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原文

軒轅休制律,虞舜罷彈琴。
尚錯雄鳴管,猶傷半死心。
聖賢名古邈,羈旅病年侵。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見參。
如聞馬融笛,若倚仲宣襟。
故國悲寒望,群雲慘歲陰。
水鄉霾白屋,楓岸疊青岑。
鬱郁冬炎瘴,濛濛雨滯淫。
鼓迎非祭鬼,彈落似鴞禽。
興盡才無悶,愁來遽不禁。
生涯相汩沒,時物自蕭森。
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
牽裾驚魏帝,投閣為劉歆。
狂走終奚適,微才謝所欽。
吾安藜不糝,汝貴玉為琛。
烏幾重重縛,鶉衣寸寸針。
哀傷同庾信,述作異陳琳。
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戶砧。
叨陪錦帳座,久放白頭吟。
反樸時難遇,忘機陸易沈。
應過數粒食,得近四知金。
春草封歸恨,源花費獨尋。
轉蓬憂悄悄,行藥病涔涔。
瘞夭追潘岳,持危覓鄧林。
蹉跎翻學步,感激在知音。
卻假蘇張舌,高夸周宋鐔。
納流迷浩汗,峻址得嶔崟。
城府開清旭,松筠起碧潯。
披顏爭倩倩,逸足競駸駸。
朗鑒存愚直,皇天實照臨。
公孫仍恃險,侯景未生擒。
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
畏人千里井,問俗九州箴。
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
葛洪屍定解,許靖力還任。
家事丹砂訣,無成涕作霖。

詩詞問答

問:《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的作者是誰?答:杜甫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注釋

代宗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帶著一家八口,從長沙乘船往岳陽,經過洞庭湖時,風疾愈加嚴重,半身偏枯、臥床不起,作下此詩,寄呈給湖南的親友。

詩文賞析

《風疾舟中伏枕書杯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仇兆熬定為杜甫的絕筆詩。這首詩是杜甫對自己一生顛沛流離生活的總結,也可說是自輓詩。詩云:“軒轅休制律,虞舜罷彈琴。尚錯雄鳴管,猶傷半死心。聖賢名古邈,羈旅病年侵。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見參。”

開頭八句,句句切風,發端奇絕,運用在洞庭湖汨羅江口而他處沒有的黃帝、虞舜二妃的神話故事,以切成詩之地。

“軒轅休制律”,典出自《漢書·律曆志》:“黃帝使泠淪,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陰,取竹製十二筒以聽鳳之鳴,其雄鳴之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宮,而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至治之世,天地之氣合以生風;天地之風氣正,十二律定。”

“虞舜罷彈琴”。典出《史記·樂書》:“昔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集解》引王肅說:“南風,養育民之詩也。”其辭曰:“可能解吾民之慍兮。”

古來,在汨羅江畔有神鼎山,山上有軒轅台,據清康熙《神居蓮池譜》載:“神鼎山,以黃帝鑄鼎,故名”。明清時期的《湘陰縣誌》《岳州府志》《洞庭湖志》,也有這樣的記載:“軒轅皇帝南巡,張樂洞庭之野,朝登磊石嶺(在汨羅江入洞庭湖處),暮上鳳凰台(位於汨羅江口)”。又據明代的《名勝志》記載:“黃陵山(鄰近汨羅江口),有二妃墓在其上,歷古傳記發此。是舜南巡,舊跡實在湖湘之間。

“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見參”記載了詩人的行跡,是坐船北歸的。船行在湖面。“依震”的“震”字,按照《易經》解釋“東方也”。所提到的“湖”字,當然是指洞庭湖。汨羅江的位置正在洞庭湖的東南方。即汨羅江下游,因湖平而常於早晨望見參星。

凡此種種,都充分說明,杜甫《疾風舟中》詩,是在北返途中,重臨湘水、洞庭湖、汨羅江交匯之處,到了磊石嶺、鳳凰台、黃陵山、二妃暮等處之後,因想到了黃帝、虞舜的“至治”之德,有感而作,不僅是詩人自己弔古傷今之情的自然流露,更是汨羅江一帶風土人情,行船的地理位置的真實記述。

“故國悲寒望,群雲慘歲陰。水鄉霾白屋,楓岸疊清岑。鬱郁冬炎癉,蒙蒙雨滯淫”。

詩人進一步點明舟行湖湘澤國及在船中所見。船是靠近湖岸而行,岸畔青山楓林疊疊,歷歷在目,進令已是(大曆五年)冬季歲未而且是汨羅江一帶湘陰、平江山區的敢候特徵。

“春草封歸根,源花費獨尋。轉蓬憂悄悄,行藥病涔涔。瘞夭追潘岳,持危覓鄧林。蹉跎翻學步,感激在知音。卻假蘇壽舌,高夸周宋鐔”。

杜甫本是滿情信心地北歸,但終因經不起寒風的吹指,家貧的困境,舊病的復發,逼得他不得不改變主意,中止北進。“轉蓬”“行藥”,這便是杜埔有感於歸計不成,遠行不復,羈旅病侵, * 又已夭亡於路側(人衡州詩中曾提到此女尚在儇乳,有“猶乳女在房”之句),自己的病情已十分沉重而傷心悲恨的流露。但他卻並未忘情於國家所遭之災難,而借用陶淵明“源費獨尋”一詞,寄幻念於唐王朝的中興,給貞觀之治以理想化,幻想唐太宗解民於水火之中。從而,異地相投知音,憑著“卻假蘇秦舌,高夸周宋鐔”的三寸不爛之舌,覓鄧林,尋找山區來養息,以寄病軀。

“轉蓬”的主要原因是“行藥病涔涔”,“烏幾重重縛,鶉衣寸寸針”。“感激在知音”。此時此際,詩人的病已具有暴發性,滿頭大汗,知將不起。當時洞庭湖一帶甚為荒涼,無處可以求醫,湖面風大,於病體不利。而家境呢?已窮得一家老小穿的是“寸寸針”的鶉衣,一張桌子破爛得要繩子捆了又捆。因此,只得投奔、拜訪他的遠親昌江縣令和知音。大曆四年春,詩人離開岳陽至潭州、郴州等地時是由白馬潭(今湘陰境內)裴隱宅出發的,曾寫有《陪裴使君登岳陽樓》一詩,“禮加徐孺子,詩接謝宣城”。寫出了杜甫把自己比做東漢時的名賢徐稚,把裴使君比做禮賢下士的陳蕃,可知杜甫在岳陽的數月,受到了非常好的款待。謝宣城指南北朝齊時的詩人謝眺。他文章清麗,善長五言詩,曾出任宣城太守,故又有謝宣城之稱。杜甫在此處,把裴使君比為謝眺,甚為讚譽。“詩接”一語杜甫對裴使君詩歌的唱對。裴使君如此禮遇款待,一同登樓共賞湖光山岡以。此時此刻,杜甫心情能不激動。杜甫到岳陽對裴使君說,也是十分高興的。當看到饑寒交迫的老友,如此落寞,給以溫暖的款待是必然的。故杜甫在岳陽時行到了精神和物質上的安慰。故有“雪岸叢梅發,春泥百草生。敢違漁父問,從此更南征”的詩唏。裴使君在昌江也有草堂。李白詩中幾處提到,並曾專程登鴨攔驛到白馬磯(在今湘陰縣境內)去訪問過裴隱(名隱行九,在白馬磯有居所,還在昌江有草堂)。賈至謫貶岳州時,與之亦有交往,依其《贈裴九待卸昌江草堂彈琴》詩所寫的情況看,他是到過昌江草親自聽過裴隱彈琴的。李白、賈至、裴隱與杜甫都是詩人友好和知音。又據明清諸朝《平江縣誌》及該縣的徐、劉、白、陳、李諸姓族譜記載:“天寶十四年(公元七七五年)發生安史之亂後,被黜的檢校工部尚書兼理兵部侍郎,事榮銀青光祿大夫的徐安貞與侍郎劉光謙、白琪、陳希烈、陸善經、李安甫等六個臣相,攜眷屬避亂,潛跡南遊,至豫章黃龍寺,經超慧禪師介紹指點,談及平江山清水秀,風光艷麗,景物宜人,遂先後流寓來平,一齊隱居平江。徐居下台,在縣北五十華里的三墩建回台寺;劉居上台,在縣北九十華里的幕阜山麓長慶建長慶寺;白居聚台,在縣南六十里的白水,建白水寺;陳居就台,在縣東的長壽嶺,建惠果寺;陸在縣西六十華里的芭蕉村,建芭蕉寺;李慮坐其兄林甫,累改姓孟安甫居下西鄉,建九峰寺。死後在這六個地方,均有墓葬和塔牌。這就是唐六相隱平江,四鄉建六寺的歷史事跡。杜甫與六相,皆為同僚,曾同朝在京工合,此際病情惡化,遂轉往昌江投裴隱和他的遠親昌江縣令以及這
  些知音同僚好友。“轉蓬憂悄悄,行藥病涔涔”,正是這種心情和原因。

“納流迷浩汗,峻址得欽山。城府開清旭,松筠起碧潯”。

“納流”容納細流,“浩汗”,水深廣貌;“峻址”地勢高。這就進一步指出了杜甫乘船進入了東洞庭湖的一條支流。杜甫進入的哪一條支流呢?詩中“峻址”一句,說明支流沿岸的綿綿的高山峻岭,有一個風景清旭的城市和官署之地。這個“城府”有著“松筠起碧潯”的秀麗景色。東洞庭湖,沒有連綿的高山峻岭,湘江是主流不是支流。因此,杜甫舟泊的城府不可是湘陰縣城。巴陵在洞庭湖之北,也不是山區,更沒有支流。東洞庭湖有支流可納的只有昌江(平江)。故杜甫是在大曆五年暮秋溯汨羅江而上,於歲暮到達昌江城府附近的,當時昌江縣城是在中縣坪。位於汨羅江的中上游地段。北有幕阜山,主峰海拔一千五百多米,與江西黃龍山相連,山頂有晉代葛洪煉丹修身屍解得仙之,“葛洪仙壇”遺址。東南部有連雲山,主峰海拔一千六百米。從東洞庭湖轉入汨羅江,直駛昌江,山巒起伏,丘陵連綿,峰澗密布,溪流縱橫,風景秀麗;杜甫來到這個“城府開清旭”的世外桃源養息,在這裡呆了下來。但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自知病將不起,生命難延。傷垂死而事無所成,只能以涕淚作霖雨罷了。

最後,“披顏爭倩倩,逸足況駸駸。朗鑒存愚直,皇天實照臨。公孫仍恃險,候景未生擒,書信中原闊,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問谷九洲箴。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葛洪屍定解,許靖力難任。家事丹砂決,無成涕作霖”等句;其中“許靖”,“家事”等詞語,就是說:不能像許靖那樣安頓好家屬,一身莫保,家人難安,不能不用悲傷表達胸中的無可奈何的痛苦與垂危的生命仍然和國家的不幸,人民災難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還在警醒人民:“朗鑒存愚直,皇天實照臨。公孫仍恃險,候景未生擒。”“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來表達詩人憂國憂民,一心繫念的是國計民生的真摯情懷。奉呈湖南親友的目的在於詩代訃託孤托葬。此詩之後,即葬於離縣城不遠的小田天井湖。所生長子宗文早逝,次子宗武,年僅十七歲,尚未婚配成家。因家境貧窮,又處於戰亂時期,只得留在平江,成家立業,世代繁衍,至今杜家洞一帶,裔孫猶有譜諜,可資參考。

宋王朝得臣(麈史)謂:“予熙寧初調官(熙寧元年,系公元一零六八年)泊報恩寺,同院陽翟徐秀才,出其父屯田忘名所為詩,見其清苦平淡,有古人風致不能傳抄。”其過工部墳一詩云:“水與汨羅接,天心深在存。遠移工部死,來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風騷共一源。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

詩詞推薦

  • 遠別離

    李白唐代〕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日慘慘兮雲冥冥,猩猩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原文_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的賞析_古詩文
  • 唐太宗吞蝗

    吳兢唐代〕貞觀二年,京師旱,蝗蟲大起。太宗入苑視禾,見蝗蟲,掇數枚而曰:“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原文_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的賞析_古詩文
  • 擬古 其一

    陶淵明魏晉〕榮榮窗下蘭,密密堂前柳。初與君別時,不謂行當久。出門萬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未醉,不在接杯酒。蘭枯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原文_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的賞析_古詩文
  • 書悲

    陸游宋代〕今日我復悲,堅臥腳踏壁。古來共一死,何至爾寂寂!秋風兩京道,上有胡馬跡。和戎壯士廢,憂國清淚滴。關河
  • 杜陵叟

    白居易唐代〕杜陵叟,杜陵居,歲種薄田一頃余。三月無雨旱風起,麥苗不秀多黃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長吏
  • 劍門

    杜甫唐代〕唯天有設險,劍門天下壯。連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兩崖崇墉倚,刻畫城郭狀。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珠玉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原文_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的賞析_古詩文
  • 秋日山中寄李處士

    杜荀鶴唐代〕吾輩道何窮,寒山細雨中。兒童書懶讀,果栗樹將空。言論關時務,篇章見國風。昇平猶可用,應不廢為公。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原文_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的賞析_古詩文
  • 南征

    杜甫唐代〕春岸桃花水,雲帆楓樹林。偷生長避地,適遠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見有知音。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原文_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的賞析_古詩文
  •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唐代〕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度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 十五從軍行 / 十五從軍征

    兩漢樂府兩漢〕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原文_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的賞析_古詩文
  • 北征

    杜甫唐代〕北歸至鳳翔,墨制放往鄜州作。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維時遭艱虞,朝野少暇日。
  • 季梁諫追楚師

    左丘明先秦〕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隨人使少師董成。   斗伯比言於楚子曰:“吾不得志於漢東也,
  • 新安吏

    杜甫唐代〕客行新安道,喧呼聞點兵。借問新安吏,縣小更無丁。府帖昨夜下,次選中男行。中男絕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
  • 水調歌頭·把酒對斜日

    楊炎正宋代〕把酒對斜日,無語問西風。胭脂何事,都做顏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頃,中有離愁萬斛,無處落征鴻。天在闌乾角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原文_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的賞析_古詩文
  • 夜思中原

    劉過宋代〕中原邈邈路何長,文物衣冠天一方。獨有孤臣流血淚,更無奇傑叫天閶。關河夜月冰霜重,宮殿春風草木荒。猶耿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原文_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的賞析_古詩文
  • 寄李儋元錫

    韋應物唐代〕去年花里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成眠。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聞道
  • 賀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張元乾宋代〕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
  • 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辛棄疾宋代〕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原文_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的賞析_古詩文
  • 莊居野行

    姚合唐代〕客行野田間,比屋皆閉戶。借問屋中人,盡去作商賈。官家不稅商,稅農服作苦。居人盡東西,道路侵壟畝。采玉
  • 陳後宮

    李商隱唐代〕茂苑城如畫,閶門瓦欲流。還依水光殿,更起月華樓。侵夜鸞開鏡,迎冬雉獻裘。從臣皆半醉,天子正無愁。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原文_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的賞析_古詩文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原文_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的賞析_古詩文