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我有百衲琴,巴渝不同調。
三疊太古音,那免世驚笑。
彼哉遇嗾徒,睥睨追風驃。
幼輿雖折齒,初不妨吟嘯。
詩詞問答
問:《以形模婦女笑度量兒童輕為韻賦十詩·其五》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李彭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彭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嘯韻
參考注釋
百衲琴
琴名。以桐木片合漆膠成的琴。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李汧公 ( 李勉 )取桐孫之精者,雜綴為之,謂之百衲琴。” 宋 張洎 《賈氏談錄·李氏制琴》:“ 嵩山 僧 如寂 ,嘗收得 李汧公 百衲琴,製度甚古拙,而音韻清越無比。” 宋 陸游 《秋陰》詩:“妙墨雙鉤帖,奇聲百衲琴。” 清 薛雪 《一瓢詩話》:“不去纖響,惟務雕繢,僅同百衲琴,軿湊雖工,膠滯清音,究非上品。”亦省稱“ 百衲 ”。 清 錢謙益 《東歸漫興》詩之五:“古錦裹將 唐 百納,行宮拾得 宋 羅睺。”
巴渝
(1). 巴 渝 , 蜀 古地名。用以借指巴渝舞。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 巴 渝 宋 蔡 , 淮南 《乾遮》, 文成 、 顛 歌,族居遞奏,金鼓迭起,鏗鎗闛鞈,洞心駭耳。”《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作“巴俞”。 顏師古 註:“ 巴 俞 之人剛勇好舞,初 高祖 用之,克平 三秦 ,美其功力,後使樂府習之,因名《巴俞舞》也。”參見“ 巴渝舞 ”。
(2).古曲調名。即巴渝歌。 唐 虞世南 《門有車馬客》詩:“危弦促柱奏《巴渝》,遺簪墮珥解羅繻。” 宋 王灼 《碧雞漫志》:“至 唐 武后 時,舊曲存者,如《白雪》、《公莫》、《巴渝》、《白苧》、《子夜》、《團扇》……等六十三曲。”
不同
(1).不相同;不一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所習不同,所務各異,言勢殊也。” 前蜀 韋莊 《關河道中作》詩:“往來千里路長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二:“他們想問題做事情的方法,他們的歷史習慣,跟我們不同。”
(2).不同意。《宋書·張邵傳》:“太尉長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還都。”《南齊書·鄱陽王鏘傳》:“殿下但乘油壁車入宮,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夾輔號令, 粲 等閉城門上仗,誰敢不同?”
(3).不和。《後漢書·孔融傳》:“﹝ 融 ﹞與中丞 趙舍 不同,託病歸家。”
三疊
(1).古奏曲之法,至某句乃反覆再三,稱三迭。 宋 蘇軾 《仇池筆記·陽關三迭》:“余在 密州 , 文勛 長官以事至 密 ,自雲得古本《陽關》,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
(2).三首。 宋 岳珂 《桯史·李白竹枝詞》:“是夜宿於驛,夢 李白 相見於山間。曰:‘予往謫 夜郎 ,於此聞杜鵑,作《竹枝詞》三疊,世傳之不子細,憶集中無有,三誦而使之傳焉。’”
(3).猶三通,三遍。 宋 梅堯臣 《初冬夜坐憶桐城山行》詩:“書之空自知,城上鼓三疊。”
(4).猶三折。指 廬山 三迭泉 。 宋 戴復古 《廬山》詩:“九疊屏風三疊水,更無詩句可形容。” 元 李洞 《廬山記》:“四圍巒障欲合,泉若瓊簾,從空懸布,為三疊而下。”
太古
最古老的時代
驚笑
驚訝譏笑。《新唐書·魏元忠傳》:“故 漢 拜 韓信 ,舉軍驚笑; 蜀 用 魏延 ,羣臣觖望。”
睥睨
(1) 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樣子
睥睨眾史如庸奴。——王安石《虎圖》
睥睨故久立,與其客語。——《史記·信陵君列傳》
(2) 窺伺
睥睨宮闈
追風
(1).駿馬名。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法雲寺》:“ 琛 在 秦州 ,多無政績,遣使向 西域 求名馬,遠至 波斯國 ,得千里馬,號曰‘追風赤驥’。”
(2).泛指名馬。 唐 張祜 《愛妾換馬》詩:“綺閣香銷華廄空,忍將行雨換追風。” 明 馮夢龍 《情史·情憾·朝雲》:“公答詩曰:‘……只為山行多險阻,故將紅粉換追風。’”
(3).形容馬行之速。《文選·曹植<七啟>》:“駕超野之駟,乘追風之輿。” 李善 註:“超野、追風,言疾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名實》:“騁逸足以追風。” 陳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書樓夜坐雜感》詩:“天馬奔騰霧靄空,翩乎逐電與追風。”
(4).追隨前人的風尚。《宋書·孝義傳·郭原平》:“ 永興 郭原平 世稟孝德,洞業儲靈,深仁絶操,追風曠古,棲貞處約,華耇方嚴。”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是以 枚 賈 追風以入麗, 馬 揚 沿波而得奇。”
(5).謂追逐風情。 唐 蔣防 《霍小玉傳》:“﹝ 鮑十一娘 ﹞性便辟,巧言語,豪家戚里,無不經過,追風挾策,推為渠帥。” 張友鶴 註:“追風,指追求女人的行為。”
(6).迎風,隨風。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御淮》:“單尖寶鐙挑,把追風膩旗兒裊。”
折齒
(1).折斷牙齒。《左傳·哀公六年》:“女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 杜預 註:“孺子, 荼 。 景公 嘗銜繩為牛,使 荼 牽之, 荼 頓地,故折其齒。”後用為為人民操勞的典實。 趙朴初 《感遇--為周總理而作》詩:“回首丘山,折齒孺子。”
(2).指備受挫辱。 漢 鄒陽 《獄中上書》:“ 范雎 摺脇折齒於 魏 ,卒為 應侯 。”參見“ 折脅 ”。
(3).《晉書·謝鯤傳》:“鄰家 高氏 女有美色, 鯤 嘗挑之,女投梭,折其兩齒。時人為之語曰:‘任達不已, 幼輿 折齒。’”後用為調戲婦女被拒而受懲的典故。 唐 韓偓 《<香奩集>序》:“麄得捧心之態,幸無折齒之慙。”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琴瑟琵琶》:“踰牆已成,折齒唯命。”
不妨
(1)
最好還是
你不妨現在就告訴他
(2)
無任何害處
你不妨去碰碰運氣
(3)
表示懷疑或不確定
我不妨說,傳導聲音的機械裝置是完善的
吟嘯
(1).猶呼嘯;呼叫。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夜不能寐,側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羣,邊聲四起。”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 少游 居 維揚 雄藩脂膏之地,十萬之師,吟嘯可致。” 冰心 《寄小讀者》七:“繁星閃爍著,海波吟嘯著,凝立悄然,只有惆悵。”
(2).悲嘆;哀號。《太平御覽》卷四八六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樂安縣 故市經荒亂,人民餓死,枯骸填地,每至天陰將雨,輒聞吟嘯呻嘆,聲聒於耳。”《新唐書·崔鹹傳》:“ 鹹 素有高世志,造詣嶄遠。閒游 終南山 ,乘月吟嘯,至感慨泣下。”
(3).高聲吟唱;吟詠。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吟嘯蒼崖之間,而萬物化為塵氛;怡顏豐柯之下,而朱戶變為繩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桓玄 嘗登 江陵 城南樓云:‘我今欲為 王孝伯 作誄。’因吟嘯良久,隨而下筆,一坐之間,誄以之成。” 元 張可久 《梧葉兒·山 * 中》曲:“青山小 洞庭 ,吟嘯寄幽情。” 清 揮敬 《前濟南府知府候補郎中徐君遺事述》:“時 山東 官吏欲置之死……君吟嘯自如,得詩數十首,真健才也。”
標籤:兒童
詩詞推薦
兩小兒辯日 / 兩小兒辯鬥
列禦寇〔先秦〕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辯鬥 一作:辯日)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