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玉京人去秋蕭索
作者:耿玉真 朝代:五代菩薩蠻·玉京人去秋蕭索原文
玉京人去秋蕭索,畫檐鵲起梧桐落。欹枕悄無言,月和殘夢圓。
背燈唯暗泣,甚處砧聲急。眉黛遠山攢,芭蕉生暮寒。
詩詞問答
問:菩薩蠻·玉京人去秋蕭索的作者是誰?答:耿玉真
問:菩薩蠻·玉京人去秋蕭索寫於哪個朝代?答:五代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在這蕭索的秋天,心上的人兒遠去京城,庭院畫檐下喜鵲飛起,院中梧桐紛紛飄落。倚靠著枕兒默然遠想,月兒和夢境都是那么的圓美。
不知什麼地方響起陣陣搗衣聲讓人從夢中驚醒,看著眼前的冷寂,柔腸寸斷,背著燭燈哀泣不止。眉頭如遠山緊蹙,室外月色下的芭蕉也覺瑟瑟寒意。
注釋
玉京:指帝都。
欹枕:斜倚枕頭。欹,歪斜;傾斜。
暗泣:暗中哭泣。
眉黛:指古代女子用黛畫眉,所以稱眉為眉黛。
攢:聚攏。
詩文賞析
這是北宋初年廣為流傳的一首詞,筆致工巧,深婉動人,盡極抒寫一位溫柔多情、敏感嫻靜女子之念思之情,陳廷焯評贊該詞:“如怨如慕,極深款之致。”據阮閱《詩話總龜》等書記載:“南唐盧絳病痁(shān,瘧疾),夢白衣美婦歌曰:‘玉京人去秋蕭索’云云。”給這首詞蒙上一層迷離恍惚的神秘色彩,世稱為“鬼詞”,可見人們對其喜愛之極。上闕首句“玉京人去秋蕭索”,點明親人遠去京師,春去秋至而音信全無。“畫檐鵲起梧桐落”,鵲起不顧,進一步暗示親人一去杳然;庭院闃寂,悵然失望,梧桐葉墜之聲亦清晰可聞,懷想之深,立見。“欹枕悄無言”,夜不安寐,欹枕無言,用動作表現心理,形象而又委曲。 “月和清夢圓”,夢裡依稀與親人團聚。詞人把夢中團聚與中天月圓巧妙地交織一起,“圓”語雙關,圓而不圓,夢境與現實、月色與人事兩相反襯,思念之情愈婉愈深。“背燈惟暗泣,甚處砧聲急”,前後倒裝。“甚處砧聲急”,深夜裡不知什麼地方響起陣陣搗衣聲,把人從朦朧的睡夢中驚醒。“甚處”表明砧聲從很遠處傳來,時斷時續,並不太響,也符合乍醒恍惚情態。這種響聲亦把人驚醒,說明睡得不安穩,夜之冷清更甚,“急”未必實寫砧聲矣。“背燈惟暗泣”,夢斷神傷狀。眼前冷寂,夢中歡聚,兩相襯照,益發傷神悵惘,豈不柔腸寸斷、哀泣不止呀!一“暗”字,心中哭泣,為傷感之最。“眉黛遠山攢”,接“背燈暗泣”,給傷心之極攢蹙秀眉一特寫,更將滿膺思念、一腔哀怨,無法釋懷而凝結於眉間黛遠。末句“芭蕉生暮寒”宕開,以景收束。“芭蕉生寒”淒冷之切,寒氣直沁人心裡,又不說破,辭婉情切,令人哀怨無端,為以景結情之妙筆。此詞上下兩闕各用兩仄韻、兩平韻,平仄傳遞,情調亦由緊促轉為低沉,與詞意的轉進相諧和。結構上一句景,一句情,間或情景雙寫。在情與景的相映、相生、相融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婉曲而深切地袒露出來。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得眾而不得其心,則與獨行者同實。管仲《管子·參患》
-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老子·德經·第四十一章》
- 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
-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 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
- 晻靄寒氛萬里凝,闌乾陰崖千丈冰。
-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納蘭性德《琵琶仙·中秋》
-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佚名《尚書·商書·說命中》
- 明朝事與孤煙冷,做滿湖、風雨愁人。
- 憐君片雲思,一棹去瀟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