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少室拾遺公,許身潁與箕。
韓侯為作牙,俯交軒冕兒。
獻策盪淮寇,犯顏立丹墀。
未免誘松桂,應遭北山移。
詩詞問答
問:《以形模婦女笑度量兒童輕為韻賦十詩·其八》的作者是誰?答:李彭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支韻
參考注釋
拾遺
(1) 拾取旁人遺失的東西,據為己有
塗(途)不拾遺。——《史記·孔子世家》
夜不閉戶,道不拾遺
(2) 補充旁人所遺漏的事物
拾遺補闕
許身
(1).猶自許。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許身一何愚,竊比 稷 與 契 。” 唐 劉蛻 《移史館書》:“今雖蠱惑病妄,猶將自復其意,況逢足下以中正許身,以仁義自任者乎?” 清 黃鷟來 《後圃講堂歌為李蒼岑賦》:“許身 稷 契 嗤為愚,致君 堯 舜 嗟何補。”
(2).以身相許。 明 何景明 《送施聘之御史南遷》詩:“許身酧日月,垂淚向江湖。”
為作
(1).造作;做作。 漢 王符 《潛夫論·賢難》:“豕俛仰嚘咿,為作容聲,司原愈益珍之。” 唐 柳宗元 《辯<列子>》:“其文辭類《莊子》,而尤質厚,少為作。” 元 無名氏 《替殺妻》第三折:“那婆娘打扮來便似女猱,全不似好人家苗條,上墳處説不盡喬為作。”
(2).猶作為;行為。 唐 李翱 《去佛齋論》:“使佛生於中國,則其為作也必異於是。”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風俗習慣道德宗教趣味好尚言語暨其他為作,俱欲去上下賢不肖之間,以大歸乎無差別。”
軒冕
(1).古時大夫以上官員的車乘和冕服。《管子·立政》:“生則有軒冕、服位、穀祿、田宅之分,死則有棺槨、絞衾、壙壟之度。”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既軒冕之非榮,豈緼袍之為恥。” 唐 陳子昂 《昭夷子趙氏碑》:“故蓬居窮巷,軒冕結轍。”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酬酢化尊卑,尊卑化軒冕,軒冕化宮室,宮室化城郭。”
(2).借指官位爵祿。《莊子·繕性》:“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益其樂而已矣。” 唐 《過陶徵君隱居》詩:“田園三畝緑,軒冕一銖輕。”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文》:“軒冕失之,有時而復來;節行失之,終身不可得矣。” 明 高叔嗣 《簡袁永之獄中》詩:“本同江海人,俱為軒冕誤。” 清 納蘭性德 《與顧梁汾書》:“恆抱影於林泉,遂忘情於軒冕。”
(3).指國君或顯貴者。《管子·輕重甲》:“故軒冕立於朝,爵祿不隨,臣不為忠。”《後漢書·崔駰傳》:“臨雍泮以恢儒,疏軒冕以崇賢。” 唐 王昌齡 《灞上閒居》詩:“軒冕無枉顧,清川照我門。”《明史·文苑傳四·徐渭》:“當 嘉靖 時, 王 李 倡七子社, 謝榛 以布衣被擯。 渭 憤其以軒冕壓韋布,誓不入二人黨。”
(4).指為官。 清 侯方域 《湯御史傳》:“然性素高介,當官則死其職,過即澹然無軒冕情。”
獻策
猶獻計。《三國志·魏志·傅嘏傳》:“時論者議欲自伐 吳 ,三征獻策各不同。” 唐 李端 《送郭良輔下第東歸》詩:“獻策不得意,馳車東出 秦 。” 宋 蘇軾 《過嶺寄子由》詩:“投章獻策謾多談,能雪寃忠死亦甘。” 清 馮桂芬 《懷人》詩:“獻策歸來戀舊林,循陔至樂勝朝簪。”
犯顏
(1).舊謂敢於冒犯君王或尊長的威嚴。《韓非子·外儲說左下》:“犯顏極諫,臣不如 東郭牙 ,請立以為諫臣。”《舊唐書·魏徵傳》:“ 徵 狀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膽智,每犯顏進諫,雖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三國演義》第四六回:“今日 公瑾 怒責 公覆 ,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顏苦諫;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觀,不發一語?”
(2).猶翻臉。《封神演義》第十五回:“夫妻二人語去言來,犯顏嘶嚷。”《封神演義》第十四回:“從今父子再不許犯顏。”
丹墀
宮殿前的紅色台階及台階上的空地
未免
(1) 實在是,不能不說是
你的發言未免長了些
(2) 不免
初次見面,未免有些拘束
北山移
《北山移文》的省稱。 唐 路應 《仙岩四瀑布》詩:“胥念滄波遠,徒懷魏闕期。徵黃應計日,莫鄙《北山移》。” 宋 辛棄疾 《行香子》詞:“小窗高臥,風展殘書。看《北山移》、《盤谷序》、《輞川圖》。” 郁達夫 《秋夜懷人》詩之七:“別是尋常會卻奇,美人淚比《北山移》。”參見“ 北山 ”。
標籤: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