側面表現出了白居易卓越的才能。
詩的首聯運用比喻,巧妙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藝術成就。“綴玉聯珠”是形容他詩文的艷麗光彩,而“六十年”,則指他的創作生涯。“詩仙”,是溢美之辭,是對白居易的高度評價。
“誰教冥路作詩仙”一句其悲可見,其哀可聞。唐宣宗是說,對於這位世間不可多得的詩仙,我敬重不夠、仰慕不夠呀!你怎么就突然間走到冥路上去了呢?讀到這裡,讀者似乎可以看到一位多情的皇帝,正眼含熱淚,仰望長天,低聲呼喚,令人感動。
詩的頷聯則表達了詩人無比惋惜之情。唉!浮雲,造化也沒有辦法挽留住白樂天了,他永遠地去了,我又有什麼回天之力呢?只有扼腕長嘆罷了。這裡運用對仗和互文的修辭,將作者對白居易的濃濃思念之情凝聚在精練的語句中,情愫深,意韻長。
接下來的頸聯,借白居易的兩篇代表作《長恨歌》與《琵琶行》來讚美他的藝術成就與巨大的影響力。“童子解吟”“胡兒能唱”蘊涵深意:其詩所知人多,所曉域廣,通俗易懂,音韻和諧,圓潤悅耳。作者沒有直接說他的詩多么美、多么富有魅力,而只讓讀者自己去品味。
尾聯則進一步直接表達了作者對白居易的器重、難以割捨和對白居易去世的無比悲愴之情。這是在頸聯基礎上的更進一步,“文章已滿行人耳”,白居易的詩如風一般流行,與行人形影不離: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聽到吟誦白詩的聲音。而作者聽到吟誦之聲,就會牽動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內心充滿無比悲傷與哀痛。
全詩語言通俗凝練,感情真摯,既表現了對白居易仙逝的哀痛,又表現了對他詩歌的讚賞,同時突出了白詩非同凡響的藝術成就。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鳩摩羅什譯《金剛經·無得無說》
-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 夢遊天姥山別東魯諸公》
-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 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薛濤《月》
- 見楊柳飛綿滾滾,對桃花醉臉醺醺。王實甫《十二月過堯民歌·別情》
- 西風來勸涼雲去,天東放開金鏡。史達祖《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
-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 宮粉雕痕,仙雲墮影,無人野水荒灣。吳文英《高陽台·落梅》
-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袁凱《京師得家書》
- 擬把傷離情緒,待曉寒重說。
![吊白居易原文_吊白居易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